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近海典型海域溶解无机碳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作 者: 高学鲁
导 师: 宋金明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专 业: 海洋化学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源/汇 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长江口 南黄海
分类号: P736.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87次
引 用: 1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库,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走势。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85%以上,其变化趋势对海洋碳循环有异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系统研究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是揭示海洋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基础,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论文选择典型的陆架边缘海——长江口海域与南黄海海域,分别于 2003 年 5 月2004 年 8 月(长江口枯水与丰水季节)和 2004 年 10 月(南黄海的秋季)进行了海洋碳循环的专项调查研究,获得了包括水文、化学、生物在内的丰富样品和资料。以此为基础,比较系统地对长江口和南黄海海域水体中溶解无机碳的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这两个海域作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汇格局,并首次估算了长江口整个盐度梯度范围的海?气间二氧化碳通量,对这两个典型海域的无机碳化学有了一系列新的认识。 1. 在枯水季节,长江口海域由低盐区大气二氧化碳的强源逐渐过渡到高盐区的弱汇,咸淡水的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碳源汇的格局;二氧化碳源区,浮游植物的丰度低,浮游动物主要是纯河口类群和河口性海洋类群,而汇区,浮游植物的丰度高,浮游动物主要是广盐性海洋类群。长江口丰水季节为大气二氧化碳的净源,溶解无机碳体系基本呈现枯水季节淡水区-混合区的特征。 调查期间,长江口淡水水团和混合水团西部水体混合均匀,属于均匀混合型;其他区域基本属于部分混合型。对水体 pH 值、总碱度(TA)、总二氧化碳(TC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 CO2 体系各分量(HCO3-、CO32-和 CO2(T)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长江口区 CO2体系各参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咸淡水的的物理混合作用是 TA、TCO2和 HCO3-空间分布特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其他几个参数的空间分布,除了不同水团间的物理混合作用的影响,生物活动的影响也很显著。对于大多数参数,影响其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因区域的不同而不同。pCO2 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由淡水向海水逐渐降低的趋势。长江口淡水和低盐水体具有很高的 pCO2 值,表层水盐度<25的区域为大气CO2的源。海-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变化范围为-5.8至531.5 mmol m-2 d(-1徐六泾至口门的河口区调查过程中每天向大气中释放的 CO2的量为(7.0 ± 2.8) × 103 tC。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能够显著影响水体中溶解无机碳生物因素,因此调查过程中也对它们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沿长江径流入海方向增加;优势种随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浮游植物丰度和 PO43??P 浓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长江口透明度较高的区域,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和颗粒有机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陆源输入是长江口区颗粒有机物的主体。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时间变化与潮汐有关,总体上在涨潮和退潮过程中分别呈增加和降低的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注解说明  7-8
第一章 绪论  8-25
  1.1 科学背景  8-11
  1.2 海洋环境中碳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  11-13
  1.3 海-气界面 CO_2 交换与海洋碳源汇  13-17
  1.4 陆架边缘海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的可能贡献  17-18
  1.5 中国近海碳循环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及控制中国近海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分析  18-23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3-25
第二章 长江口海域溶解无机碳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25-94
  2.1 长江口的水文地质特征  25-28
  2.2 长江口枯水季节无机碳的行为  28-84
    2.2.1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28-30
    2.2.2 主要水文、化学及生物学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30-66
    2.2.3 溶解无机碳的时空变化特征  66-80
    
2.2.4 影响长江口枯水季节无机碳行为的因素分析  80-84
  2.3 长江口丰水季节溶解无机碳的行为  84-93
    2.3.1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84
    2.3.2 水文及化学参数的分布  84-86
    2.3.3 溶解无机碳的分布特征  86-90
    2.3.4 影响长江口丰水季节溶解无机碳行为的因素分析  90-93
  2.4 本章小结  93-94
第三章 南黄海海域溶解无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94-119
  3.1 南黄海的水文地质背景  94-97
  3.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97-98
  3.3 水文、化学及生物学参数的分布  98-106
  3.4 溶解无机碳的分布特征  106-114
  3.5 影响南黄海溶解无机碳分布特征的因素分析  114-118
  3.6 本章小结  118-119
第四章 结论  119-121
参考文献  121-132
致谢  132-133
附录  133

相似论文

  1. 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P737.1
  2. 长江口北槽潮汐环流的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U612.23
  3.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4. 长江河口区物质输移动力机制研究,TV148.1
  5.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P736.21
  6. 北黄海和青岛近海的二氧化碳体系,P734.22
  7.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藻类对其清除机制初探,X173
  8. 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系统,P734
  9. 长江口及东海内陆架沉积物柱样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P736.21
  10. 典型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及其萌发研究,X55
  11. 黄河口无机碳的时空分布及其输运通量,P343.5
  12. 富营养水体中光照、营养及浮游植物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X173
  13. 长江口浮游植物变化及影响因子初步研究,Q948.8
  14. 南黄海中部春季浮游植物水华过程与物理环境的关系初探,X55
  15. 南黄海—东海北部悬浮体与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P736.21
  16. 南黄海SYS-0701孔氧同位素3期以来有孔虫组合特征与古环境演化,Q915
  17.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一、二维数值计算研究,P343.5
  18. 南黄海鳀鱼产卵场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S917.4
  19.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温变化的气候特征,P731.11
  20. 中国近海部分典型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P736.4
  21. 长江口航道建设规划研究,U612.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海洋地球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