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作 者: 杨光大
导 师: 刘学伟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 精细构造解释
分类号: P63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9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为一个一级构造单元,主要勘探目的层是青一、二、三段高台子油层、泉四段扶余油层。油层一般埋深1650—2500m,有利勘探相带内断裂发育,断层延伸距离短、垂直断距小,砂体薄。油藏类型主要发育有低幅度小构造、断层岩性及岩性油藏。自2000年以来,吉林油田在中央坳陷区开展高精度三维勘探,地质人员从地震成果中获得了许多新的地质认识,不仅落实了一批低幅度小构造、小断块圈闭而且通过储层反演预测,识别出了一大批岩性圈闭。但在勘探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本文针对上述的技术难点进行理论研究,方法试验,建立一套适合该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地震资料采集方面。从建立论证点,观测方位选择,纵向分辨率,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最大炮检距选择,观测系统类型等几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对激发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炸药震源激发的频率特性分析,虚反射频率特征分析,激发能量与激发方式分析。提出了从表层结构调查、岩性录井分析、岩性结构等地表特征来选择激发井深。组合井激发是最佳的激发方式。对检波器类型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提出自然频率为30Hz的检波器是该区最适用的检波器。资料处理方面。提出了解决静校正问题的三个步骤。在提高分辨率上,提出了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反褶积展宽频带。在提高信噪比上,总结了根据干扰波特征进行噪声压制的几种实用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是该区地震成像较理想的方法,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步骤和参数的选择方法。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方面。重点研究了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和储层预测方法,以及综合评价技术。提出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层位标定,层位追踪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解释等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在储层预测方面,对地震微相划分中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地质模型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全文目录


1 引言  10-22
  1.1 地质勘探需求  10-12
  1.2 地震资料采集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4
  1.3 地震资料处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14-17
  1.4 地震资料解释研究现状与进展  17-22
2 区域地质概述  22-33
  2.1 构造特征  22-23
  2.2 区域地层岩性特征  23-25
  2.3 沉积体系和沉积特征  25-27
  2.4 中上部含油组合典型沉积相  27-29
  2.5 砂体成因类型  29-31
  2.6 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31-33
3 高精度三维采集方法研究  33-71
  3.1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33-40
    3.1.1 建立论证点  33
    3.1.2 观测方位选择  33-34
    3.1.3 纵横向分辨率分析  34-35
    3.1.4 面元  35-36
    3.1.5 覆盖次数  36-37
    3.1.6 最大炮检距选择  37-38
    3.1.7 观测系统类型对比分析  38-40
  3.2 设计实例  40-51
    3.2.1 建立参数论证点  41-42
    3.2.2 采集参数论证  42-51
  3.3 激发因素选择  51-62
    3.3.1 炸药震源激发的频率特性分析  51-55
    3.3.2 虚反射频率特性分析  55-58
    3.3.3 激发因素的选取方法  58-61
    3.2.4 激发能力与激发方式分析  61-62
  3.4 接收因素选择  62-71
    3.4.1 检波器类型选取  62-67
    3.4.2 检波器对比试验分析  67-71
4 高精度三维处理方法研究  71-83
  4.1 静校正处理方法研究  71-74
    4.1.1 折射静校正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72-74
  4.2 提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研究  74-77
    4.2.1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基本原理  74-77
  4.3 提高信噪比处理方法研究  77-78
  4.4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研究  78-83
    4.4.1 方法原理  78-83
5 高精度三维解释方法研究  83-111
  5.1 精细构造解释方法研究  83-90
    5.1.1 层位标定  84-87
    5.1.2 种子点及基干剖面建立  87
    5.1.3 层位追踪解释  87-88
    5.1.4 断层解释  88-90
  5.2 储层预测方法  90-107
    5.2.1 储层类型划分  90-91
    5.2.2 地震微相和沉积微相分析  91-97
    5.2.3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应用实例  97-99
    5.2.4 储层定量预测技术  99-101
    5.2.5 模型正演和反演结果分析  101-105
    5.2.6 岩性圈闭预测方法研究  105-107
  5.3 综合评价技术  107-111
    5.3.1 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107-109
    5.3.2 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109-111
6 结论与展望  111-114
  6.1 研究成果的结论  111-112
  6.2 展望  112-114
致谢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19
附录 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119
附录 2 作者简历  119

相似论文

  1.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P631.4
  2. 油页岩资源评价方法研究,P618.12
  3. 松辽盆地南部情南—黑帝庙地区青山口组储层沉积学研究,P618.13
  4.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嫩江组气藏圈闭特征及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5. 准格尔盆地克301块火山岩储层评价及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6. 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沉积体系分析,P544.4
  7.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山岩储层识别及评价研究,P618.13
  8.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P618.13
  9.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预测研究,P618.13
  10. 应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对已开发老油藏精细描述——以大庆葡南油田为例,P631.4
  11. 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形成机理与定量评价,P618.13
  12. 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P618.130.8
  13.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14.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P618.13
  15.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P618.13
  16.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P618.13
  17. 低渗透油藏储层裂缝预测技术研究,P618.13
  18.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与成藏动力学研究,P512.2
  19. 升平油田油藏特征与钻井对策研究,P618.13
  20. 丰乐南地区深层构造精细解释,P631.44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球物理勘探 > 地震勘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