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契约自由视角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作 者: 袁伟杰
导 师: 王霞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经济性裁员 契约自由 国家干预 程序机制
分类号: D9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深入,劳动关系也由计划经济时代的高度稳定和僵化状态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灵活、自愿和高效配置状态。经济性裁员制度即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导向,企业在面对自身经营困难或市场状况变化时,可主动辞退劳动者,以有效缓解危机。但是,经济性裁员关涉到劳动者的就业权和生存权,严重影响到其利益状况,由此必然引发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的冲突。法律制度的设计就是以化解这对权利冲突为目的,从而平衡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状态,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经济性裁员制度指的是企业在陷入较为严重的经营困难或者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通过大规模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来缓解劳动力过剩,并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行动。其是企业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况下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而且由于其涉及的人数众多,因此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都没有很好的体现该制度的应有目的,并且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充分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由此产生了种种缺憾。导致我国现有经济性裁员制度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过分强调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从而导致立法上国家不恰当地干预劳动关系,造成劳资双方利益状态的失衡。但是,如果运用契约视角来构建和完善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话,则符合法律制度内在正当性和外在效益性的要求。前者表现在经济性裁员制度具有与契约制度相同的私法属性,也即两者在理论上相互协调和契合;而后者表现在劳资双方基于契约理念通过协商和沟通后进行的裁员行动能充分满足各方的利益要求,从而能够引导行为人做出符合立法目的的行为选择。正因为如此,在契约自由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重构应该遵循以程序性立法为主的思路,即通过设计一套劳资双方能够充分展开协商、谈判,进而达成裁员协议的机制,从而使双方不同的、具体化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实现。当然,基于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还应该设定一些法定的基准,作为劳资双方就裁员展开谈判的前提和条件,以确保公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3
  1.1 问题的提出  9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9-10
  1.3 文献综述  10-11
  1.4 研究方法  11-13
第2章 经济性裁员制度概述  13-22
  2.1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背景  13-14
  2.2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内涵  14-17
    2.2.1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定义  14-15
    2.2.2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性质  15-16
    2.2.3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意义  16-17
  2.3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现状  17-22
    2.3.1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程序性规定  18-19
    2.3.2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实体性规定  19-22
第3章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缺陷及根源  22-30
  3.1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缺陷  22-26
    3.1.1 我国经济性裁员程序制度的缺陷  22-23
    3.1.2 我国经济性裁员实体制度的缺陷  23-26
  3.2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缺陷之根源  26-30
    3.2.1 国家干预路径的过度依赖  26-28
    3.2.2 契约理念的缺失  28-30
第4章 经济性裁员制度重构的理论基础:契约自由  30-38
  4.1 契约自由理念的沿革  30-31
  4.2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私法属性  31-33
    4.2.1 劳动关系中的契约自由精神  31-32
    4.2.2 经济性裁员制度中契约自由精神之体现  32-33
  4.3 经济性裁员制度契约自由视角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33-35
  4.4 经济性裁员制度契约自由视角的意义  35-38
第5章 契约自由视角下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域外法考察  38-42
  5.1 美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  38-39
  5.2 法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  39-40
  5.3 德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  40
  5.4 我国台湾地区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  40-42
第6章 契约自由视角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之重构  42-50
  6.1 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程序机制的完善  42-46
    6.1.1 协商的主体  42-43
    6.1.2 协商的进行  43
    6.1.3 协商的内容  43-44
    6.1.4 协商结果的处理  44-45
    6.1.5 裁员协议的效力与履行  45
    6.1.6 裁员协议的违约及救济  45-46
  6.2 经济性裁员制度中实体内容的完善  46-50
    6.2.1 裁员的人数标准方面  46
    6.2.2 裁员的法定原因方面  46-47
    6.2.3 被裁减人员的选择标准与优先录用方面  47
    6.2.4 经济性补偿方面  47-48
    6.2.5 法律责任条款方面  48
    6.2.6 一个体系矛盾之化解  48-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

相似论文

  1. 身份性协议研究,D923.6
  2. 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272.92
  3. 比较法视野下破产法中待履行合同制度研究,D923.6
  4. 论发起国家干预的价值判断主体,D912.29
  5.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研究,D922.181
  6. 无名合同及其法律适用研究,D923.6
  7. 河南省农机补贴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F323.3
  8. 事实契约理论之反思,D913
  9. 强制缔约法律问题研究,D923
  10. 劳动合同法干预下劳资利益衡量的探讨,D922.5
  11. 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研究,D925.1
  12. 论我国处罚令程序之构建,D925.2
  13. 公司章程的私法自治和国家干预研究,D922.291.91
  14. 经济法的运行及其程序机制研究,D912.29
  15. 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及其规制,F812.42
  16.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研究,D922.5
  17. 唐代借贷契约国家干预制度研究,D929
  18. 浅议违约金制度的完善,D923.6
  19. 格式条款解释研究,D923.6
  20. 罗斯福新政立法探析,D971.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