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孙悟空形象文化论

作 者: 李安纲
导 师: 霍松林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Monkey of Culture Monkey of Heart and Horse ofMind Great Tao of Goldenpill
分类号: I207.4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43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 孙悟空的形象决不仅仅是文学的,更是文化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蕴。要真正解读《西游记》的文化奥秘,首先必须真正破解孙悟空形象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就其所承载的人类文化角度上讲,我们为他取名“文化猿猴”。 从文本上讲,《西游记》一百回,贯串始终的是“文化猿猴”美猴王孙悟空,并且由他展开了所有的故事情节,可见他是中心,是奥秘之所在。他被称做“心猿”、“美猴王”,而且要他“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又说“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可见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猿猴的目的,是要他充当人心的象征,并且借他的形象来完成大道的修持,假他的姓名来配成金丹觉性。 然而,对于孙悟空形象的文化原型,或者说他的出身何处,向来争议颇多,尤以二三十年代的鲁迅和胡适的论点为著。胡适认为,孙悟空的形象直接受着印度神话传说《罗摩延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影响,所以应该是外来货;鲁迅却认为孙悟空的祖先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淮涡水神“巫枝祁”,应该是国货。为此,引发了不少的争论。后人无论千说万说,都逃不出二人的樊篱。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人去下工夫把孙悟空的家族排个谱系出来,大家的角度都是就哈奴曼或者巫枝祁论孙悟空,没有把其间的链接揭示出来,无疑是空对空,缺乏说服力。 首先,孙悟空的形象是个猿猴,即使是成佛的时候,他还是个猿猴身,所以对于孙悟空形象的研究,都不能不从猿猴与人类的关系入手。 于是,我们从能够找到的资料中,来为中国和印度的“文化猿猴”的家族进行谱系的排列,试图看出他们与孙悟空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人类对于猿猴与自己心灵的关系的探索.从神话时代已经开始了。第一章 神话传说中的猿猴 自然物中,只有猴与人为同类,而且与我们的祖先相近。人类从猿猴的身上,观照到了自己的形象和本质,所以最关注猿猴的生活与个性。文学中的猿猴因为承载着人类祖先的精神和个性,往往都具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力量。而这些力量和智慧又恰巧为人类所缺乏,所以那些“文化猿猴”既为人类所向往,又为人类所恐惧。猿猴的灵活多动、人面可爱,尤其是猿类的大力坚强、雄伟善淫,都使其成为人类羡慕、嫉妒和讴歌的对象。因此,在神话传说中的猿猴形象便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要么是神灵领袖,要么是恐怖分子,甚至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的。 1、猴子的灵活多变,特别是与人相近的面庞、直立行走的方式,都让人类觉得神秘莫测,把他们与自己的祖先联系起来,赋予其更加神妙超然的能力和地位,许多神话人物和部落领袖都是猴属。比如说,有名的后来变成“王母娘娘”的“西王母”,就是猴属。蚩尤、夸父都是如此。 2、文化猿猴中的另一类,便是人类恐惧心理的表现。比如说海神或者水神,都是禺氏的家族成员。“禺”的意思是“母猴,在五行地支中,猴配申,申为金,而金能生水,所以“禺氏家族”便有管理江河湖海的资格。尤其那位隅强(京),乃是“不周凤”所生,正是《西游记》中的猿猴由石卵而生。“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的原型。到了后来,禺氏家族又添了新的成员,那就是“巫支祁”神话的发生。李公佐《戎幕闲谈》写到《古岳渎经》中记载了“巫支祁”,是一个猴子形状的水怪,掌管着淮涡水域。 3、在动物界,人类是最淫荡的,因为动物还有发情期、而人类已经没有了发情期,基本上随时随地都可以渲泄自己的情欲。而这个人类所特有的成功,不能不归功于猿人的淫荡上。其他的动物交配仅仅是出于传宗接代的需要,猿人似乎已经将这个活动看成了一种乐趣,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而久巳忘记了这个过程,并且似乎已经弱化了这种能力的人类.在自然界的同类那里又发现了这种久已湮没的渴望,所以便掩饰不住自已的喜悦和嫉妒。这就是淫猿传说兴起的缘因。淫猿的记载最早见于(易林·坤之剥):“南山大狸,盗我媚妾。怯不敢遂,退然独宿。”其中所流露出来的是人类的一片无奈,但也说明了对于祖先生存能力的呼唤。(搜神记)所载“马化”故事,正是人类对于自己祖先的歌颂和记忆。这位“马化”的目的就是行乐“宣淫”,而且手段高明,能够让美女“不复思归”。生下孩子都与人一样,沪然便是人类的祖先了! 4、猿类一般为黑色或者棕色,白猿则极少见。人类本来对猿猴类就比较关心,以为神秘,如果发现一个“白猿”,那一定会更加让人觉得神秘奇妙,自然也就赋予它更大的力量和神通。从某种意义上说,“白猿”代表了人类的深层次精神愿望,是人类美好理想的载体。“猿”字从“S”从“袁”,猿猴修成变化,脱去兽体的“S”旁,自然就成了“袁”。从此后,“文化猿猴”基本上都姓“袁”了。“袁”义训“元”,有元始之意,可见人类还是在无意识之中把“猿”当做了自己的祖先和根源。 “白猿”的最早出处,见于先秦的(吕氏春秋)卷二十四(当赏),(吴越春秋)中,又有“白猿”一条。从“袁公飞上树,化为白猿”的出神入化的

