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金融危机若干问题的分析——兼论日本经济危机的成因

作 者: 于乃书
导 师: 张屹山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数量经济学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危机的成因 日本经济 金融中介 若干问题 不良债权 房地产价格 最佳资本结构 不完全市场 价格暴跌
分类号: F830.9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85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金融危机若干问题的分析――兼论日本经济危机的成因》是笔者在吉林大学商学院攻读数量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在导师商学院院长张屹山教授的辛勤指导下得以完成。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笔者发现西方学者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大多以信用收缩导致景气后退来阐述金融危机的实现和解决,即默认以资金不足的金融中介为前提。然而日本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日本国内极高的储蓄率使得其银行拥有大量的资金可用来投资,但就是这样拥有如此丰富资金的金融体系却令人意外的发生危机。由此可见,在不满足西方金融危机论的假设前提情况下,这些理论是无法正确认识和解决日本金融危机的产生和由此而带来的种种不良现象。本文正是从日本这种特殊的金融现象出发,对金融危机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分别涉及以不完全资本市场为前提的金融中介理论、系统风险对资本构成的影响、资产价格和金融危机关系、房地产繁荣和金融危机关系、不良债权问题、银行过大化与经济增长问题。分别阐述如下。1. 介绍基于不完全市场下的金融中介理论。系统论述金融中介机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最佳契约模型、Diamond金融中介理论、Stiglitze和Weiss的均衡信用分配理论、投资过大的经济分析、银行收入和债权放弃的经济分析。在介绍这些微观金融分析理论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同时为后述论点提供了理论基础。2. 伴随着银行间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大量银行不断破产,如何处理房地产价格变动风险和利率变动风险等无法分散风险的系统风险,成为日本政府应付经济危机的工作重点。尽管信息经济学中的金融中介理论对股<WP=115>份100%的金融中介和负债100%的金融中介分析说明较多,但并没有充分的阐述这些金融中介的最佳资本结构和风险分散的关系。有鉴于此,笔者着重对CSV模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论述了面临风险不可分散的系统风险时大规模银行如何选择股份和负债的资本组合:相对于Diamond和Williamson的借贷风险可以完全分散的100%负债(存款)金融中介理论,在无法分散风险之时,金融中介机关为了减少自身的破产成本,倾向于发行股份;如果金融中介在减少破产成本而发行股份和CSV模型特性所示的负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则可以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指出最佳契约的构成条件是股东对金融中介进行“事前”的监督控制。3. 针对日本经济危机中资产价格暴跌现象,探讨其引起金融危机的理论机制。首先确定资产市场与经济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明确由资产价格暴跌引起的银行资产内容恶化导致经济危机的作用机制。得到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危机,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即是把公共资金用来防止流动性不足还是用来恢复房地产价格,当局必须明确其用途,否则只会加剧金融危机产生的不良后果。4. 对于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是由于1980年代后日本银行放宽金融政策所致,但其他学者指出产生泡沫的原因是由于过迟推行金融自由化。通过对银行信用膨胀、房地产投资繁荣和房地产价格的相互作用引发经济危机的理论机制的研究,发现如果房地产价格较低,对房地产担保价值的评估就不会高,银行不会愿意向房地产业者提供资金。在此局面下,金融缓和可以使得经济景气好转。但是,如果信用供给增加,房地产价格上扬,银行就开始向房地产业者融资,再加上金融政策放宽,追加的可供银行支配的资金逐渐转向房地产贷,使对房地产贷款增多,其结果就可能会引起金融危机。由此得到:金融缓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过度的金融缓和使得房地产业过度繁荣,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陷入经济不景气的危险性也越高。 <WP=116>5. 对最困扰日本经济恢复的不良债权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在日本取得原价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阐述银行应该在何种情况下适当采取债权放弃和继续融资(追贷)行为。虽然是对日本经济危机中的不良债权现象进行分析而得到结论,但是有些观点,比如追贷对不良债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同样对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大量不良债权现象的解决起到指导作用,对中国不良债权的处理,相信此处的论点会有政策性帮助。6. 通过银行过大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发现:a. 过剩的资金转向股票投资及房地产融资是泡沫经济的原因;b. 为了维持过大的银行部门,存款利率不得已下跌,即存款市场的超额供给产生“低利息”的压力;c. 过剩资金易用于过去一直接受银行贷款的传统产业的救济,频发对不良型行业的追贷或软预算约束问题。在银行制度发达而股票市场受到冷遇的国家里,预料到软预算约束问题的企业有其继续生存的余地。另一方面,由于比起对收益不确定的IT投资,银行判断救济传统企业更赚钱,因此在过大的银行部门让破产公司继续存在情形下,使得对IT业投资蒙上阴影,股票市场无法得到长足发展。所以,只有使得过剩资金向股票市场移动,才可以解决软预算约束,进而提高银行体系自身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金融体系整体的效率。本文通过大量图表和经济计量模型对上述五个金融危机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不包括不完全市场下的金融中介理论)进行了重点分析。不仅问题自身,而且对相关的子问题也进行?

