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

作 者: 余建军
导 师: 吴心伯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美国 亚太地区 多边安全行为 东盟地区论坛 六方会谈
分类号: D87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考虑到二战以来亚太地区较为独特的安全政治现实,美国在冷战后通过多边途径介入亚太地区安全事务的行为值得进行专门性的研究。本文以“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偏好于什么样的多边安全安排,美国的多边安全行为模式和逻辑是什么,以及美国的安全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的研究特色主要有:在分析概念上,本文创造性地界定和运用了“多边安全行为”这一概念范畴,用来描述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参与和创设多边安全安排的行为;在分析层次上,本文没有落入传统的“国际—国家—个人”的分析套路,而是引入了地区这个层次,强调从亚太地区自身的特征去解释该地区的安全现象;在分析理论上,本文虽然借鉴了约翰·鲁杰等人关于多边主义的研究成果,但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正和补充;在分析方法上,除了采取历史、定性和比较等传统方法外,本文还运用了文本分析、定量和个案等现代研究手段。全文共分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六个部分。在绪论中,作者主要是界定研究对象,阐述研究意义,提出研究问题,评估研究现状,以及交待本文所使用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第一章着重阐述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理念和实践。作者首先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对“多边安全”这一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然后从学理上而非经验上识别出五种多边安全模式,其中,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是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重要理念基础。接着,作者从过程的角度对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美国)提出的多边安全倡议和进行的多边安全实践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着重分析了“太平洋公约”计划和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这两个案例。最后,根据重新界定的“多边安全”概念和设定的几项标准,作者遴选出冷战后亚太地区出现和存在的一些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多边安全安排,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在第二章里,作者首先从整体上分析了冷战后美国的多边主义行为,接着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考察了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从纵向来看,不同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待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的态度和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横向来看,美国将多边安全作为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在方式之一,它对多边安全的偏好同样是存在的。以此为分析起点,作者区分了参与和创设这两种情形来讨论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案例研究。作者以东盟地区论坛六方会谈为个案,具体考察了美国在参与和创设情形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动因。第三章分析了东盟地区论坛的阶段性目标、安全议题和运作方式,实证地考察了美国对待东盟地区论坛的态度和行为,从理论上解释了美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行为动因。第四章讨论了朝核问题的过程和实质,分析了美国解决朝核问题的三种途径:单边、双边和多边,并以六方会谈为具体案例,考察了美国坚持以多边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本文得出了三项结论:第一,美国在亚太地区偏好于具有功能性实质和制度化形式的多边安全安排;第二,总体上,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多边安全存在需求,但在参与情形中,美国采取的是一种应对行为,而在创设情形中,美国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目标性、计划性和策略性等特点;第三,在亚太地区新的多边安全构架中,美国的行动自由不但受到了限制,而且其安全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即从领导者转变为合作伙伴。

全文目录


图表目录  6-7
专有名词缩写及中英文全称  7-9
中文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绪论  13-42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9
    一 “亚太地区”  13-15
    二 “多边安全行为”  15-16
    三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  16-19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问题  19-21
    一 研究意义  19
    二 研究问题  19-21
  第三节 研究现状  21-27
    一 体系层次的整体研究  22-25
    二 单位层次的个体研究  25-27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27-42
    一 研究理论  27-36
    二 研究方法  36-42
第一章 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理念与实践  42-80
  第一节 多边安全:概念与模式  42-50
    一 多边安全概念  42-44
    二 多边安全模式  44-50
  第二节 冷战时期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历史考察与理论解释  50-61
    一 失败的多边安全努力  50-58
    二 竞争性的理论阐释  58-61
  第三节 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61-80
    一 第一轨道多边安全安排  61-70
    二 第二轨道多边安全安排  70-80
第二章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  80-109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的多边主义行为:整体的考察  80-87
    一 美国霸权与多边主义  80-83
    二 理解美国的多边主义行为  83-87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纵向的考察  87-95
    一 老布什政府时期(1990─1992)  87-89
    二 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2000)  89-93
    三 小布什政府时期(2001─2006)  93-95
  第三节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横向的考察  95-109
    一 安全存在方式  96-98
    二 安全偏好问题  98-102
    三 参与和创设行为  102-109
第三章 参与行为:美国和东盟地区论坛  109-134
  第一节 东盟地区论坛:目标、议题与运作方式  109-116
    一 阶段性目标  111-113
    二 安全议题  113-115
    三 东盟方式  115-116
  第二节 美国和东盟地区论坛:实证视角  116-122
    一 态度  117-119
    二 行为  119-122
  第三节 美国和东盟地区论坛:理论视角  122-134
    一 东盟地区论坛的角色和效用  123-125
    二 美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行为动因  125-134
第四章 创设行为:美国和六方会谈  134-179
  第一节 朝核问题  134-142
    一 过程  135-137
    二 实质  137-142
  第二节 美国解决朝核问题的手段选择  142-160
    一 单边途径  144-146
    二 双边途径  146-151
    三 多边途径  151-160
  第三节 美国和六方会谈  160-179
    一 六方会谈  161-169
    二 美国和六方会谈  169-179
结论  179-185
  一 美国的多边安全偏好:功能性实质和制度化形式  179-180
  二 美国的多边安全行为模式:参与和创设  180-181
  三 美国的安全角色:从领导者到合作伙伴  181-185
附录  185-199
人名译名表  199-201
参考文献  201-215
后记  215-216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3.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4.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5. 平顶山烤烟综合质量评价及与美国烤烟的对比分析,S572
  6. 美国服装专业博物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G269.712
  7.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G649.2
  8.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9. 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822.335.1
  10. 美国篮球运动演绎的文化,G841
  11. 中国男子篮球与美国男子篮球的比较研究,G841
  12. 美国办公家具设计理念研究及实践,TS665.5
  13. 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K153
  14. 克拉拉·巴顿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实践研究,K712
  15.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6. 目前美国专利法的若干议题研究,DD913
  17.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与欧、中、美气候政策分析,X321-09
  18.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19. 美国中小学州级统一考试制度探析,G639.712
  20.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21.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