全文目录


  3-10
  10
  10-14
导 论  14-16
第一章:神话传说中的猿猴  16-26
  第一节:神猴──英雄的赞歌  16-18
  第二节:水怪──禺氏的家族  18-20
  第三节:淫猿──生殖的崇拜  20-21
  第四节:白猿──文化的精灵  21-22
  第五节:印猴──民族的象征  22-23
  第六节:佛猿──佛性的遍在  23-26
第二章:唐宋诗文中的猿猴  26-31
  第一节:淫猿传──性力的张扬  26-27
  第二节:心猿传──心灵的现化  27-29
  第三节:僧猿传──佛法的陶铸  29-31
第三章:宋元话本中的猿猴  31-54
  第一节:申阳公──性力的节制  31-33
  第二节:猴行者──心灵的自赎  33-49
  第三节:孙吾空──心灵的觉醒  49-54
第四章:元明杂剧中的猿猴  54-90
  第一节:烟霞大圣──时真人四圣锁白猿  54-56
  第二节:齐天大圣──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56-62
  第三节:心猿意马──宝光殿天真祝万寿  62-66
  第四节:听经玄猿──龙济山野猿听经  66-73
  第五节:悟空行者──西游记杂剧  73-90
第五章:《西游记》中的猿猴  90-112
  第一节:美猴王──借卵化猴完大道  90-96
  第二节:孙悟空──打破顽空须悟空  96-100
  第三节:须菩提──悟彻菩提真妙理  100-105
  第四节:金箍棒──四海千山皆拱伏  105-112
  112-113
致 谢  113

相似论文

  1. 容与堂本《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研究,I207.412
  2. 论金圣叹对小说语言的评点,I207.412
  3. 《大宋宣和遗事》研究,I207.412
  4. 《水浒传》中的“被”字句、“把”字句和“得”字句,I207.412
  5. 《水浒传》的空间叙事研究,I207.412
  6. 《水浒传》酒描写研究,I207.412
  7. 试论元代水浒戏与《水浒传》之间的相承关系,I207.412
  8. 《水浒传》续书研究,I207.412
  9. 明清时期《水浒传》传播研究,I207.412
  10. 《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及其维译研究,I207.412
  11.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英译的评析及重译,I207.412
  12. 《水浒全传》被动句研究,I207.412
  13. 《水浒传》三种主要续书的思想文化意蕴,I207.412
  14. 水浒英雄在元杂剧与《水浒传》中的嬗变,I207.412
  15. 《水浒传》男性描写词语研究,I207.412
  16. 《水浒传》叙事的文化渊源,I207.412
  17. 水浒小说研究,I207.412
  18. 《封神演义》诠释史论,I207.412
  19. 水浒故事之流变与传播研究,I207.412
  20. 《水浒传》接受史研究,I207.4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水浒》研究与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