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机械陀螺的材料及器件设计研究

作 者: 陈垚
导 师: 王渭源
学 校: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专 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 器件设计 因瓦合金 沉积膜 电镀工艺 双框架 正常共沉积 准LIGA技术 异常共沉积 合金微结构
分类号: TP2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42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微机械陀螺的材料和器件设计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方面是中美合作项目“用于微传感器和微驱动器的电铸材料和电铸技 术”。选定Fe-Ni合金作为电铸材料,并就其电镀工艺、电镀材料性能及电铸 技术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大量实验证实,Fe-Ni合金电镀可分为正常共沉积区、异常共沉积区和 液相传质控制区。电镀液浓度、温度、pH值、电流密度、搅拌方式等各种操作 条件的细微变化都能导致镀层组份改变。在优化电镀工艺规范的基础上,本文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精确控制Fe-Ni镀层组份的方法,使镀层组份正比于电镀 液组份,电镀质量稳定,重复性好。 结合Si体微机械技术和电镀技术加工出一种新颖的Fe-Ni/Cu/Si复合悬臂 梁。在10-2Torr气压下,利用共振法测出Fe-Ni(Fe64%,Ni36%)沉积膜的内耗为 10-3。这是第一次有关Fe-Ni电镀沉积膜的内耗数据报导。利用X射线平移法研 究了Fe-Ni沉积膜内应力的变化规律。内应力在因瓦合金(Fe64%,Ni36%)成分附 近达到最大约300MPa。利用实验室研制的微力/微位移天平法,测出Fe- Ni(Fe57%,Ni43%)/Cu/Si复合悬臂梁的杨氏模量为1.0×10(11)N/m2。利用X射线法 研究了Fe-Ni合金在不同组份的热膨胀特性和晶相组成。结果显示,电镀Fe-Ni 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同体材料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因瓦合金成分附近达到最小, 其值高于相应成分的合金体材料,约 6×10-6/℃。 通过优化涂胶、曝光、显影等工艺,制备出形貌良好,厚度达30μm的厚 胶胶模,实现了正型厚胶光刻工艺的突破。采用自对准的准LIGA技术制成Fe-Ni 合金微结构。当线条宽10-15μm,厚30μm,长度短于600μm时,释放后的电 铸Fe-Ni微结构不变形,并与衬底保持平直,铸件侧壁陡直。但铸件表面的平 整度和光洁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这有赖于进一步完善精密电铸系统。   第二方面是利用DRIE技术制作体硅微机械陀螺。 在对双框架陀螺和梳状陀螺进行比较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新颖 的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陀螺利用梳状叉指的侧向静电线驱动获得较大的 驱动振幅,同时由于叉指结构是用深RIE技术刻蚀出来的,其厚度的增加可以 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进一步增大驱动振幅,提高灵敏度。陀螺检测端借鉴了双框架陀螺,利用内框 架和衬底之间较小的压膜阻尼效应,提高陀螺检测端的机械品质因子,增大了 陀螺的灵敏度。在分析陀螺的传输特性、阻尼特性和驱动方式的基础上,对陀 螺的各部分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提高了驱动和检测的频率匹配度,减小了检 测端对驱动端的机械耦合。设计陀螺制作的工艺流程,并就工艺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目前,工艺除DAlE一步外基本走通,进一步的 工作尚待以后继续。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前言  8-14
第一章 Fe-Ni合金电镀  14-29
  §1.1 引言  14-16
  §1.2 电镀工艺  16-18
    §1.2.1 电镀装置设计  16-17
    §1.2.2 电镀溶液配制  17-18
  §1.3 电镀质量问题分析  18-22
    §1.3.1 外观不良  18-19
    §1.3.2 起皮问题  19
    §1.3.3 镀层组份问题  19-20
    §1.3.4 镀层粗糙  20-22
    §1.3.5 镀层厚度不均匀  22
    §1.3.6 镀层气孔  22
    §1.3.7 小结  22
  §1.4 Fe-Ni合金反常电镀  22-27
    §1.4.1 Fe-Ni合金共沉积原理  22-23
    §1.4.2 Fe-Ni合金反常电镀规律  23-27
  §1.5 本章小结  27-28
  第一章参考文献  28-29
第二章 Fe-Ni合金电镀沉积膜的材料性能  29-67
  §2.1 引言  29-32
  §2.2 应力  32-41
    §2.2.1 实验方法  34-37
    §2.2.2 实验结果和讨论  37-41
  §2.3 热膨胀特性  41-51
    §2.3.1 实验方法  41-42
    §2.3.2 实验结果和讨论  42-51
  §2.4 内耗  51-58
    §2.4.1 实验方法  51-56
    §2.4.2 实验结果和讨论  56-58
  §2.5 杨氏模量  58-65
    §2.5.1 实验方法  59-61
    §2.5.2 实验结果和讨论  61-65
  §2.6 本章小结  65-66
  第二章参考文献  66-67
第三章 利用准LIGA技术制作Fe-Ni合金微结构  67-90
  §3.1 引言  67-68
  §3.2 自对准的准LIGA技术  68-71
    §3.2.1 自对准的准LIGA技术的特色  69-70
    §3.2.2 自对准的准LIGA技术的基本工艺  70-71
  §3.3 Fe-Ni合金电铸  71-87
    §3.3.1 厚型胶膜制备  72-79
    §3.3.2 Fe-Ni合金电铸工艺流程  79-83
    §3.3.3 结果和讨论  83-87
  §3.4 本章小结  87-89
  第三章参考文献  89-90
第四章 微机械陀螺  90-119
  §4.1 引言  90-98
    §4.1.1 陀螺的发展  90-92
    §4.1.2 振动式陀螺的分类  92-96
    §4.1.3 振动式陀螺的驱动和检测  96-97
    §4.1.4 微机械陀螺的前景  97-98
  §4.2 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  98-117
    §4.2.1 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的基本结构  98-99
    §4.2.2 振子-框架式陀螺同双框架陀螺和梳状陀螺的比较  99-101
    §4.2.3 陀螺的驱动  101-103
    §4.2.4 陀螺的传输特性  103-106
    §4.2.5 陀螺的阻尼特性  106-110
    §4.2.6 陀螺的结构尺寸和特征参数  110-114
    §4.2.7 振子-框架式微机械陀螺的制备工艺  114-117
  §4.3 本章小结  117-118
  第四章参考文献  118-119
个人简历  119-120
致谢  120

