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研究

作 者: 崔宗亮
导 师: 朱君孝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周边地区 文化交流 主次关系 交流层次 礼制 历史背景
分类号: K87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里头文化是分布于中原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它上承王湾三期文化及新砦期文化,下接二里岗文化,绝对年代为1880B.C.—1520B.C.。其分布地域与文献和传说中的夏代大体相符,因而被多数学者推断为夏代中晚期的文化。二里头文化周围存在着多支不同类型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头文化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与这些考古学文化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推动了各个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步伐,促进了考古学文化的重组,为大范围统一的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形态。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可以通过陶器、玉器及青铜器反映出来,尤以陶器明显。本文把周边地区划分成华北、西北、海岱、东南、江汉及峡江、西南六个地理单元,从器物的共有关系(主要为陶器)上探讨了二里头文化与这些地理单元内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做了深入的分析。首先阐明了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认为只有岳石文化、东龙山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下七垣文化、马桥文化对二里头文化个别时期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其余考古学文化对二里头文化则很少甚至没有影响,相反则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强烈辐射。然后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交流内容的异同进行了重点的分析,认为不同时间内交流对象及内容的差异反映了交流强弱的变化、社会等级的不断分化以及社会结构和礼制的构建过程;二里头文化与周边三级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内容上的差别是由于交流层次造成的,而交流层次的存在以及内部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等级的不断分化以及社会结构和礼制的构建过程。再后概述了二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与途径、交流路线,认为二者之间有战争掠夺、商业贸易、友好馈赠、人群迁徙等多种交流方式与途径,时间、地点、交流对象不同,交流方式与途径也不一样;交流路线有多条,且二里头文化与单支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路线也会因空间的不同而存在多条。最后,揭示了二者交流反映的若干历史背景,认为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是我国众多地区“禹迹”存在的重要原因;二里头文化与岳石文化的交流以及二者之间强弱的变化体现了“夏夷关系”的发展变化;二里头文化晚期岳石文化及下七垣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强势冲击以及在此情况下二里头文化向边远地区的渗透则反映了“桀死鸣条”、“桀奔南巢”等历史背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概论  11-24
  1.1 二里头文化及二里头时期的时空范围  11-16
    1.1.1 二里头文化概述  11-14
    1.1.2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时空范围  14-16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6-18
    1.2.1 研究背景  16-17
    1.2.2 研究意义  17-18
  1.3 本课题研究状况述评  18-22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2-24
2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  24-63
  2.1 二里头文化与华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  24-37
    2.1.1 二里头文化与东下冯文化的交流  24-29
    2.1.2 二里头文化与东太堡文化的交流  29-31
    2.1.3 二里头文化与朱开沟文化的交流  31-33
    2.1.4 二里头文化与下七垣文化的交流  33-36
    2.1.5 二里头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交流  36-37
  2.2 二里头文化与西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  37-43
    2.2.1 二里头文化与东龙山文化的交流  37-41
    2.2.2 二里头文化与齐家文化的交流  41-43
  2.3 二里头文化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  43-47
  2.4 二里头文化与东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  47-54
    2.4.1 二里头文化与斗鸡台文化的交流  48-50
    2.4.2 二里头文化与点将台文化的交流  50-52
    2.4.3 二里头文化与马桥文化文化的交流  52-54
  2.5 二里头文化与江汉及峡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  54-60
    2.5.1 二里头文化与荆南寺文化的交流  55-57
    2.5.2 二里头文化与朝天嘴文化的交流  57-60
  2.6 二里头文化与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  60-63
3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分析  63-87
  3.1 二里头文化与各考古学文化交流中的主次关系  63-65
  3.2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不同时间交流内容异同分析  65-73
  3.3 二里头文化与不同区域考古学文化交流内容异同分析  73-76
  3.4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方式及途径  76-77
  3.5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路线  77-83
  3.6 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反映的若干历史背景  83-87
    3.6.1 "禹迹"  83-84
    3.6.2 夏夷关系  84-86
    3.6.3 "桀死鸣条"、"桀奔南巢"  86-87
4 结语  87-89
参考文献  89-93
个人简历  93-94
后记  94

相似论文

  1.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2. 文化农业经营行为与城乡文化交流研究,G122
  3.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路径分析,D822
  4. 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俄语外来词,H35
  5. 论冯内古特小说中的黑色幽默,I712
  6. 基于TOD的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U239.5
  7. 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建筑设计影响的研究,B222
  8. 论15-16世纪的中越文化交流,K333
  9.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对改写理论的再思考,H030
  10. 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形象,I783
  11. 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态污染物区域特征及输送研究,X51
  12. 大学校园的礼仪性空间构成,TU984.14
  13. 西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初步研究,K875.2
  14. 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K27
  15. 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K292.1
  16. 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J209.2
  17. 我国检察制度的百年嬗变,D926.3
  18. 济渎庙碑刻研究,K877.4
  19.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性质研究,K878
  20. 知青媒体研究,G219.2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各代文物考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