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研究

作 者: 李井卉
导 师: 邵文利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 复音词 新词新义 《汉语大词典》
分类号: H1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抱朴子外篇》是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儒家典籍。葛洪于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开始草创《外篇》,经十多年努力,至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大体写定。全书共五十卷,内容大致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本文从词汇角度出发,以《汉语大词典》为主要参照,对《抱朴子外篇》复音词中的新词新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葛洪的生平,《抱朴子外篇》的内容、版本,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抱朴子外篇》复音词的判定标准。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意义标准为主,形式标准为辅,同时参考频率标准和相关工具书收录情况的方法。第三章:《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此章以《汉语大词典》为主要参照,系统全面地考证了《抱朴子外篇》复音词中的全部1253条新词新义。其中新词又分为三个部分:《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词,计564条;《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词,计139条;《汉语大词典》未收之新词,计83条。新义也分为三个部分:《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义,计383条;《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义,计57条;《汉语大词典》未收之新义,计27条。论文后以附表形式详细列出有关新词新义的全部词条。第四章:《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我们从社会风俗、宗教、人才选拔制度、天文历法、医学、个人因素等角度对《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五章:结语。为全文之总结。通过对《抱朴子外篇》复音词中1253条新词新义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其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1.时代性,较为鲜明地反映了两晋时期的社会、生活、语言面貌;2.独创性,有一部分新词新义为其自创;3.规范性,与《抱朴子内篇》相比,呈现出较多的书面语色彩。《抱朴子外篇》复音词中大量的新词新义为汉语词汇史和汉语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语料资源,也对今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2-14
ABSTRACT  14-16
1. 引言  16-26
  1.1 葛洪生平及《抱朴子外篇》的创作  16-18
  1.2 《抱朴子外篇》的内容  18-21
  1.3 《抱朴子外篇》的版本  21
  1.4 葛洪及《抱朴子》的研究现状  21-24
    1.4.1 二十世纪以前的研究情况  21-23
      1.4.1.1 两晋南北朝时期  21-22
      1.4.1.2 隋唐五代时期  22
      1.4.1.3 宋元时期  22
      1.4.1.4 明清时期  22-23
    1.4.2 二十世纪以来的研究情况  23-24
      1.4.2.1 葛洪生平事迹研究  23
      1.4.2.2 思想研究  23
      1.4.2.3 译注研究  23-24
      1.4.2.4 综合研究  24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1.6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4-25
    1.6.1 对《抱朴子外篇》研究的价值  25
    1.6.2 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25
    1.6.3 对《汉语大词典》研究的价值  25
  1.7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25-26
2. 《抱朴子外篇》复音词的判定标准  26-31
  2.1 意义标准  27-29
    2.1.1 构成新义  27
    2.1.2 形成概括义  27-28
    2.1.3 具有偏指义  28
    2.1.4 增加附加义  28
    2.1.5 产生特指义  28-29
    2.1.6 确认派生词  29
  2.2 形式标准  29-30
  2.3 其他标准  30-31
3. 《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  31-74
  3.1 新词  32-57
    3.1.1 《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词  32-38
      3.1.1.1 最早见于《抱朴子外篇》之首证新词  32-33
      3.1.1.2 《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作为首证之词条  33-38
    3.1.2 《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词  38-51
      3.1.2.1 最早用例为《抱朴子外篇》之新词  38-46
      3.1.2.2 《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首证晚于《抱朴子外篇》之词条  46-51
    3.1.3 《汉语大词典》未收之新词  51-57
  3.2 新义  57-74
    3.2.1 《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义  57-64
      3.2.1.1 最早见于《抱朴子外篇》之首证新义  57-58
      3.2.1.2 《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作为首证之词义  58-64
    3.2.2 《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义  64-71
      3.2.2.1 最早用例为《抱朴子外篇》之新义  64-70
      3.2.2.2 《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首证晚于《抱朴子外篇》之词义  70-71
    3.2.3 《汉语大词典》未收之新义  71-74
4. 《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  74-80
  4.1 社会风俗的影响  75
  4.2 佛教的影响  75-76
  4.3 道教的影响  76-77
  4.4 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  77-78
  4.5 天文历法的影响  78-79
  4.6 医学的影响  79
  4.7 个人因素的影响  79-80
5. 结语  80-82
附表一:《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词——最早见于《抱朴子外篇》之首证新词  82-93
附表二:《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词——《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作为首证之词条  93-94
附表三:《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词——最早用例为《抱朴子外篇》之新词  94-96
附表四:《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词——《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首证晚于《抱朴子外篇》之词条  96-97
附表五:《汉语大词典》未收之新词  97-99
附表六:《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义——最早见于《抱朴子外篇》之首证新义  99-107
附表七:《汉语大词典》首证之新义——《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作为首证之词义  107-108
附表八:《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义——最早用例为《抱朴子外篇》之新义  108-109
附表九:《汉语大词典》书证迟晚之新义——《抱朴子外篇》之前已有用例,但《汉语大词典》首证晚于《抱朴子外篇》之词义  109-110
附表十:《汉语大词典》未收之新义  110-111
参考文献  111-115
致谢  115-11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116-117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17

相似论文

  1. 《战国策》词语的切分及其复音词计量研究,H131
  2. 《搜神记》复音词研究,H131
  3. 《金楼子》词汇研究,H13
  4. 《春秋繁露》复音词研究,H131
  5. 《汉语大词典》丧葬词语商补,H164
  6. 隋代新词新义研究,H134
  7. 《殷芸小说》复音词研究,H131
  8. 《朴通事》复音词专题研究,H141
  9. 《古尊宿语录》复音词研究,H131
  10. 《商君书》复音词研究,H141
  11. 《周易》词汇研究,B221
  12. 《国语》与韦注语言对比研究,I206.2
  13. 《淮南子》复音词研究,H131
  14. 《镜花缘》复音词研究,H141
  15. 《三遂平妖传》词汇研究,H131
  16. 《连城璧》复音词研究,H141
  17. 《俗语倾谈》词语研究,H136
  18. 《鼓掌绝尘》词汇研究,H131
  19. 《新语》复音词研究,H131
  20.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词汇研究,H13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古代词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