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泄爆外流场的动力学机理研究

作 者: 姜孝海
导 师: 范宝春;叶经方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工程力学
关键词: 湍流燃烧 泄爆 外流场 射流火焰 二次爆炸
分类号: O38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8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泄爆是工业上广泛采用的爆炸防治手段之一,它是指通过泄爆口,将内部空间的高压已燃和未燃气体或粉尘导出到外部空间中,使内部压力迅速降低,以防止爆炸灾害。因泄爆过程的复杂性和某些不确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内压力虽降低了,而外流场可能出现很高的压力峰值,甚至产生所谓的二次爆炸,这对毗邻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研究泄爆外流场的动力学特征以及二次爆炸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带导管的柱形泄爆装置,对不同泄爆条件(即泄爆压力、点火位置、泄爆面积和初始甲烷-空气预混气当量比)下向空气中泄爆的情形进行了实验,获得了内外流场的压力历史。并用YA-16高速阴影系统拍摄到了泄爆外流场清晰的时序阴影照片。而且,采用基于k-ε湍流模型和漩涡耗散湍流燃烧模型(“Eddy dissipation model”)的同位网格SIMPLE算法,对典型泄爆条件下的泄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关的计算流动技术(CFI),绘制了计算阴影图。 基于实验结果、数值计算结果以及计算阴影图,本文对一般高压泄爆条件下,泄爆外流场的动力学特征(如射流火焰、湍流、漩涡以及可燃云团、波系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二次爆炸的产生机理。即在本文的泄爆条件下,泄爆后,首先产生的是引导激波,它由内外压差这个初始间断决定,因其传播速度较气流速度快,随波阵面的扩大而逐渐衰减为声波。随后,未燃气体从泄爆口泄出,并在外流场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云团。由于高压(相对环境压力)气流在管口膨胀,形成欠膨胀射流。管口附近形成Prandtl—Meyer流稀释波低压区,而稀释波又在射流边界上反射并在轴线附近汇聚,形成压力相对较高的高压区,即悬吊激波高压区。这样,在火焰泄出前,外流场存在可燃云团、稀释波低压区和悬吊激波高压区,这些特征构成外流场的基本特征。当火焰从容器(低密度)进入导管(高密度),受导管壁面剪切层等的作用,火焰失稳,在湍流的作用下加速向导管口推进,于管口附近达到极大值,以射流形式泄出。当射流火焰进入高压区时,且外流场处于合适的条件,如高压区的超压强度、可燃气体的密度及其覆盖的区域等足够大时,引起外部可燃气体的剧烈燃烧,从而使得外部压力迅速上升,以致产生二次爆炸。实验获得的阴影图和计算阴影图,形象的说明了泄爆后火焰、漩涡、引导激波以及随后产生的二次爆炸波的特征和变化发展过程。 文中还根据实验获得的不同泄爆条件下的外压力历史,分析了外部二次爆炸的影响因素,详细讨论了二次爆炸强度随泄爆条件的变化规律。即在其它泄爆条件不变时,而改变泄爆压力时,泄爆压力愈大,二次爆炸强度也愈大。同样,仅改变点火位置,而其它条件不变时,当泄爆压力较低时,二次爆炸强度随点火位置离泄爆口愈近,其值愈大;而当泄爆压力较大时,其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当其它条件不变而改变泄爆口障碍物的阻塞比时,二次爆炸强度随阻塞比的增大(即泄爆面积减小)而下降。当在改变初始甲烷-空气预混气的组分时,当量比小于1的情形,二次爆炸强度较当量比为1的情形小,而当量比大于1的情形,其值较大。

