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阳离子白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的脑内递药研究

作 者: 陆伟
导 师: 蒋新国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阳离子白蛋白 纳米粒 血脑屏障 脑内递送 6-香豆素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基因治疗 阿克拉霉素
分类号: R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98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机体的血脑屏障(BBB)限制了化学药物、多肽蛋白和基因药物的脑内转运。因此,提高药物脑内传递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具有脑内靶向性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构建,正成为药剂学的研究热点。以非侵袭性给药途径提高药物脑内传递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脑内靶向给药的研究重点。其中,采用酯化、化学传递系统和载体介导转运方式增加药物分子脑内摄取的方法,需要将药物直接进行化学修饰,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要求高。采用小鼠抗大鼠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靶向头基,可以介导与其连接的载药系统如脂质体以受体介导胞吞转运方式入脑。但必须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化的嵌合抗体,制备技术较为复杂。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课题构建一种新型的脑内靶向递释系统—阳离子化白蛋白结合纳米粒给药系统(CBSA-NP)。该纳米粒可经表面阳离子化白蛋白以吸附介导胞吞转运方式增加其脑内转运;将纳米粒作为药物的载体,可显著提高药物输送能力;纳米粒采用复乳/溶媒蒸发法制备,适合于包载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如大分子蛋白多肽和基因药物,可以掩盖其自身的理化性质,代之以纳米粒的特性;可以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体内迅速降解;纳米粒表面经PEG修饰,可避免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延长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提高血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具有隐形作用。 本文第一部份为CBSA-NP的构建和表征,它是由复乳/溶媒蒸发法制备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PEG-Maleimide)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表面共修饰的聚乳酸(PLA)纳米粒,表面经PEG—Maleimide与巯基化的阳离子白蛋白共价连接而构成。该纳米粒的平均数均粒径在100nm以下,Zeta电位为-10mV左右。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免疫电镜实验证实纳米粒表面连接有CBSA。利用同位素技术测得Maleimide-PEG-PLA与MPEG-PLA的比例为1:20,1:10和1:5时纳米粒表面连接的CBSA数目分别为33.2,109.9和372.0。 为了评价CBSA-NP的脑内传递特性和毒性,本文第二部分建立了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体外BBB模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该模型中BCEC可形成紧密连接,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穿过膜孔与BCEC相接触,形态学符合要求。该模型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为313±23Ω·cm2,14C-蔗糖的渗透系数为0.94×10-3cm/min,与文献报道相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4
前言  14-16
第一部分 阳离子白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的构建和表征  16-36
  1 仪器和材料  16-18
    1.1 仪器  16-17
    1.2 材料和试剂  17-18
  2 实验方法  18-26
    2.1 纳米粒聚合物材料的选择、合成和表征  18-19
    2.2 PEG化纳米粒的制备  19-20
    2.3 CBSA的制备和鉴定  20-21
    2.4 CBSA的巯基化  21-22
    2.5 CBSA-NP的制备  22-24
    2.6 CBSA-NP的表征  24-26
  3 实验结果  26-34
    3.1 MPEG-PLA和Maleimide-PEG-PLA的表征  26-28
    3.2 CBSA的鉴定  28-29
    3.3 粒径及Zeta电位  29-30
    3.4 表面元素分析  30-32
    3.5 CBSA-NP的免疫电镜染色  32-33
    3.6 纳米粒的CBSA结合数  33-34
  4 讨论  34-35
    4.1 CBSA-NP制备工艺的选择  34