相似论文

  1. 非致冷红外探测器后端工艺技术研究,TN215
  2. X波段BST微波介电性能测量及应用,TN623
  3. 基于FPGA的SATA主机端控制器的设计,TP331
  4. 声表面波器件的设计及其应用振荡器电路实现,TN65
  5. 石墨粉电镀法镀覆铜、锌、银工艺研究,TQ153
  6. 硅树脂基复合胶粘剂膜及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R944
  7. 基于脊波双框架系统的图像分割方法研究,TP391.41
  8. 基于钴的丝网印刷磷酸盐传感器的研究,TS871.15
  9. Al-Sc-Zr合金的时效行为的研究,TG146.21
  10. 基于多核技术的三轴一体化陀螺数字测控电路研究,V241.5
  11. 微流通道理论设计与地震数据统计分析,P315
  12. 硅微机械陀螺仪的随机误差建模与补偿,V241.5
  13. 硅微陀螺读出电路低噪声设计,TP211.4
  14. 基于无源控制方法的哈密顿系统同步控制,TP273
  15. 小模数精密齿轮PIII&D复合强化处理工艺研究,TG162
  16. 硅微机械陀螺驱动控制技术研究,V241.5
  17. 固态硬盘的SATA接口设计,TP333.35
  18. 全对称微机械陀螺全差分检测ASIC设计,TN966
  19. 电容式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V241.5
  20. 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TQ153
  21. 梳状音叉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技术研究,V241.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