全文目录


1 绪论  10-17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0-12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6
    1.2.1 内流场实验和关系式研究概况  12-13
    1.2.2 外流场实验和关系式研究概况  13-14
    1.2.3 流场可视化研究概况  14
    1.2.4 数值研究概况  14-16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6-17
2 实验研究  17-35
  2.1 引言  17-18
  2.2 实验装置  18-25
    2.2.1 泄爆装置简介及其安装方式  18-20
    2.2.2 抽充气回路系统及预混气的配比  20-22
    2.2.3 点火装置及安装方式  22-23
    2.2.4 测压系统  23-24
    2.2.5 可视化系统  24-25
  2.3 泄爆流场的压力测量  25-30
    2.3.1 实验方案及步骤  25-28
    2.3.2 实验结果  28-30
  2.4 泄爆外流场的可视化  30-34
    2.4.1 实验方案及步骤  30-33
    2.4.2 实验结果  33-34
  2.5 小结  34-35
3 数值研究  35-52
  3.1 引言  35-36
  3.2 数值方法  36-44
    3.2.1 基本方程  36-37
    3.2.2 燃烧模型  37-39
    3.2.3 壁面函数  39-40
    3.2.4 基本方程的离散  40
    3.2.5 同位网格SIMPLE算法  40-44
  3.3 泄爆外流场的数值模拟  44-46
    3.3.1 计算域  44
    3.3.2 区域划分和边界条件  44-45
    3.3.3 初始条件  45-46
  3.4 计算阴影  46-50
  3.5 计算结果  50-51
  3.6 小结  51-52
4 泄爆外流场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52-74
  4.1 引言  52
  4.2 基本概念  52-54
    4.2.1 欠膨胀射流  53
    4.2.2 界面不稳定  53-54
    4.2.3 斜压效应  54
  4.3 泄爆诱导二次爆炸的动力学机理研究  54-72
    4.3.1 非稳态带化学反应的欠膨胀射流  54-57
    4.3.2 湍流射流火焰  57-59
    4.3.3 泄出可燃云团的湍流燃烧  59-66
    4.3.4 预热区域  66-69
    4.3.5 二次爆炸  69-72
  4.4 小结  72-74
5 二次爆炸影响因素  74-82
  5.1 引言  74
  5.2 二次爆炸影响因素与泄爆条件  74-76
  5.3 二次爆炸强度的变化特征  76-80
    5.3.1 泄爆压力与点火位置的影响  76-78
    5.3.2 泄爆面积(阻塞比)的影响  78-79
    5.3.3 预混气当量比的影响  79-80
  5.4 小结  80-82
6 结论  82-85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之处  82-84
    6.1.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83
    6.1.2 本文的创新之处  83-84
  6.2 问题和展望  84-85
致谢  85-86
参考文献  86-91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1

相似论文

  1. 某微型客车的气动特性分析及优化,U461.1
  2. 船用柴油机燃烧机理与排放模拟研究,U664.121
  3. 湍流扩散火焰中Fe(OH)_2和稀释剂替代物灭火及抑制效果的条件矩封闭模拟,X932
  4. 基于TMS320LF2812的本安型智能气体爆炸性检测仪的研制,TP216
  5. 后扰流板对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U461.1
  6. 风洞截面对汽车外流场模拟的影响,U461.1
  7. 汽车外流场DES模拟研究,U461.1
  8. 集装箱运输货车气动附加装置的优化研究,U461.1
  9. 隧道内复杂工况下汽车高速气动特性研究,U461.1
  10. 某车型车身造型设计及空气动力学仿真研究,U461.1
  11. 涡喷发动机NO_X浓度场数值模拟,V235
  12.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汽车行驶安全性研究,U461.1
  13. 环管型燃气轮机燃烧室的数值模拟,U664.131
  14. 基于理性形体的汽车外流场湍流模型研究与改进,U461.1
  15. 地铁火灾烟气数值模拟及通风控制,U231.96
  16. 动车组外流场空气动力特性数值仿真,U266
  17. 等离子点火器性能研究,TK473
  18. 煤油射流自动着火的数值研究,TK16
  19. 超燃冲压发动机双凹腔燃烧室燃烧流动过程研究,V231.2
  20. 内置障碍物受限空间内可燃气体爆炸数值模拟,X928.7
  21. 高炉燃烧室内气粒两相流动和反应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TF536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爆炸力学 > 爆震(爆轰)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