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薄层状、高渗透底水油藏优化控制研究

作 者: 吴运强
导 师: 李允;闻玉贵
学 校: 西南石油学院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薄层状底水油藏 油层类型划分 优化控制与开采
分类号: TE3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薄层状、低幅度、高渗透底水油藏属于一种特殊的底水油藏,这种油藏类型于2000年6月首次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准噶尔盆地沙漠腹地陆梁地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K1h2)地层发现。这种油藏同国内外较为常见的、油、水层厚度较大的底水油藏相比,在地质、油藏工程和开采特征等方面明显存在差异,国内外基本上没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和开采实例报道。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选择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K1h23砂组K1h23-4油藏,作为研究薄层状、高渗透底水油藏的典型对象。通过对该油藏的研究,较为系统地确定该油藏以及类似油藏在地质、油藏工程和开采机理等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或问题在国内外底水油藏中并不突出的),并提出薄层状、低幅度、高渗透底水油藏优化开采方法和技术应用策略。 在对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陆9井区K1h23-4薄层状、高渗透底水油藏综合研究过程中,本文应用了油藏工程、水动力学原理和油藏模拟技术等多种模型和方法,获得了相应的开采理论以及认识及观点,对于薄层状、高渗透底水油藏的合理开发和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针对这种油藏类型,本文首次引入了油厚比概念来划分薄层状、高渗透底水油层的类型,这一概念来自于底水油层注采井组单元模拟。研究表明,油厚比概念不但综合反映了底水油层的油层、水层的内在地质特性,也符合生产动态实际情况,为薄层状、高渗透底水油藏分井、分区优化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对底水水体的大小,对射孔技术、不同类型的薄层状底水油层的产液(油)量及合理产液量与压差,注水量与注采压差,注采比控制、采油速度控制等油藏工程和油田开发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理论方法与观点不但可以指导陆9井区K1h23-4薄层状、高渗透底水油藏的开发,也为类似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途径。

全文目录


1 绪论  6-17
  1.1 问题的提出  6-7
  1.2 国内外底水油藏开发现状  7-15
    1.2.1 普通直井开采技术要点  7-10
    1.2.2 水平井开采技术要点  10-14
    1.2.3 综合对比分析  14-15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15-16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5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5-16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16-17
2 薄层底水油层的类型划分  17-42
  2.1 油藏地质及油藏工程特征  17-28
    2.1.1 构造的低幅度与砂体的薄层性  17-21
    2.1.2 油层的可动水和流体界面  21-23
    2.1.3 储层的高孔高渗特征  23-27
    2.1.4 夹层特征  27-28
  2.2 底水油层的类型划分  28-36
    2.2.1 划分方法  28-29
    2.2.2 油厚比的概念与动态特征  29-32
    2.2.3 油厚比分布特征  32-33
    2.2.4 油层类型划分结果  33-36
  2.3 油藏开采动态特征  36-42
    2.3.1 油藏整体生产动态特征  36-38
    2.3.2 油藏分区动态特征  38-39
    2.3.3 单井生产动态特征  39-42
3 薄层底水油层天然能量综合评价  42-51
  3.1 弹性能量评价  42
  3.2 溶解气驱能量评价  42-43
  3.3 边底水能量评价  43-49
    3.3.1 边底水及水侵动态预测方法  43-44
    3.3.2 水体大小预测  44-47
    3.3.3 水体预测评价  47-49
  3.4 综合评价  49-51
4 薄层底水油层注采机理研究  51-76
  4.1 渗流物理特性  51-53
    4.1.1 水驱油与流体分布特征  51
    4.1.2 油水相渗及系统流度比  51-53
  4.2 射开程度与临界产量  53-57
    4.2.1 临界产量  53-54
    4.2.2 射开程度  54-57
  4.3 油井产量与压差  57-66
    4.3.1 产量、压差理论关系  57-59
    4.3.2 水锥含水率与压差的矿场关系  59-61
    4.3.3 产量、压差的动态特征  61-63
    4.3.4 合理产液量  63-66
  4.4 注水量与注采压差  66-76
    4.4.1 注水量与注采压差的理论关系  67-72
    4.4.2 注水量与注采压差特征  72-76
5 薄层底水油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76-87
  5.1 油藏模型  76-78
    5.1.1 井组三维剖面模型  76-77
    5.1.2 区块三维模型  77-78
  5.2 油藏生产历史拟合  78-87
    5.2.1 油藏整体动态历史拟合  78-80
    5.2.2 单井生产动态历史拟合  80-87
6 薄层底水油层天然能量合理利用与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87-104
  6.1 技术原则  87
  6.2 开采方式  87-88
  6.3 合理产液量  88-99
  6.4 合理注采比  99-101
  6.5 合理采油速度  101-104
7 结论、认识与存在的问题  104-107
  7.1 结论、认识与建议  104-105
  7.2 存在的问题  105-107
致谢  107-108
参考文献  108

相似论文

  1. 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TE349
  2. 天然气水合物注热降压开采储层温压场模拟研究,TE349
  3. 考虑非线性渗流的产能及试井研究,TE349
  4. 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影响因素及参数优化方案的研究,TE349
  5. 裂缝性潜山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TE349
  6. 底水油藏注采动态及调整对策研究,TE349
  7. 板桥凝析油气藏开发技术研究,TE349
  8. 底水火山岩油藏水侵模式及改善开发效果研究,TE349
  9. 王家岗油田薄层低渗高凝油藏开采技术研究,TE349
  10. 大芦家临二块底水油藏开采机理及封堵技术研究,TE349
  11. 裂缝性油藏深部调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TE34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油田开发(油藏工程) > 其他类型油田开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