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诉前调解机制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作 者: 刘军伟
导 师: 王迎川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诉前调解 和谐社会 建设研究
分类号: D925.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到今日,在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多元化利益冲突下的民事纠纷在当今社会矛盾中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实现这一重要社会目标和满足现代社会纠纷解决的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借鉴国外社会发展成果和批判继承我国现有民事纠纷解决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诉前调解的纠纷解决机制是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构建司法和谐的需要。本文主要从诉前调解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概念分析入手,就诉前调解机制的建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在我国现阶段构建诉前调解机制模式的构想以及建立这一机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首先,本文对诉前调解机制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阐述,分别从诉前调解机制的特点、功能和理论渊源上,具体论证了诉前调解机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其次,从我国现行调解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因素引入,深入分析诉前调解机制在弥补我国现行调解机制缺陷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合理的诉前调解机制与诉前调解结案能够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辩证关系,论证诉前调解机制建立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从诉讼文化、人力资源、司法经验保障等方面,论证诉前调解机制建立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可行性。最后,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本文从诉前调解机制的启动、调解员资格与选任、调解的方式方法以及调解的效力及其与诉讼的衔接方面对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诉前调解机制的模式建立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并阐述该模式的建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7
  1.1 选题依据  10-11
  1.2 国内外现状  11-14
    1.2.1 国外现状  11-13
    1.2.2 国内现状  13-14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5
    1.3.1 研究目的  14-15
    1.3.2 研究意义  15
  1.4 拟定创新点  15-16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6-17
    1.5.1 基本思路  16
    1.5.2 研究方法  16-17
第2章 诉前调解机制与和谐社会理论阐释  17-25
  2.1 诉前调解机制的内涵  17-19
    2.1.1 诉前调解机制的概念  17
    2.1.2 诉前调解机制的特征  17-18
    2.1.3 诉前调解机制的功能  18-19
  2.2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理论渊源  19-25
    2.2.1 和谐社会的内涵  19-21
    2.2.2 和谐社会理论渊源  21-25
第3章 诉前调解机制建立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5-33
  3.1 现行“调审合一”审判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  25-29
    3.1.1 极易产生“调解型”审判模式  25-26
    3.1.2 极易产生违背意愿的“强制调解”  26
    3.1.3 极易产生事实不清的“模糊调解”  26-27
    3.1.4 可能损害法院的权威  27
    3.1.5 诉讼成本未实质减少  27-28
    3.1.6 调解人员队伍有待加强  28
    3.1.7 调解与诉讼的关系问题  28-29
  3.2 诉前调解机制的建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29-31
    3.2.1 和谐社会需要合理的诉前调解机制  29-30
    3.2.2 诉前调解结案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30-31
  3.3 诉前调解机制的建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可行性  31-33
第4章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诉前调解机制模式构想与意义  33-39
  4.1 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模式构想  33-37
    4.1.1 诉前调解机制的启动  33-34
    4.1.2 诉前调解员的资格与选任  34-35
    4.1.3 诉前调解的方式和方法  35
    4.1.4 诉前调解的效力  35-36
    4.1.5 诉前调解与诉讼的衔接  36
    4.1.6 其他相关问题  36-37
  4.2 诉前调解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37-39
结论  39-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3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5.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7.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8.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9.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0.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1.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2.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4.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15.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16.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17. 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926.2
  18.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G206
  19.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研究,G210
  20.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绿色教育研究,G641
  21. 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证研究,D6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