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

作 者: 张来仪
导 师: 马明达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帕米尔 塔吉克人 伊斯兰教 伊斯玛仪派 袄教
分类号: K10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6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雄踞于亚欧大陆中腹地带的帕米尔高原(具体位置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东北部和我国新疆西南部),地势高峻,素称“世界屋脊”;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帕米尔向西、向南延伸,直达西亚、东欧与南亚。 中国人最早发现帕米尔;中国学者最早记载帕米尔:中国政府最早管辖帕米尔;中国政府管辖帕米尔的时间最长。因此,帕米尔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帕米尔文化史理所当然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帕米尔的宗教文化不愧为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帕米尔地区还是世界多种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中国、印度、波斯、西亚、东欧、中亚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帕米尔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多种民族、多彩文明、多样宗教在这里交汇。这里的人民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历尽磨难而又自强不息。许多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并写下了令人神往的美丽传奇游记。这里是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地区。 帕米尔是古代东西、南北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居于各强大邻国和民族争夺的前沿地区。在古代世界史上是游牧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以及原始宗教、祆教、希腊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辐射传播的交汇地区。不同文明的交往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帕米尔文化历来就有兼收并蓄、富于包容性的特点。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各种文明共同进步。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应该尊重各族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多彩文明和生活方式,促进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以促进世界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 生活在中亚的塔吉克人是当地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塔吉克史实际上是一部中亚的历史。”塔吉克人属于东伊朗语族,有平原塔吉克人和山地塔吉克人之分;本文论述的帕米尔塔吉克人属于后者。 历经漫长历史岁月整合的帕米尔宗教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现今的绝大多数居民在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支派——伊斯玛仪派的同时,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信仰、礼仪礼俗仍然存在,持续发展。帕米尔人的思想观念上明显地打有宗教混合主义的烙印,既有鲜明的伊斯玛仪派特性,又保留着自己远古时代的习俗。在帕米尔出现了伊斯兰文化、前伊斯兰文化和非伊斯兰文化(古代伊朗的祆教文化)合流的壮观场面。当代帕米尔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体系既非纯而又纯的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文化,也非原汁原味的帕米尔传统文化。在帕米尔,各种不同质的文化和睦共处、水乳交融,并各自在人们精神生活的不同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帕米尔的宗教文化合流现象为探索各种异质文化交流、冲突及最后与土著文化的融合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帕米尔宗教文化个案的研究还将进一步彰示“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各种文明共同进步”的文化发展观,淡化今世人对所谓“文明冲突论”所引发的忧虑。

