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朝配隶法研究

作 者: 徐彩炜
导 师: 淮建利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刑罚制度 配隶 刺配 不刺面配 配所 拣放 流刑
分类号: D929;D9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刑罚制度伴随着社会发展从野蛮不断向文明衍化,上古时代那种伤人肌肤,损人肢体的肉刑,到了6世纪末的隋朝已基本被废除。但是,历史进入10世纪下半叶的宋朝时期,配隶法的出现使历史又发生了逆转,在犯人脸上刺字这种残酷的肉刑,在司法实践中被大量使用,并一直影响到明清。在犯人脸上刺字目的有两个:一是起到标志的作用,便于日后追逃和对累犯定罪量刑;二是要通过这种刑罚方式让受刑人感到人格的贬损、尊严的丧失和精神的痛苦。然而刺字对面目的损毁,对于减少犯罪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很多罪犯抱着“面目一坏,谁复顾藉”的心态,自暴自弃,于是犯罪越演越烈。宋朝以后统治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根据犯罪情节,对犯人用所刺部位的不同加以区别,为初犯者留下了一线自新的希望。刺字的部位除了面部以外,很多时候也刻在罪犯的颈部、手背和胳膊上。这一特殊的历史想象,至少从表面上打破了刑罚制度发展的方向。究其社会原因,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的产物。统治者创建配隶法是用以宽贷死罪,将它作为代替死刑的特殊手段,这样就可以把死刑犯转化为可以再利用的劳动力量或军事力量。配隶刑最初并不是独立适用的法定刑种,在宋朝的基本刑法典《宋刑统》中,就没有对此加以规定。自宋太宗以后,配隶法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普遍适用。有关的诏令也不断增多,并且被纳入宋朝所特有的立法活动“编敕”中。宋真宗时,关于配隶法的编敕有46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配隶法条就有二百余条。到了南宋淳熙年间,竟增至570多条,由于配隶刑逐渐成为一种经常广泛适用的新刑种,于是也就失去了原来宽减死罪的作用,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五刑之外的新刑法制度。宋朝的配隶法,法条即繁,用刑亦重。配隶法尽管有许多弊端,但对于宋朝统治者来说,配隶法的存在利大于弊,因此这一制度能与宋朝统治相始相终。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引言  10-12
2 配隶法在宋朝确立及原因分析  12-18
  2.1 宋朝配隶制度的确立  12-14
    2.1.1 配隶制度的发展过程  12-13
    2.1.2 宋朝配隶法的立法情况  13-14
  2.2 配隶法在宋朝确立的原因  14-18
    2.2.1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政权的需要  14
    2.2.2 经济基础的变革  14-15
    2.2.3 补充兵源的需要  15
    2.2.4 无偿获取劳动力  15-16
    2.2.5 完善刑罚体系的需要  16-18
3 配隶法在宋朝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18-30
  3.1 宋朝配隶法的适用对象  18-21
    3.1.1 判处徒以上的"盗贼"犯  18-19
    3.1.2 贪赃枉法罪的官吏  19
    3.1.3 犯罪的军人  19
    3.1.4 违法的经营者  19-20
    3.1.5 危害地方的恶霸  20
    3.1.6 累犯  20
    3.1.7 杂犯  20-21
  3.2 配隶法施刑的程序  21-24
    3.2.1 杖脊  21-22
    3.2.2 刺面  22-23
    3.2.3 部送  23-24
  3.3 配所的确定  24-28
    3.3.1 衙门  25-26
    3.3.2 沙门岛  26
    3.3.3 厢军  26-27
    3.3.4 禁军  27
    3.3.5 官营场务  27-28
  3.4 拣放、量移  28-30
    3.4.1 配隶的刑期  28-29
    3.4.2 拣放  29
    3.4.3 量移  29-30
4 对宋朝配隶法的评析  30-39
  4.1 配隶法在宋朝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30
  4.2 配隶法的"配"与封建五刑中的"流"的异同  30-31
  4.3 大规模集中监管罪犯的尝试  31-33
    4.3.1 配所不同于当时和后世的监狱  31-32
    4.3.2 犯人一般在军中服役  32
    4.3.3 可以拣放、量移  32
    4.3.4 家属可以随往配所  32-33
  4.4 配隶法是宋朝广泛适用的刑罚制度  33-34
    4.4.1 适应了刑罚制度的变化  33
    4.4.2 适应了兵制的变化  33
    4.4.3 满足了封建政府对劳动力的获取  33-34
  4.5 宋朝配隶法的弊端  34-36
    4.5.1 配隶法的残酷  34-35
    4.5.2 配隶法不利于改造犯罪  35-36
  4.6 配隶法对后世的影响  36-39
    4.6.1 配隶法对充军制度的影响  36-37
    4.6.2 配隶法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37-39
5 结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3
致谢  43-4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4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D924.1
  2. 宽严相济视野下的刑罚制度研究,D924.1
  3. 和谐视野中的刑罚理念与刑罚制度构建,D924.1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刑罚制度改革,D924.13
  5.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之完善,D924.1
  6. 清末刑罚的近代化研究,D924.12
  7. 贪污受贿罪刑罚制度研究,D924.392
  8.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研究,D924.1
  9.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1
  10. 死刑废除的制度构想,D924.1
  11. 我国古代的存留养亲制度,D929
  12. 单位犯罪的整体性研究,D914
  13. 论青少年犯罪的矫正制度,D926.8
  14. 试论我国未成年人刑罚制度,D924.1
  15. 唐律流刑考析,D924.1
  16. 唐代流刑制度研究,K242
  17. 中国古代流刑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D924.13
  18. 清代流放制度研究,K249
  19. 论犯罪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D914
  20. 对我国缓刑适用的认识与思考,D924.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