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選組の佐幕の道

作 者: 李文歓
导 师: 劉建強
学 校: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专 业: 日本語言語文学
关键词: 浪士组 新选组 尊王攘夷 公武合体 佐幕 会津藩
分类号: K31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论述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而展开,从新选组的母体浪士组的成立起步,考证队伍的宗旨、分析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以此来探求新选组走向佐幕的过程。考察结果如下:新选组的母体浪士组在成立之初,打着攘夷的旗号,在公武合体的政治浪潮中,为保护将军而进入王朝的所在地——京都。但在当时,浪士组的领导人清川八郎及其队员,并非抱着同样的佐幕的态度聚集到这里。尤其是清川八郎,更是暗藏着反幕的阴谋。在清川一派返回江户之后,残留在京都的队员顺理成章地被置于管理京都安全的京都守护职的松平容保的指挥下,而松平容保正是坚决的佐幕派——会津藩的藩主。通过会津藩,新选组和幕府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在幕府的授意下队伍内具有倒幕倾向的水户芹沢鸭一派遭到了肃清。之后新选组在会津藩的指挥下,又多次以会津藩藩兵的身份与倒幕派轴心长州藩对峙。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新选组才被动地与长州藩为敌,双方的误解也一步步加深。而池田屋事件的发生,更是标志着双方的误解和对立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其结果是导致新选组最终不得不选择佐幕的政治道路。另一方面,新选组在不断地接近幕府最终接受幕臣地位的同时,其内部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因为新选组的队员并非全是佐幕之士,在后续不断加入的新队员中,不少就是响应新选组尊王攘夷大旗而来的,然而当看到新选组日益倒向幕府并与尊攘派为敌后,抱有尊攘思想的队员不是选择脱逃,就是被新选组杀害。就这样,在新选组一边不断接近幕府与长州藩为敌,同时队内非佐幕之士也在不断地脱走或被斩杀,新选组最终走上了佐幕的道路。

全文目录


謝辞  7-8
摘要  8-9
要旨  9-11
1. はじめに  11-15
  1.1 研究の背景  11
  1.2 研究目的  11-12
  1.3 先行研究と問題点の所在  12-15
2. 新選組の佐幕への道  15-39
  2.1 浪士組の結成  15-18
  2.2 揺れている政治志向  18-22
  2.3 佐幕の会津藩との連携  22-30
    2.3.1 水戸芹沢一派の粛清  22-24
    2.3.2 長州藩と対峙する状態に陥った  24-26
    2.3.3 新選組が政治志向の混乱  26-27
    2.3.4 「勤王佐幕による尊攘派弾圧」へ  27-29
    2.3.5 「公武合体による攘夷」から「勤王佐幕による尊攘派弾圧」へ  29-30
  2.4 相異する政治志向の現れ  30-39
    2.4.1 隊員たちの脱走  30-32
    2.4.2 相異するナンバー2がなくなる  32-35
    2.4.3 新選組隊内最後の尊攘派の粛清  35-39
3. 名実ともの佐幕  39-40
4. 終わりに  40-44
  4.1 本稿のまとめ  40-43
  4.2 今後の課題  43-44
5. 参考文献  44-45
6. 注釈  45-47

相似论文

  1. 关于吉田松阴尊王攘夷思想的研究,K313
  2. 春秋《谷梁传》民族思想研究,K225
  3. 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K313.4
  4. 浅探浮世绘中的町人主情主义伦理,K313
  5. 日本明治时代的海洋战略与海外扩张,K313.4
  6.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对海外消息的搜集,K313.4
  7. 论陆奥宗光的外交策略,K313.4
  8. 新井白石的朝鲜观,K313.4
  9. 一战时期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研究,K313.44
  10. 吉田松阴对外思想前后期的转变及其原因述析,K313
  11. 关于吉田松阴尊王攘夷思想的研究,K313
  12. 关于幸德秋水非战论的研究,K313
  13. 德川幕藩制度研究,K313.36
  14. 日本家族企业近代化转型问题研究,K313
  15. 日本近代驻华外交官小田切万寿之助的研究,K313.4
  16. 日本平安时代的元日节会,K313
  17. 外国专家与日本近代化(1853-1890),K313.4
  18. 约瑟夫·C·格鲁与美日关系(1932-1945),K313
  19. 浅析游华日本人中国观的近代变化,K313.4
  20. 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开发援助初探,K313.5
  21. 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K31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亚洲史 > 东亚 > 日本 > 中世纪史(1192~186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