全文目录


论文提要(中文)  7-9
论文提要(英文)  9-11
前言  11-16
第一章 帕米尔概况  16-33
  第一节 帕米尔的地理位置  16-21
    一、帕米尔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6-17
    二、帕米尔的地势与气候  17-19
    三、帕米尔的交通  19-21
  第二节 帕米尔的名称与居民  21-33
    一、帕米尔的名称  21-22
    二、塔吉克人  22-27
    三、柯尔克孜人  27-33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的帕米尔  33-58
  第一节 前汉与汉代的帕米尔  34-39
    一、传说中的帕米尔  34-35
    二、张骞通西域  35-36
    三、西域都护府  36-3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帕米尔  39-43
    一、“西包葱岭”  39-40
    二、北魏招抚  40-41
    三、揭盘陀国  41-43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帕米尔  43-46
    一、恢复管辖西域的制度  43
    二、鸟飞州、至拔州和葱岭守捉  43-44
    三、高仙芝大战帕米尔  44-45
    四、翻越葱岭的旅行家  45-46
  第四节 10-17世纪中期的帕米尔  46-50
    一、哈拉汗王朝和西辽时期的帕米尔  46-48
    二、马可·波罗途经帕米尔  48-49
    三、明王朝与帕米尔  49-50
  第五节 清朝对帕米尔的管辖  50-58
    一、乾隆纪功碑  50-51
    二、伯克制度  51-53
    三、抗击浩罕匪徒  53-54
    四、阿古柏染指帕米尔  54-55
    五、清军收复帕米尔  55-58
第三章 沙皇俄国侵占帕米尔  58-83
  第一节 沙皇俄国向东扩张  58-60
    一、沙皇俄国的崛起  58-59
    二、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  59-60
    三、沙俄凯觎中国西北  60
  第二节 沙俄侵占中亚  60-65
    一、沙皇俄国加紧侵略中亚的准备  60-62
    二、沙皇俄国征服中亚的行动  62-63
    三、土尔克斯坦总督考夫曼  63-65
  第三节 沙俄夺占中国西北领土  65-67
    一、《勘分西北界约记》  65-66
    二、沙皇俄国的侵略矛头指向伊犁  66-67
  第四节 沙俄侵略中国帕米尔  67-73
    一、沙俄的“继承浩罕遗产”论  67-68
    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68-71
    三、中俄帕米尔划界谈判  71-73
  第五节 俄英私分帕米尔  73-76
    一、俄英看重帕米尔  73
    二、《格兰维尔—哥尔查科夫协议》  73-75
    三、俄英私分帕米尔  75-76
  第六节 阿迎汗与沙皇俄国  76-83
    一、阿迦汗家族  76-79
    二、阿迦汗与英国殖民者  79
    三、阿迦汗与沙皇俄国  79-83
第四章 帕米尔——外国宗教传入中国的西大门  83-96
  第一节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83-88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缘由  83-84
    二、汉代翻越葱岭的佛教徒  84-85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翻越葱岭的佛教徒  85-86
    四、玄奘与萨哈拶释哩  86-88
  第二节 其它宗教  88-93
    一、袄教  88-89
    二、摩尼教  89-90
    三、景教  90-91
    四、犹太教  91-92
    五、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  92-93
  第三节 外国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93-96
    一、推动中西文化大交流  93-95
    二、促进中国内地居民信仰多元化  95-96
第五章 帕米尔的主流文化——伊斯玛仪派  96-119
  第一节 前伊斯兰时代的宗教文化  96-103
    一、原始宗教  96-98
    二、袄教  98-101
    三、佛教  101-103
  第二节 伊斯玛仪派的历史演变  103-109
    一、伊斯玛仪派概述  103
    二、伊斯玛仪派的兴起与传播  103-104
    三、伊斯玛仪派传入帕米尔  104-109
  第三节 伊斯玛仪派的主旨思想  109-114
    一、伊斯玛仪派的宗教哲学  109-110
    二、“达克林亚”  110-111
    三、真主是什么  111-112
    四、神圣的《古兰经》是怎样出世的  112-113
    五、沙里亚和“哈克卡特”  113-114
  第四节 挑战正统伊斯兰教  114-119
    一、主张废止沙里亚  114-115
    二、如何获得“真正信仰”  115-117
    三、对伊斯玛仪派的再认识  117-119
第六章 帕米尔宗教文化的特色  119-138
  第一节 对帕米尔宗教文化特色的认识  119-122
    一、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119-121
    二、帕米尔宗教文化特色  121-122
  第二节 帕米尔的主要神灵  122-125
    一、伊斯兰教的真主  122
    二、巴灵神  122-123
    三、奇列达罗神灵  123-124
    四、阿罗马斯特  124
    五、杰瓦  124-125
  第三节 伊斯玛仪派及其在帕米尔的复兴  125-131
    一、伊斯玛仪派的宗教生活  125-129
    二、伊斯玛仪派在帕米尔的挫折  129-130
    三、伊斯玛仪派在帕米尔的复兴  130-131
  第四节 宗教化的生活文化  131-138
    一、生育礼仪  131-133
    二、结婚礼仪  133-134
    三、丧葬礼仪  134-136
    四、结束语  136-138
参考文献  138-152
  一、史籍  138-140
  二、中文论著  140-146
  三、译著  146-148
  四、俄文论著  148-152
后记  152-153

相似论文

  1. 伊斯兰家庭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B968
  2. 东乡族伊斯兰教历史人物研究,B968
  3. 试论19世纪英俄在帕米尔的争夺及其对中亚政治格局的影响,K14
  4. 帕米尔弧东段山前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P618.13
  5. 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选编为视唱练耳教材的方案及重要意义,J607
  6. 从文献看清代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K28
  7. 胡璧精《帕米尔之音》单簧管协奏曲的演奏风格研究,J621.4
  8. 黎巴嫩政党林立现象研究,D73
  9. 毕敬士与基督教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1926-1950),K258
  10. 西宁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与文化功能,B968
  11. 泉州回族宗教信仰变迁研究,K28
  12. 宗教社会学视野中的门宦研究,B91
  13. 论许景澄的外交活动,K256
  14. 冲突与调适,K29;K249.2
  15.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研究,D851.2
  16. 伊斯兰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B82-0
  17. 回族社区女性宗教生活研究,B928
  18. 晚清驻外公使许景澄研究,K256
  19. 试论新疆哈萨克族伊斯兰教信仰的民族特色,B968
  20. 也门在伊斯兰教创立时期的历史作用,B969
  21. 张家川哲赫忍耶门宦的现状研究,B96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世界史 > 通史 > 研究、考订、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