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现代战争小说创作论

作 者: 徐文广
导 师: 朱德发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战争小说 战争文化 作家心理 总体特征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46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现代战争小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反映和表现现代战争内容的小说创作,具体言之,即是正面反映、表现战争过程、场面,表现人们斗争生活的经历、历程,或以战争作为文本思考中心的小说创作,它不等同于抗战文学。从战争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小说,或者对现代战争小说进行系统的论述,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块薄弱领地,人们更多的注目于抗战小说,或者将抗战小说完全等同于战争小说,缺乏对现代战争小说单独而细致的论及。因此,将现代战争小说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加以勾勒、梳理、阐述,不仅可以纵向展示出对象本身的面貌特征,还能横向揭示出文学史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层次性,以及它们之间盘根错节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影响。 论文先从战争本身的实践含义和美学含义论起,阐述东西方战争观之间的差异。与西方尚武好战的战争观相比,中国古代的战争观是以孔子的礼战观和孟子的仁战观为思想支柱和内在资源,即是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伦理主义战争观,民本和道义是其内在筋骨,其特点是把战争视为政治伦理和道德意识的特殊实践领域。正如孔子的礼战观和孟子的仁战观之间存在差异和对立一样,汉民族在长期的战乱中形成了对于战争既推崇又厌恶的矛盾心态。中国现代战争观是以古代战争观为基础构架的,但在对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上,更具有时代性、超前性,传统的伦理、道义观念逐渐内化,政治化、个体化、多元化的表达理解得以彰显。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共十四章,主要对现代战争小说的发展脉络、作家作品分类及其总体特征进行了论述和阐发。 上篇 历史勾勒与文化剖析 论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古代战争小说的发展流变,从上古时期记载和反映战争内容的神话《山海经》,一直到近代表现大规模战争的《洪秀全演义》。其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古代战争小说发展上的两座山峰,分别树立了此后战争小说创作的两种范型:历史演义型和英雄传奇型,也影响着现代战争小说创作。现代战争小说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保持同步,近距离描写、反映和思考战争。在20年代前期,传统的民本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潮相融合,在文坛上出现了一股“反战小说”的潮流,到了抗战时期,出现了战争小说的丰富和繁荣。 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秩序生活,改变了旧有的文化时空,产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即战争文化。它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文化规范,具有理性主义倾向和实践层面上大众化的特征,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即是为抗战服务的工具性文学观。战争还影响和渗透到社会心态,呈现为历史伦理主义的至高无上,前期,社会心态是激昂亢奋的,其后,因战争失利而转为沉郁清醒。作家心理是社会心态和作品之间的纽带,显现为对文艺观的功利主义理解、感情情绪的漫溢、创作心态的矛盾等特点。 中篇 作家群体的战争小说 流亡生活使东北作家群的战争小说走出了狭小的个人天地,视野开阔,对象宏大;家破国亡之痛使作品流露出强烈的情绪性,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带有自”叙传的性质。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将惨烈战争与传奇故事、粗扩风俗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调,特别在人物塑造上,将凡人、奇人、畸形人雕刻成抗日英雄。流亡作家群的战争小说以忧郁的目光关注着抗战现实,真实地展现着错综复杂的抗战境遇,记叙着诸多的平凡英雄,记录着人们在战争中的成长状态,作品中透露出浓重的悲剧感。国统区作家群的创作则从个体的角度描绘、感受着战争,叙写了战争背面的冷酷、荒谬和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惶惑和苦痛。这种痛苦源自于恶浊抗战环境与主人公们坚持的启蒙立场的交锋,结果是在突围中虚无绝望,或直接面对死亡。小说凸现了沉郁悲壮的美学风格。解放区作家群的战争小说是一种战时文学形态,政治性是其创作主导,由此来展开事件讲述、战争描写、英雄塑造。因此,其创作具有功利性、通俗化、大众化等特征,由此,也带来失真、模式化、虚假乐观等弊病。巴金、老舍等文学大家的战争小说展现了作家调整创作心理、转变写作方式的积极努力。在《火》中,作品超越了浅层的爱国主义观念,指向了人类至上的思想;超越了以前的青年形象,塑造了具有集体观念的青年典型;超越了无政府主义,接纳了集体主义,尽管这种接纳还是部分的。在《火葬》中,作家极力描写了一场对日战斗,表现了人们的抗战之志,但作品的概念大于形象。 下篇 现代战争小说的总体特征 大致相同的文化时空、相近的题材选择以及作家对时代主潮的自觉接受,使现代战争小说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在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和侧重点。在表现生存危机与生命厄运的拯救方面,东北作家群和解放区作家群的战争小说通 2过集体抗战来实现拯救,前者带有更多的悲愤色彩,后者则涂抹了更多的政治色调;国统区作家群和流亡作家群的战争小说更多关注个体抗战,前者通过心理感受战争,后者通过关系纠葛展现战争。在英雄创造与乐观基调的制导方面,东北作家群塑造的是?

全文目录


引论  10-16
上篇 历史勾勒与文化剖析  16-46
  第一章 古代战争小说的历史考察  16-21
  第二章 现代战争小说的生成及其演变  21-29
  第三章 战争文化与文学规范  29-38
  第四章 社会心态与作家心理  38-46
中篇 作家群体的战争小说  46-93
  第五章 东北作家群的战争小说  46-56
  第六章 流亡作家群的战争小说  56-62
  第七章 国统区作家群的战争小说  62-73
  第八章 解放区作家群的战争小说  73-82
  第九章 文学大家的战争小说  82-93
下篇 现代战争小说的总体特征  93-124
  第十章 生存危机与生命厄运的拯救  93-100
  第十一章 英雄创造与乐观基调的制导  100-106
  第十二章 宏大叙事模式的形成与确立  106-113
  第十三章 史诗性美学风格的追求与探寻  113-119
  第十四章 局限与反思  119-124
注释:  124-132
参考文献:  132-133

相似论文

  1. 现代中国扬琴音乐的历史分期与作品论析,J632.51
  2. 实用性抑或实践性,D61
  3. 《说苑》副词研究,H141
  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意境的移植,H315.9
  5. 抗战时期延安的平剧改革研究,I207.3
  6. 清代广西诗歌研究,I207.22
  7. 从《破戒》看藤村的生存意识,I313.074
  8. 山西北部辽金建筑地域特征分析,TU-0
  9. 论我国九十年代大众传媒发展的总体特征,G206.3
  10. 革命精神感召下的理想世界,I207.42
  11. 冲突规范的现代化,D997
  12. 夏宋百年和战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西夏文学,I206.2
  13. 汉语语境下的网络新词语研究,H136
  14. 宋代乐器研究,J609.2
  15. 中央苏区文艺形态研究,I206.6
  16. 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议论文中使用第一人称主格代词特征的研究,H319
  17. 政治正确与校园战争,I712
  18. 中国古代军事人本思想研究,E291
  19.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G612
  20. 明代宫廷杂剧研究,I207.3
  21. 新时期蒙古族作家性别心理研究,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