    4.2 CBSA-NP的粒径和Zeta电位  34-35
  5 小结  35-36
第二部分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  36-51
  1 仪器和材料  38-39
    1.1 仪器  38
    1.2 材料和试剂  38-39
    1.3 实验动物  39
  2 实验方法  39-43
    2.1 大鼠BCEC的培养和鉴定  39-40
    2.2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40-41
    2.3 大鼠BCEC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制备  41
    2.4 共培养模型的鉴定  41-43
  3 实验结果  43-48
    3.1 大鼠BCEC的培养和鉴定  43-44
    3.2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44-45
    3.3 大鼠BCEC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鉴定  45-47
    3.4 跨内皮细胞电阻值的测定  47
    3.5 ~(14)C-蔗糖的渗透系数的测定  47-48
  4 讨论  48-49
    4.1 BCEC的原代培养  48
    4.2 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48-49
    4.3 影响共培养模型内皮细胞形成致密单层的因素  49
  5 小结  49-51
第三部分 阳离子白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脑内递药特性及毒性的体外评价  51-74
  1 仪器和试剂  51-52
    1.1 仪器  51
    1.2 材料和试剂  51-52
  2 实验方法  52-57
    2.1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52-53
    2.2 载6-香豆素荧光探针的CBSA-NP和BSA-NP的制备和表征  53-54
    2.3 6-香豆素的体外泄漏试验  54
    2.4 大鼠BCEC摄取载6-香豆素的CBSA-NP和BSA-NP的定性观察  54
    2.5 大鼠BCEC摄取载6-香豆素CBSA-NP和BSA-NP的定量分析  54-56
    2.6 载6-香豆素CBSA-NP和BSA-NP的体外BBB渗透系数  56
    2.7 CBSA-NP的体外毒性考察  56-57
  3 实验结果  57-72
    3.1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57-58
    3.2 载6-香豆素的CBSA-NP和BSA-NP的制备及表征  58-60
    3.3 6-香豆素的体外泄漏试验  60-62
    3.4 大鼠BCEC摄取载6-香豆素的CBSA-NP和BSA-NP的定性观察  62-63
    3.5 大鼠BCEC摄取载6-香豆素的CBSA-NP和BSA-NP的定量实验  63-67
    3.6 体外BBB渗透系数  67-69
    3.7 CBSA-NP对BCEC的细胞毒性  69-71
    3.8 纳米粒对~(14)C-蔗糖渗透系数的影响  71-72
  4 讨论  72-73
    4.1 CBSA-NP脑内递药特性的体外评价  72-73
    4.2 CBSA-NP的体外毒性  73
  5 小结  73-74
第四部分 阳离子白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脑内递药特性及毒性的体内评价  74-95
  1 仪器和试剂  74-75
    1.1 仪器  74-75
    1.2 材料和试剂  75
    1.3 实验动物  75
  2 实验方法  75-77
    2.1 6-香豆素体内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75-76
    2.2 纳米粒在小鼠大脑和血中的药动学  76
    2.3 载6-香豆素CBSA-NP和BSA-NP的脑组织分布观察  76
    2.4 CD 68免疫组化染色  76-77
  3 实验结果  77-92
    3.1 6-香豆素体内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77-79
    3.2 载6-香豆素CBSA-NP和NP在小鼠大脑和血中的药动学  79-84
    3.3 载6-香豆素CBSA-NP和BSA-NP在小鼠脑内的分布  84-85
    3.4 CD 68免疫组化染色  85-92
  4 讨论  92-94
    4.1 CBSA-NP脑内特异性转运的机理  92-93
    4.2 对CBSA-NP脑内特异性转运的处方优化  93-94
  5 小结  94-95
第五部分 阳离子白蛋白结合聚乙醇—聚乳酸纳米粒介导hTRAIL基因靶向性治疗胶质瘤  95-121
  1 仪器和试剂  97
    1.1 仪器  97
    1.2 材料和试剂  97
    1.3 实验动物  97
  2 实验方法  97-103
    2.1 CBSA-NP-hTRAIL基因治疗系统的制备和表征  98
    2.2 CBSA-NP的胞吞机制  98-99
    2.3 CBSA-NP介导hTRAIL基因传递的细胞内示踪  99-100
    2.4 C6细胞体外转染和凋亡检测  100
    2.5 原位杂交检测脑内hTRAIL mRNA的特异性表达  100-101
    2.6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内hTRAIL蛋白的特异性表达  101
    2.7 CBSA-NP介导TRAIL基因对胶质瘤的靶向性治疗  101-103
