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梁漱溟的伦理本位思想

作 者: 刘晓敏
导 师: 王文兵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梁漱溟 伦理本位 唯物史观 差序格局 阶级斗争
分类号: B82-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梁漱溟的伦理思想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目的是重建中国传统伦理,用一句比较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让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这颗大树的“老根”发出“新芽”。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伦理本位。在他看来,所谓伦理本位,就是指以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为基础,并将其运用到全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原则。作为一切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伦理本位以家族为基础,以家庭伦理为蓝本,以互以对方为重、强调对他人的义务为特点,使一切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都具有家庭伦理的性质和面目,具体体现为社会组织的伦理化、经济的伦理化、政治的伦理化和宗教的伦理化等。梁漱溟力图通过乡村建设运动重建中国传统社会的这一伦理原则,强调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中国人向世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精神价值的必由之路。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与费孝通“差序格局”思想之间的基本分歧在于对中国人行为取向的不同判断。梁漱溟认为中国人是不自私的,其行为准则可概括为“互以对方为重”;费孝通则认为中国人是自私的,其行为准则可概括为“自我主义”。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与毛泽东“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分歧在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和结构的不同认识。梁漱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不存在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而只存在职业分途;毛泽东则强调中国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梁漱溟过分强调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特殊性而无视其普遍性,毛泽东则辩证地把握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统一性。梁漱溟和毛泽东的思想分歧根源于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历史观的分歧。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尝试,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反应。如同近代很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他的思想、行动及奋斗的目标就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复兴中华。深入研究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价值和局限,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第1章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发展过程  12-17
  1.1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提出  12-13
  1.2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发展变化  13-14
  1.3 梁漱溟的自我反省  14-17
第2章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主要内容  17-26
  2.1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基本内涵  17
  2.2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主要依据  17-19
  2.3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诸种表现  19-21
  2.4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具体实践  21-26
    2.4.1 乡村建设的缘起  21-23
    2.4.2 乡村建设的意义  23-26
第3章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比较分析  26-37
  3.1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与费孝通差序格局思想的比较分析  26-29
    3.1.1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下的“互以对方为重”  26-27
    3.1.2 费孝通差序格局下的“自我主义”  27
    3.1.3 “互以对方为重”与“自我主义”的分歧  27-28
    3.1.4 “互以对方为重”与“自我主义”的评价  28-29
  3.2 梁漱溟“伦理本位”与毛泽东“阶级斗争理论”的比较分析  29-37
    3.2.1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下的职业分途  29-31
    3.2.2 毛泽东阶级斗争理论下的阶级对立  31
    3.2.3 “职业分途”与“阶级对立”的分歧  31-34
    3.2.4 “职业分途”与“阶级对立”的评价  34-37
第4章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37-41
  4.1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历史意义  37-39
  4.2 梁漱溟伦理本位思想的现实启示  39-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C955
  2. 萨特人的需要学说研究,B565.53
  3. 试论梁漱溟对伍庸伯《大学》解的阐扬,B26
  4.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C912.82
  5. 现代中国激进新闻观念中的革命话语(1899-1942),G219.29
  6. 检讨与启示:阶级斗争观与谢觉哉的法律思想,D90
  7.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研究,A811
  8. 唯物史观视阈下的我国新时期道德架构研究,D648
  9. 试论建国初期的运动反腐,D262.6
  10. 《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文研究,D239
  11. 湘潭“四清”运动研究,K27
  12. 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A841
  13. 布哈林社会历史观思想的成就与缺陷,D095
  14. 梁漱溟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B26
  15. 梁漱溟文化与社会秩序思想探析,C91-09
  16. 梁漱溟社会伦理思想研究,B82-09
  17. 现实与思想的双重异化及其扬弃,A811
  18. 梁漱溟的伦理秩序观,B82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比较研究,A841.1
  20. 河上肇的唯物史观与中国,B31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