全文目录


前 言  9-14
第一章 不完全资本市场金融中介理论  14-30
  第一节 最佳债务契约模型  14-18
  第二节 Diamond的金融中介理论  18-21
  第三节 Stiglitz和Weiss的均衡信用分配理论  21-24
  第四节 投资过大的经济分析  24-26
  第五节 银行收入和债权放弃的关系  26-30
第二章 系统风险与银行资本结构  30-43
  第一节 基本模型构造  32
  第二节 100%负债发行的金融中介  32-37
  第三节 银行最佳资本结构  37-40
  第四节 银行经营者和外部股东的利害关系  40-43
第三章 资产价格暴跌与金融危机  43-59
  第一节 基本模型构造  45-46
  第二节 金融契约的特征  46-50
  第三节 伴随着银行恐慌的均衡  50-53
  第四节 定期存款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53-55
  第五节 流动性供给和金融危机的防范  55-56
  第六节 金融危机类型和公共资金的注入  56-57
  第七节 日本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反应  57-59
第四章 房地产贷出繁荣与金融危机  59-76
  第一节 模型基本构造  60-62
  第二节 金融契约的特征  62-68
  第三节 伴随着银行恐慌的均衡  68-70
  第四节 银行信用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70-73
  第五节 银行过大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73-74
  第六节 泡沫破灭和金融危机的关系  74-76
第五章 不良债权问题研究  76-87
  第一节 基本模型构造  76-77
  第二节 债务过剩和银行债权放弃  77-80
  第三节 取得原价主义会计制度和追贷  80-83
  第四节 不良债权对总投资的影响  83-84
  第五节 不良债权对流动性供给的影响  84-87
第六章 银行过大与经济发展停滞  87-105
  第一节 基本模型构造  89-91
  第二节 贷款市场和软预算约束  91-93
  第三节 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分析  93-97
  第四节 银行过大和软预算约束  97-101
  第五节 资本市场开放和软预算约束  101-103
  第六节 其它问题研究  103-105
结 论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1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3-114
论文摘要(中文)  114-117
论文摘要(英文)  117-121

相似论文

  1. 不完全市场、土地制度与城市化,F299.2
  2. 不完全市场下连续时间投资组合研究,F830.59
  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交易市场化之探索,F301
  4. 关于不完全市场均衡的研究,F224.0
  5. 复合实物期权的定价理论和定价模型研究,F224
  6. 交叉货币金融市场下的投资—消费最优化问题,F830.9
  7. Grassman流形上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的计算,O189.2
  8. 同伦算法与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模型,F224
  9. 关于不完全市场的广义拟均衡与光滑无限经济的套利和均衡,F224
  10. 战略资源国际化——我国石化企业的发展思路,F426.7
  11. 关于未定权益定价与套期保值若干问题的研究,F830.9
  12. 不完全市场中的最优投资,F830.59
  13. 美国对中国铜板纸反补贴案初裁的法律分析与思考,D996.1
  14. 不完全市场中基于不同风险模型的保险人最优投资问题研究,F840
  15. 实物期权定价理论与方法研究,F830
  16. 指数半鞅模型未定权益的定价与套期保值,F224
  17. 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F224
  18. 实物期权和不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及投资决策,F224
  19. 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F123.9
  20.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最佳资本结构研究,F832.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金融、银行理论 > 金融市场 > 金融危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