  3 结果  103-117
    3.1 CBSA-NP-hTRAIL基因治疗系统的表征  103-104
    3.2 琼脂糖凝胶电泳  104-105
    3.3 纳米粒的摄取机制  105-107
    3.4 CBSA-NP介导hTRAIL基因传递的细胞内示踪  107-109
    3.5 体外转染和凋亡检测  109-111
    3.6 脑内hTRAIL mRNA的特异性表达  111-112
    3.7 CBSA-NP-hTRAIL实现脑内hTRAIL蛋白的表达  112-114
    3.8 CBSA-NP-hTRAIL诱导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114-117
  4 讨论  117-120
    4.1 CBSA-NP介导基因胞内输送的机理——内体—溶酶体逃脱  117-118
    4.2 CBSA-NP介导hTRAIL基因的体内转染  118-119
    4.3 CBSA-NP介导TRAIL基因对胶质瘤的靶向性治疗  119-120
  5 小结  120-121
第六部分 载阿克拉霉素的阳离子白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抑制胶质瘤及脑内递药的初步评价  121-133
  1 仪器和试剂  121-122
    1.1 仪器  121-122
    1.2 材料和试剂  122
    1.3 实验动物  122
  2 实验方法  122-125
    2.1 载阿克拉霉素CBSA-NP的制备  122-123
    2.2 载阿克拉霉素CBSA-NP对C6的体外抑制实验  123
    2.3 生物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方法  123-124
    2.4 微透析法测定脑肿瘤细胞间液游离药物浓度  124-125
  3 结果  125-131
    3.1 载阿克拉霉素CBSA-NP的表征  125
    3.2 载阿克拉霉素CBSA-NP对C6的抑制  125-126
    3.3 阿克拉霉素体内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126-127
    3.4 微透析实验  127-131
  4 讨论  131
    4.1 载阿克拉霉素CBSA-NP的制备  131
    4.2 载阿克拉霉素CBSA-NP对C6的抑制  131
    4.3 载阿克拉霉素CBSA-NP治疗胶质瘤的体内研究  131
  5 小结  131-133
总结  133-135
课题的创新性  135-136
参考文献  136-145
综述  145-149
中英文缩写对照  149-151
作者简介  151-155
附件  155-167
致谢  167-170
论文独创性声明  170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70

相似论文

  1.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R944
  2. 基于电穿孔技术的活细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R318.51
  3. 六种6,7-呋喃香豆素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9和2C19活性的影响,R965
  4. 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R450
  5. TRAIL对肿瘤侵润CD4~+CD25~+ Treg的调节作用,R730.2
  6. 水溶性竹红菌素/二氧化钛给药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质研究,TQ460.1
  7.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8. 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表征,O657.3
  9. 非水体系中甲基吡啶电氧化行为的电化学和拉曼光谱研究,O626.321
  10. pIRES2-EGFP-hIL-12-HSP7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7402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R346
  11. 结合使用“鸡尾酒”疗法在提升自体脂肪移植于颜面整型手术的效果研究,R622
  12.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R736.1
  13. 无机填料改性聚乳酸的研究,TQ320.1
  14. 环孢素A纳米粒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膜剂的研究,R943
  15. 纳米LaFeO3的可控合成及其与TiO2桥联复合光催化剂建构,O643.36
  16. 脂质体介导的VEGF-C siRNA治疗肺癌体外实验研究,R734.2
  17. Ad-ING4-IL-24双基因共表达对肺癌的抑癌增效和化疗增敏的体外实验研究,R734.2
  18. 非晶碳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TB383.1
  19. 表面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多功能有机/无机纳米粒子及其应用研究,TB383.1
  20. 层层组装构建多重响应性复合基因载体,TB383.1
  21. 半胱氨酸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自组装过程及应用研究,TB38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