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庸》人性论研究

作 者: 崔秀军
导 师: 陈代湘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中庸 人性论 形上建构 修养方法 修养目标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任何一种原创性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定是那个时代理论发展的产物,一定是对那个时代所提出问题的一种回应。《中庸人性论的提出就是这样。从商周时代的观念到《论语》,到被确定为子思或前子思时代的《性自命出》,再到《中庸》的人性论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理论发展的清晰线索。与孔孟人性论主要强调人性修养的主体性不同,《中庸》人性论更注重为人性修养建立形上根据,它是通过天与人性的贯通和天的价值意义的重建实现的。这种形上本体具有多重内涵,主要包括:天—道—性—命—教的一体贯通、中和、至诚无息、至诚如神等内容。而这样一种理论倾向必然得出德福一致的结论。《中庸》的人性修养方法,主要有慎独与戒慎恐惧、自明诚、致曲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达道三达德等。所有这些,说到底就是一种护持人性本真,以防其放失、异化的努力,这与西方存在哲学关注的问题有重合之处,但两者对人性本真的看法则有着根本的差异。《中庸》的修养目标是成己与成物:即内在的中和本性向外展开,成就自身的君子气象、实现天下国家的德性治理、最终达到天地位,万物育。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9
第1章 《中庸人性论的形成  9-19
  1.1 商周到春秋观念的演变  9-11
  1.2 孔子的“仁”“礼”关系  11-14
  1.3 以喜怒哀悲与好恶论性——《性自命出》的理论过渡  14-16
  1.4 收中入心,以中为性——《中庸》人性论  16-19
第2章 《中庸》人性论的形上建构  19-29
  2.1 孔孟人性论开启的主体化进路  19-21
  2.2 天与人性的贯通和天的价值意义的重建  21-23
  2.3 人性本体的多重涵义  23-26
    2.3.1 天—命—性—道—教的一体贯通  23-24
    2.3.2 中和  24-25
    2.3.3 至诚无息  25
    2.3.4 至诚如神  25-26
  2.4 德福一致——人性论形上建构的必然结论  26-29
第3章 《中庸》人性论的修养方法  29-35
  3.1 慎独与戒慎恐惧  29-31
  3.2 自明诚、致曲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31-33
  3.3 五达道三达德  33-35
第4章 成己与成物——《中庸》人性论的修养目标  35-43
  4.1 君子气象  35-38
  4.2 天下国家  38-40
  4.3 天地位万物育  40-43
参考文献  43-47
致谢  47-48
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48

相似论文

  1. 本源一心,所异者跡,B948
  2. 《中庸》心性修养论浅述,B222
  3. 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G610
  4.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5. 文学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控和翻译改写,I046
  6. 中庸思想在管理中的运用研究,C93
  7. 企业员工进谏行为的结构及管理开放性对其的影响机制研究,F270
  8. 中庸思想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启示,G640
  9. 陈确哲学思想研究,B249.9
  10. 韩非治吏思想研究,B226.5
  11. 论“人的个性”,B038
  12. 辨析王充思想体系中的矛盾,B234.8
  13. 论美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的“消极平衡”,D971.2
  14. “人情论”视角下的韩非像,B226.5
  15. 法治的人性分析,D90
  16. “人”的发现及其意义,B03
  17. 《中庸》思想研究,B222
  18. 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092
  19. 构筑理想化的人性庙堂,I206.09
  20. 多角度主体性对翻译的操控,H315.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