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乐府诗集》的刊刻和流传

作 者: 尚丽新
导 师: 王小盾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乐府诗集》 版本研究 版本校勘 宋本 校本研究 元本 明末清初 自然延伸 地域分布 所起的作用
分类号: I20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5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樂府詩集》的刊刻和流傳為研究對象。作為整理和研究《樂府詩集》的起點,它對《樂府詩集》的版本進行了全面研究。它還對《樂府詩集》一書在宋、元、明、清四代的流傳和影響做了梳理,亦可視爲《樂府詩集》研究工作的一個基礎。全文由緒論、上編四章、下編兩章以及兩個附錄組成。  緒論闡述了選題的原因、意義,概括介紹了全文的寫作思路及主要內容。  上編“《樂府詩集》的版本研究”,對宋本元本、汲古閣本和校本作了剖析,並探討了版本校勘問題。  第一章“宋本研究”,著重考察了傅宋本、絳宋本、欽宋本。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傅宋本的鑒定、評價、遞藏和配補影印狀況;部分地復原了絳宋本和欽宋本;並將三者進行比較分析,從而理清三者的關係並作出價值判斷。認為:一、絳宋與傅宋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二者可能出于不同的書板,也可能是同一系統的版本。二、欽宋較為接近傅宋。三、從版本價值來看,絳宋晚出于傅宋,且訛誤甚多,不及傅宋。由于絳宋本是汲古閣本的始源,又是傅宋本的參照,這一章的重心放在絳宋的復原和傅、絳二本的比較上。  第二章“元本研究”,首先簡要敘述了相關的刊刻、傳世、著錄狀況,之後著重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通過剖析宋、元二本的差異,展現了從宋本到元本的流變;二是對元本在明代的修補重印過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和探討。在展現從宋本到元本流變的過程中評析了元本的價值:元本雖然繼承了許多衰亡宋本的特徵(如墨等和誤字),但經過了細緻的對校和他校,有其獨立的版本價值。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目前學術界忽視元本的偏頗。元本的修補重印體現出一個在修補中走向衰亡的過程,描述和探討這一過程的目的在於為研究《樂府詩集》一書在明代流傳的條件作一些必要的準備。 第三章“汲古閣本研究”,重在梳理汲古閣刊刻《樂府詩集》的源流始末,並結合汲古閣本系統《樂府詩集》的流傳過程簡要介紹了汲古閣本系統的其它版本。上述工作的意義是:一、汲古閣刊刻《樂府詩集》為研究汲古閣刻書事業增添了一個生動的事例。二、毛扆在校勘上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汲古閣本源自絳雲樓宋本,絳宋本舛誤甚多,毛扆的兩次校改重訂都是在做這樣一種努力:當底本是一個背離事實之真的古本時,如何恢複事實之真。三、對汲古閣本系統《樂府詩集》流傳始末的梳理,是研究清代及近現代《樂府詩集》一書流傳和影響的基礎。  第四章“校本研究”,在評述明清主要校本--馮校本、趙校本、錢校本、陸校本、勞校本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了它們的史料價值,即為《樂府詩集》版本研究提供了材料和線索。諸校本中,馮校本、陸校本和勞校本尤為重要,其中又以陸校本為最。陸校本在《樂府詩集》版本研究中所起的作用表現在:一、較為完整地保存了馮校。馮校是復原絳宋本的主要依據之一。二、保留了欽校,為欽宋本研究提供了惟一的材料。三、客觀地記錄了明末清初常熟文人校勘《樂府詩<WP=3>集》的狀況。四、展示了明末清初《樂府詩集》諸版本的流傳狀況。五、它是研究汲古閣本的一個重要參照。  在上述版本研究的基礎上,結語部分探討了《樂府詩集》校勘中特有的問題,提出了校勘的指導思想,擬定了校勘凡例並提示了相關注意事項。重新整理《樂府詩集》的目的不僅在于為學術界提供一部真實可信的《樂府詩集》讀本,而且還力圖以版本校勘的形式,記錄和描述《樂府詩集》的版本流傳,展現其在每一歷史時期的流傳面貌,為有關《樂府詩集》流傳和影響的研究提供一批最基本的材料。基于上述目的,文章在版本研究和版本校勘部分的論述中保持了一貫的史源意識,注意清理流傳過程中的源流遞承關係,並把版本校勘與版本流傳結合起來,希望在求得事實之真的同時展現歷史之真,在恢復古本之真的同時再現流傳過程中的歷史之真。  下編“《樂府詩集》的流傳和影響”是上編“《樂府詩集》版本研究”的自然延伸。文學傳播必須依附於一定的物質形態,反之,亦可以用物質形態來說明文學傳播。因此,在下編的敘寫中,貫徹了“從物質形態研究文學傳播”的思考,探討了《樂府詩集》的流傳、接受和影響。   第一章“《樂府詩集》的流傳”,對《樂府詩集》自產生以來直至清代的刊刻和流傳,從歷史狀況、地域分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對流傳中的“誤名”和“誤時”現象作了細緻的考證。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影響《樂府詩集》流傳的三個主要因素:一、《樂府詩集》的刊刻、流通和收藏是它流傳的物質基礎。二、《樂府詩集》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的流傳特點。三、《樂府詩集》在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流傳狀況,一方面取決于它自身的存在價值,另一方面取決于當時物質文化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社會需求量。總之,《樂府詩集》的流傳可以簡要概括為:它的總體流傳狀況絕對不及一部流行的詩文集熱鬧。清代以前,它的流傳時盛時衰,並不穩定。從流傳的地域範圍來看,它一直集中于經濟文化發達的江浙一帶,這也表明這部書的影響是極有限的。各個時代對它的接受都比較片面,元人希望從中抽取詩樂復古、治亂教化的部分,明人以之服務于文學復古,這樣,在客觀?

