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作 者: 郑少华
导 师: 何勤华
学 校: 华东政法学院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循环型社会 循环型社会法 形成
分类号: D90-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源自近代西欧文明的社会模式,已无力回应这一紧张关系,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初现。作者在已有零星的循环型社会法之研究基础上,以《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为题,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循环型社会法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形成问题,以期对循环型社会法的基本机制之形成,有个较好的梳理。《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一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 绪论。交待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动因、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并对本文所涉关键词作了说明。第二章 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社会模式。该章通过对传统工业社会的贸易、生产、消费、城市机制、国家行动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传统工业社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然后分析了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性——以地区市场为中心强化贸易中的环保义务,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节俭消费为核心,公众参与,促进、规制与合作的国家行动等方面,都确保了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性,并介绍了德、日、美等国的循环型社会立法状况。第三章 徘徊在“社会权”与“生态权”间的环境权:循环型社会的权利基础。该章首先论证了环境权变迁所经历的“自由权”、“社会权”、“生态权”三个时代,从而揭示环境权的特质;其次,从人权视角对环境权进行考察,论述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人权所引申与表述的环境权之特征,并进一步论述了土著民的环境权,指出土著民的环境权对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之构造极具价值——以本土参与为核心;最后,描述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态权利谱系——自然的权利、后代人的权利、人类环境权、作为“社会权”和作为“自由权”的环境权、土著民环境权、自然资源物权等构成错落有致、相互协调的权利谱系,成为循环型社会的权利基础。第四章 社会连带责任的凸现:循环型社会的责任机制源变。描述了环境法领域中的连带责任——社会责任之归责原则、自己责任的社会化、证明责任的“客观化”都隐含了连带责任;复合污染共同侵权行为、企业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与责任保险制度、社会安全体制,国家的连带责任、非政府组织(NGOs)的兴起,都凸显了连带责任的发达;接着,探讨了连带责任形成的原因——不确定性之克服、对正义<WP=4>观的反映、对“污染者负责”之校正,并分析了连带责任在环境法上的不足——分配机制不合理和保护环境之目的难以完全实现;最后,对循环型社会责任机制进行探索,调和社会连带责任——个别责任与连带责任、法定的连带责任与自愿的连带责任、扩大生产者责任与连带责任,使生产者、消费者、公众、国家(政府)间形成合理的既独立又连带的责任分配机制。第五章 企业责任扩大与企业多样化:循环型社会的生产与贸易机制定位。首先,论述企业法定责任之加重趋势——从严格责任之运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之转移、公害行为的刑罚化与赔偿之巨额化等角度,说明了“法定责任之加重”将成为循环型社会建立的“大棒”政策;其次,论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兴起——利益相关者说、道德审计与环境审计、环境信息披露等,其成为循环型社会生产与贸易机制确立的“胡萝卜”政策;最后,论证了企业多样化——特别是中小企业兴起、合作社复兴成为循环型社会生产与贸易机制形成的结构性因素。第六章 消费者绿化:循环型社会消费机制之展开。首先,借桑巴特与韦伯之争,描述了绿色消费者运动在西方世界的兴起,阐述了消费者运动与环保运动交汇所带来的制度创新;其次,通过对包装规则、再循环规则、各类标识规则、环境标志之确立的论述,说明了循环型社会法律与政策必须通过消费者实施环境法规制。第七章 公众参与: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之确立。首先,论证了NGOs在国内环境法中三个重要角色——立法者、看家狗与吹哨者、私人检察官;其次分析了在全球化下公众参与机制的特点,阐明了NGOs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特殊作用——推动国际环保协调机制的形成——WTO、NAFTA、世界银行、联合国以及其它协调行为,并简要描述了公众参与机制下国家行动之特色。第八章 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形成的可能——代结语。首先分析了循环型社会法的要件,分为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前者包括健全的环境权利系统与法律责任机制,生产者责任扩张与企业多样化、消费者行为绿化、公众参与机制之发达;后者包括基本法的颁布与法体系的形成。然后,指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实质要件,因此,中国法的真正态度应该是在逐渐完善循环型社会法形式要件过程中,通过长期而且是十分艰苦的努力,逐渐形成循环型社会法的实质要件。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4-20
  一、 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14-15
  二、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15-17
  四、 对本文所涉关键词的说明  17-20
第二章 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社会模式  20-38
  第一节 传统工业社会的不可持续性  20-27
    一、 贸易机制: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可持续性  21-23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业社会生产不可持续性的根源  23-24
    三、 以奢侈为特征的消费方式:传统工业社会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24-25
    四、 以生产、贸易与消费为中心的城市机制:传统工业社会城市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25
    五、 以官僚科层制与选举制以及竞争与对抗制为特征的国家模式:传统工业社会不可持续的政治根源  25-27
  第二节 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性  27-34
    一、 地区市场为中心强化贸易中的环保义务:循环型社会贸易机制的展开  29-30
    二、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循环型社会生产机制的展开  30
    三、 以节俭消费为核心:循环型社会消费机制的展开  30-31
    四、 公众参与: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的展开  31-33
    五、 促进、规制与合作:循环型社会的国家行动之展开  33-34
  第三节 循环型社会法制的形成  34-38
    一、 德国的循环型社会法制  35-36
    二、 日本循环型社会法制  36-37
