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研究

作 者: 郑倩兰
导 师: 陈志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就业援助 国家干预 社会公平
分类号: D9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并正在加速转型,社会弱势群体数量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我国首要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以及社会稳定紧密相联的独特社会问题。由于弱势群体自身身体条件、知识和技能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很难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就业,需要国家出面进行干预对其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其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的完善对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劳动权;而且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本文以完善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为思路,分析了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就业状况和成因以及现有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的缺陷,并在总结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体系和具体法律制度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基本原理。该部分首先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合理界定了我国就业领域弱势群体的概念和范围;其次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就业援助的定义和原则;接着为就业援助寻求理论上的支持,是市场失灵需要国家干预的结果,更是维护弱势群体就业权利实现实质公平的重要体现;最后对我国实施就业援助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实证分析。该部分首先对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剖析;然后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国际经验。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荷兰、美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在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立法方面的介绍,总结了发达国家在解决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方面的经验,以供我国借鉴用来完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第四部分,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构建我国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体系提出构思;另一方面对完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具体制度提出建议。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一、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基本原理  10-20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0-15
    1. 弱势群体  10-12
    2. 就业援助  12-15
  (二) 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经济法基础  15-18
    1. 国家干预理论  15-16
    2. 实质公平理论  16-18
  (三) 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意义  18-20
    1. 有助于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8
    2.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18-19
    3.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19-20
    4.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20
二、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实证分析  20-32
  (一) 就业状况及成因剖析  20-25
    1. 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  20-23
    2.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现状的成因  23-25
  (二) 制度考察及缺陷分析  25-32
    1.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考察  25-30
    2.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缺陷  30-32
三、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国际经验  32-39
  (一) 国外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制度状况  32-37
    1. 荷兰  32-34
    2. 美国  34-36
    3. 日本  36-37
  (二) 经验借鉴  37-39
    1. 构建了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  37-38
    2. 设立了专业化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机构  38
    3. 重视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  38
    4. 充分发挥非正规就业的作用  38
    5. 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  38-39
四、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  39-51
  (一) 完善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体系  39-46
    1. 制定《反就业歧视法》  39-41
    2. 完善《就业促进法》  41-42
    3. 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相关立法  42-44
    4.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44-46
  (二) 完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具体制度  46-51
    1. 完善有关弱势群体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46-48
    2. 完善弱势群体岗位援助制度  48-49
    3. 完善弱势群体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激励机制  49-51
结语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5

相似论文

  1.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2.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3.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研究,D926.5
  4.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521
  5.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社会公平,D616
  6. 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B82
  7. 无背景大学毕业生生存发展困境的调查研究,G647.38
  8. 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分析,F224
  9. 对弱势群体生存况味的人性化书写,I207.42
  10. 论发起国家干预的价值判断主体,D912.29
  11. 受教育权的平等性研究,D922.16
  12.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研究,D922.181
  13.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422.6
  14. 我国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D920.0
  15.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及税制要素设计研究,F812.42
  16. 中国电视媒介“弱势群体歧视”现象的伦理分析,G206
  17.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研究,D422.6
  18. 在涉诉弱势群体执行案件中引入行政救助机制的研究,D632.1
  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平思想发展研究,D61
  20.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支持研究,D669.2
  21.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成因与扶助对策,G717.3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