全文目录


緒論  10-17
上編《樂府詩集》版本研究  17-153
  第一章 宋本研究  17-53
    第一節 傅宋本  17-25
      一、 版本鑒定  17-19
      二、 版本評價  19
      三、 遞藏傳承  19-20
      四、 配補狀況  20-24
      五、 宋殘本  24-25
    第二節 絳宋本  25-32
      一、 絳宋概況  25-26
      二、 絳宋復原  26-29
      三、 絳宋復原分析  29-31
      四、 版本鑒定和評價  31-32
    第三節 欽宋本  32-38
      一、 欽宋復原  32-37
      二、 欽宋復原分析  37-38
    小結  38-39
    附:宋、元本《樂府詩集》的刻工  39-53
  第二章 元本研究  53-82
    第一節 元本述略  53-65
      一、 元本的刊刻  53-54
      二、 元本的傳世  54-58
      三、 元本的著錄  58-65
    第二節 從宋本到元本  65-74
      一、 形式上的差異  65-66
      二、 內容上的差異  66-74
    第三節 元本的修補  74-80
      一、 明南監修版  74-77
      二、 明修本與原刻本  77-80
    小結  80-82
  第三章 汲古閣本研究  82-125
    第一節 汲古閣本的誕生  82-97
      一、 汲祖本  82-89
      二、 從汲祖本到汲晉本  89-97
    第二節 汲古閣本的校改  97-104
      一、 傳世汲本、汲扆本概況  97-100
      二、 汲本、汲扆本校改考  100-104
    第三節 汲本、汲扆本的述評  104-117
      一、 汲本  104-107
      二、 汲扆本  107-112
      三、 汲古閣整理《樂府詩集》評價  112-117
    第四節 汲扆本的刊印和汲古閣本系統其他版本  117-123
      一、 汲扆本的刊印  117-119
      二、 汲古閣本系統其他版本  119-123
    小結  123-125
  第四章 校本研究  125-143
    第一節 馮校本  126-130
      一、 馮班和馮校本  126-128
      二、 馮校本的遞藏和影響  128
      三、 陸校本、勞校本所引馮校比較  128-130
    第二節 趙校本和錢校本  130-132
      一、 趙校本  130-131
      二、 錢校本  131-132
    第三節 陸校本  132-137
      一、 陸校本概況  132-134
      二、 陸校本分析  134-135
      三、 陸校本與《樂府詩集》版本研究  135-137
    第四節 勞校本  137-142
      一、 勞校本校勘分析  138-139
      二、 勞校本點評分析  139-141
      三、 勞權的考據和評析  141-142
    小結  142-143
  結語 版本研究與版本校勘  143-153
下編《樂府詩集》的流傳和影響  153-223
  第一章 《樂府詩集》的流傳  153-216
    第一節 《樂府詩集》流傳的歷史  154-183
      一、 宋本和《樂府詩集》在南宋的流傳  155-160
      二、 元本和《樂府詩集》在元代的流傳  160-162
      三、 元本和《樂府詩集》在明代的流傳  162-176
      四、 汲古閣本和《樂府詩集》在清代的流傳  176-183
    第二節 《樂府詩集》流傳的地域  183-202
      一、 宋元時期《樂府詩集》流傳的地域  183-191
      二、 明代《樂府詩集》流傳的地域  191-202
    第三節 《樂府詩集》流傳中的“誤時”和“誤名”  202-214
      一、 《樂府詩集》書名、作者狀況統計  202-208
      二、 歷代“誤時”、“誤名”概述  208-211
      三、 “誤時”、“誤名”之成因  211-214
    小結  214-216
  主要版本及參考文獻  216-223

相似论文

  1. 氢化物及其二聚体和团簇的分子形貌的研究,O641.1
  2. 几个五元环化合物和二聚体体系的分子形貌的理论研究,O631.13
  3.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优化设计,TQ051
  4. 论共同侵权行为,D913
  5. 原子和离子的边界半径,O562.1
  6. 原子内禀壳层结构理论,O641
  7. 信标机检测仪的研究和设计,TN851
  8. 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及集群式发展研究,F279.2
  9. 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地域分布及其文学影响,I206.2
  10. 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研究,D993.5
  11. 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之原则探析,D993.5
  12. 大陆架划界规则及其实践意义,D993.5
  13. 中日东海划界国际法分析,D993.5
  14. 中日东海争端及解决途径,D822.3
  15. 关于大陆架划界中公平原则的研究,D993.5
  16. 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原则与实践,D993.5
  17. 复社研究,K248.3
  18. 面向产品族的模块化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TP391.72
  19. 尤侗事迹征略,I209
  20.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婢女形象的研究,I207.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