    三、 美国循环型社会法制  37-38
第三章 徘徊在“社会权”与“生态权”间的环境权:循环型社会的权利基础  38-84
  第一节 环境权的变迁  38-55
    一、 自由权时代的环境权  38-45
    二、 社会权时代的环境权  45-51
    三、 对自由权与社会权层面的环境权基础之反思  51-55
    四、 走进生态权时代  55
  第二节 从人权视角考察环境权  55-64
    一、 第一代人权与环境权之关系  56-61
    二、 第二代人权与环境权之关系  61-64
    三、 第三代人权与环境权  64
  第三节 土著民的环境权  64-73
    一、 土著民在近代民族国家分析框架中的位置  64-67
    二、 超越民族国家框架,土著民环境权的正当性评论  67-69
    三、 超越“现代性”,对土著民环境权的重构  69-73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态权利谱系考循环型社会权利观之形成  73-84
    一、 自然的权利  73-79
    二、 后代人的权利  79-80
    三、 人类环境权  80-81
    四、 作为“社会权”的环境权  81
    五、 作为“自由权”的环境权  81
    六、 土著民环境权  81-82
    七、 自然资源物权  82-84
第四章 社会连带责任的凸现:循环型社会的责任机制源变  84-98
  第一节 环境法领域中的社会连带责任  84-91
    一、 社会责任之归责原则  84-86
    二、 自己责任的社会化  86-87
    三、 证明责任的“客观化”  87-88
    四、 复合污染共同侵权行为  88-90
    五、 企业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与责任保险制度  90
    六、 社会安全体制  90-91
    七、 国家的连带责任  91
    八、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91
  第二节 连带责任在环境法领域运用的利弊考  91-95
    一、 环境法上连带责任形成的原因  91-94
    二、 连带责任在环境法上的不足  94-95
  第三节 调和社会连带责任-循环型社会责任机制形成之探索  95-98
    一、 个别责任与连带责任  96-97
    二、 法定的连带责任与自愿的连带责任  97
    三、 扩大生产者责任与连带责任  97-98
第五章 企业责任扩大与企业多样化:循环型社会的生产与贸易机制定位  98-120
  第一节 法定责任之加重  98-106
    一、 严格责任在环境法中的运用  98-100
    二、 因果关系证明责任之转移  100-102
    三、 公害行为的刑罚化与赔偿之巨额化  102-105
    四、 企业责任扩大化与循环型社会生产与贸易机制的建立  105-106
  第二节 公司的社会责任  106-110
    一、 利益相关者学说与公司的社会责任  106-107
    二、 道德审计与环境审计  107-108
    三、 社会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  108-110
  第三节 企业多样化  110-120
    一、 企业多样化的趋势  110-113
    二、 为什么不是大公司?  113-115
    三、 为什么是小企业?  115-118
    四、 为什么是合作社?  118-120
第六章 消费者绿化:循环型社会消费机制之展开  120-142
  第一节 从奢侈到节俭:消费观的转变  120-130
    一、 奢侈消费与资本主义  120-123
    二、 以奢侈消费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所产生的社会危机  123-125
    三、 节俭消费观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125-127
    四、 从奢侈到节俭: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消费观的转变  127-130
  第二节 绿色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130-136
    一、 安全与健康:消费者运动与环保运动的共同诉求  130-135
    二、 绿色消费者运动的主要表征  135-136
  第三节 通过消费者实施规制:循环型社会法律与政策的进展  136-142
    一、 包装规则  136-137
    二、 再循环规则  137-138
    三、 各类标识之规则  138-139
    四、 环境标志制度的确立  139-142
第七章 公众参与:循环型社会参与机制之确立  142-154
  第一节 立法者、看家狗与吹哨者、私人检察官:NGOs在国内环境法中的三个重要角色  142-148
    一、 环境法上NGOs实施机制的合法性  143-144
    二、 充当立法者角色的NGOs  144-146
    三、 作为看家狗与吹哨者的NGOs  146-147
    四、 作为私人检察官的NGOs  147-148
    五、 循环型社会确立与NGOs扮演的角色  148
  第二节 全球化与公众参与机制  148-154
    一、 在全球社区的资源配置中NGOs的角色  148-152
    二、 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国家行动  152-154
第八章 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形成的可能--代结语  154-156
  一、 循环型社会法的要件  154-155
  二、 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一个中国法的态度  155-156
参考文献  156-162
后记  162-163

相似论文

  1.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WiMAX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研究,TN821.91
  5. 多载波CDMA的信道编码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TN929.533
  6.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7.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8.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9. 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TQ127.1
  10. 查尔斯·蒂利现代欧洲国家形成理论研究,D09
  11.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2. StFT和StAP1的克隆及反义CONSTANS马铃薯植株块茎形成分析,S532
  13. β-榄香烯对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与血管形成的相关性研究,R734.2
  14. 录音档案袋评价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G623.31
  15.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6. RPDs修复材料对口腔优势菌表面粘附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6
  17.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P-2与CD105的表达和意义,R734.2
  18. 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分析和ERβ在其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R758.63
  19. 岱庄煤矿4325轨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20.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HPF4抗体的临床意义,R692.5
  21. 哈泥泥炭地泥炭藓植物孢蒴生产与孢子萌发对环境变化的响应,Q94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的理论(法学) >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