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吴伟业的“诗史”观

作 者: 张金环
导 师: 左东岭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吴伟业 “梅村体” “诗史”观 明清之际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吴伟业明清之际诗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在明清之际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吴伟业核心诗学思想——“诗史”观形成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中国古代诗学的贡献。第一章探讨吴伟业诗史观的成因。明清之际的社会环境、实学思潮是影响吴伟业诗史观的主要外部原因。人格心态则是各种外部因素进入文学思想的中介,吴伟业从明亡前在经世理想与个体享乐间的矛盾徘徊,到明亡后既重命又重名的精心算计,再到仕清后饱受煎熬、愧悔与救赎相交织的复杂心态,是诗史观形成与发展的直接原因。第二章论述吴伟业诗史观的具体内涵与发展演变过程。他认为诗史不仅应该记录时事,还应记录历史变迁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受,进而赋予了它“史外传心之史”的深层内涵。从明亡前的侧重客观记史,到明亡至仕清前的情、史并重,再到仕清后的以“心”传“史”,其诗史观经历了一个逐步发现并肯定诗史抒情功能的过程。第三章论述诗史观在“梅村体”创作实践中的体现及其在戏曲创作中的渗透。“梅村体”创作风貌从明亡前的以客观记事为主,到明亡后的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再到仕清后的情余于事,正是各阶段之诗史观的体现。其戏曲创作也明显体现了诗史观的影响。第四章从文学创作的目的、影响创作的因素、文学批评三个层面来探讨诗史观所涉及的文学思想内涵。吴伟业视经世与不朽为文学的两大目的,视作者与时世为创作的两大决定因素,以才、性情、学识为作者的必备要素,提出了情、法完美结合的文学表现观,而这些思想恰是诗史观之不同侧面的体现或延伸。其“知人论世”批评观的新内涵,也同样体现了其独特的诗史观。本文的基本观点:吴伟业诗史观主要是在明清之际社会环境、实学思潮与吴伟业人格心态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他没有停留在传统诗史观以客观记史为主要内容的层面上,而是发展了自身的新内涵,认为诗史不仅应该记录客观时事,还应记录历史变迁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受,进而赋予了它“史外传心之史”的深层内涵。与人格心态的发展演变一致,诗史观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明亡前的客观记史,到明亡后的情、史并重,再到仕清后的以“心”传“史”,是一个逐步发现并肯定诗史抒情功能的过程。“梅村体”的独特风貌及其发展演变,正是其诗史观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诗史观是吴伟业文学思想的核心,典型地体现了明清之际诗史观的新进展。

全文目录


绪论  9-21
  一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14
  二 主要创新点  14-15
  三 “梅村体”的重新审视  15-21
第一章 诗史观的成因:明清之际社会思潮与人格心态  21-63
  第一节 明清之际社会思潮对诗史观的影响  21-37
    一、吴中经世思潮的兴起  21-27
    二、吴伟业与复社的实学思想  27-33
    三、吴伟业与复社的经世致用文学思潮  33-37
  第二节 人格心态与诗史观的形成  37-63
    一、明亡之前:徘徊于“仕”与“隐”之间  37-46
    二、易代至仕清之前:复杂微妙的遗民心态  46-51
    三、仕清之后:忏悔与赎救相交织的复杂心态  51-63
第二章 诗史观:“梅村体”之核心思想  63-90
  第一节 吴伟业“诗史”观的内涵  63-78
    一、诗史的基本性质:记事要“真”、论事要“当”  64-70
    二、诗史的基本功能:反映“世运升降、时政得失”  70-73
    三、诗史的深层内涵:“史外传心之史”  73-78
  第二节 诗史观的发展演变:从存“史”到“传心”  78-90
    一、自觉以“诗”存“史”的早期诗史观  78-80
    二、记史与传情并重的创作倾向  80-85
    三、以“心”传“史”的晚年“心史”观  85-90
第三章 诗史观之体现:“梅村体”之创作实践  90-126
  第一节 “梅村体”创作风貌的发展演变  90-118
    一、明亡之前:客观记事  90-92
    二、易代至仕清之前: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92-108
    三、仕清之后:情余于事  108-118
  第二节 “诗史”观向戏曲的渗透  118-126
第四章 诗史观所涉及的文学思想内涵  126-149
  第一节 经世与不朽并重的文学目的  126-130
  第二节 作者与时世并重的创作论  130-141
  第三节 “知人论世”批评观的新内涵  141-149
结语  149-153
主要参考文献  153-160
致谢  160

相似论文

  1. 明清之际辽东佟氏家族研究,K248
  2. 吴伟业戏剧研究,I207.3
  3. 明清之际岭南政治生态多元化研究,K249
  4. 杨希闵诗史观研究,I207.22
  5. 传教士与明清之际的中西医交流,K248.3;K251
  6. 《雪桥诗话》研究,I207.22
  7. 明清之际遗民梦想花园的构建及意义,I206.2
  8. 论明清之际大同地区卫所职能的转变,K248
  9. 从“性灵”到“尊情”,I206.2
  10. 吴伟业与娄东诗派初探,I207.22
  11. 明清时期君主对天主教的态度及其影响,K249;B979.2
  12. 王弘撰思想初探,K248
  13. 论李渔的文艺思想对小说创作的影响,I207.41
  14. 论《西国记法》在明清之际中国的遭遇及其启示,K248
  15. 明清之际嘉兴梅里词派研究,I207.23
  16. 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I206.2
  17. 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F729
  18. 清初贰臣心态与文学研究,I206.2
  19. 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K25
  20. 明清之际与近代反教言论之比较研究,B97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