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研究

作 者: 唐天勇
导 师: 贺争平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佛教 心理和谐 比较 现代价值
分类号: B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心理和谐是人类永恒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是追求“和”的文化,其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充满着“以和为贵”思想,这为人的心理和谐奠定了文化基石;孔子确立了以“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仁”是人的内心获得安宁的意义归宿;儒家提出了心理致和方法与途径。儒家以由君子及圣人为心理和谐理想人格化身。老子开创了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文化,“道”是人的心理和谐之源。道家提出了心理和谐的指导原则,通达之道,价值旨归与理想境界等。道家以“至人”为心理和谐理想人格化身。佛教建立了使人消除无明,断灭患累,获得解脱的一系列精致的佛学理论与修行实践体系。佛教所要达到的终极就是要挣脱人世痛苦,跳出轮回,证得永世寂静与幸福的涅槃境界。在扬弃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对其进行阐述、比较与评价,尝试勾勒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的大致轮廓,试图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通过研究与挖掘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以儒释道文化为基础寻找方法与对策,探索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这为当今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绪论  10-14
  一、选题依据  10
  二、选题意义  10-12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12-13
  四、研究的创新点  13-14
第一章 儒家心理和谐思想精要  14-21
  第一节 "以和为贵":心理和谐的文化基石  14
  第二节 "为仁由己":心理和谐之于人的意义归宿  14-16
    一、以"爱人"求仁  15
    二、以"忠恕之道"近仁  15-16
  第三节 "反求诸己":心理和谐的内省方法  16-17
  第四节 "中庸":心理致和之途径与境界  17-18
  第五节 由君子及圣人:儒家心理和谐理想人格化身  18-21
    一、由君子及圣人的"灵性修养"历程  18-19
    二、"孔颜乐处"之心理和谐境界  19-21
第二章 道家心理和谐思想概要  21-27
  第一节 "归根曰静":心理和谐的指导原则  21-22
  第二节 "无为"至天下治:心理和谐的通达大道  22-23
  第三节 "返朴归真":心理和谐的价值旨归  23-24
  第四节 心无所待:精神"逍遥"之境界  24-25
  第五节 "至人":道家心理和谐理想人格化身  25-27
第三章 佛教心理和谐思想精华  27-33
  第一节 佛教心理和谐思想述略  27-29
  第二节 "戒定慧":心理和谐的修行路径  29-30
  第三节 "无所住心":心理和谐的修习法门  30-31
  第四节 "平常心是道":心理和谐的人生境界  31-33
第四章 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之比较  33-39
  第一节 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的相同点  33-35
    一、心理和谐之本质的一致性  33-34
    二、心理和谐之目的的同一性  34-35
    三、心理和谐之内求的相似性  35
  第二节 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的不同点  35-39
    一、心理和谐之途径不同  36-37
    二、心理和谐之方法不同  37-39
第五章 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39-47
  第一节 对人的心理和谐的智慧启迪  39-42
    一、"天人合一"——天和之道  39-40
    二、"贵和尚中"——人和之道  40-41
    三、"道法自然"——心和之道  41-42
  第二节 对人的心理不和谐问题的觉解  42-45
    一、"反求诸己":心理不和谐反省之道  42-43
    二、"道通为一":心理不和谐化解之道  43-44
    三、"为道日损":心理和谐的修持之道  44-45
  第三节 对人的心理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  45-47
结束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0
后记  50-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1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6. 道统与济世,C912.4
  7.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8.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9.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B947
  10.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11.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12.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3.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14.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5.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16. 道家元气生成思想探微,B223.1
  17.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18.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19.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0.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21.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古代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