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MR阻尼器及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系统半主动控制研究

作 者: 朱伟
导 师: 马履中
学 校: 江苏大学
专 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
关键词: 多维减振 磁流变阻尼器 三平移并联机构 半主动控制 LQR控制 模糊自适应控制
分类号: TB535.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1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维振动问题普遍存在于机械、航空航天、运输、仪器仪表等各个工程领域,严重影响了相关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多维减振技术和设备能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对多维振动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仿橡胶多维减振平台设计的系统理论与非线性解耦控制(50375067)”的资助下,本文提出了采用三平移并联机构作为主体机构,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减振执行器,建立可控的三维减振系统,以期解决实际工程中存在的典型的三维振动问题。首先,本文根据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结合磁路定理和磁隙效应,设计了适合多维减振的、基于混合模式的小型磁流变阻尼器,并通过试验对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其次,本文采用3-PUU三平移并联机构作为主体机构建立三维减振平台,对所选用的3-PUU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为了提高并联机构自身的性能,将机型改进为3-PRRP(4R),并对其位置正反解、速度、加速度、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再次,联合磁流变阻尼器,建立多维减振系统的空间模型。针对机构模型耦合性较强的实际情况,采用模态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解耦。分析了多维减振系统的力学参数对动平台振动特性的影响,推导了固有频率和脉冲作用下系统的响应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针对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两种控制方案:基于任务空间的参数反馈控制和基于支路加速度反馈的控制,分别采用线性二次型(LQR)控制器和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进行控制。文中采用基于ADAMS软件和MATALAB软件的联合仿真技术,从减振和隔振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控制仿真,从而验证了控制器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多维减振效果。最后,为了验证文中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及仿真结果,建立了磁流变多维减振平台测控系统,整个测控系统包括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实验样机、传感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控制器、电流驱动器以及振源等。设计并实现了包括基于LPC2210的控制器、电流驱动器以及控制软件等关键技术。根据所设计的试验方案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进行控制试验,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具有三向同时减振的功能,并具备较好的减振控制能力。本文开创性地将磁流变阻尼技术和并联机构技术同时引入到多维减振领域中来,思路新颖,独具匠心。所设计的基于并联机构和MR阻尼器的多维减振半主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紧凑,精确度高。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多维减振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20
第一章 绪论  20-40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
  1.2 并联机构在多维减振中的应用  20-30
    1.2.1 多维减振研究现状  20-23
    1.2.2 并联机构及其应用现状  23-26
    1.2.3 并联机构的控制研究现状  26-28
    1.2.4 并联机构在多维减振中的应用  28-30
  1.3 磁流变技术的研究现状  30-35
    1.3.1 磁流变液和磁流变效应  30-31
    1.3.2 磁流变液研究进展  31-33
    1.3.3 磁流变液阻尼器及其应用现状  33-35
  1.4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控制技术  35-38
    1.4.1 振动控制技术的分类  35-38
    1.4.2 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算法  38
  1.5 本文需要完成的工作  38-39
  1.6 本章小结  39-40
第二章 MR可控阻尼器设计及其力学特性测试  40-60
  2.1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分析  40-41
  2.2 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分析  41-51
    2.2.1 环形通道模型的流变学方程  42-46
    2.2.2 基于平行板通道模型的流变学方程  46-51
  2.3 磁流变阻尼器的受力模型  51-53
    2.3.1 磁流变阻尼器Bingham塑性模型  51
    2.3.2 磁流变阻尼器的分段线性滞回模型  51-52
    2.3.3 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滞回模型  52-53
  2.4 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  53-56
    2.4.1 磁流变液性能  53
    2.4.2 磁路设计  53-55
    2.4.3 用于多维减振系统的MR可控阻尼器的特点  55-56
  2.5 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测试  56-58
    2.5.1 磁场强度的测量  56-57
    2.5.2 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的测试  57-58
  2.6 本章小结  58-60
第三章 多维减振平台主体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60-82
  3.1 多维减振平台的总体结构与要求  60-61
  3.2 三平移减振主体机构设计  61-63
    3.2.1 三维减振问题的提出  61-62
    3.2.2 三平移减振主体机构的选择  62-63
  3.3 3-PUU并联机构描述  63-64
  3.4 3-PUU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64-69
    3.4.1 位置逆解  64-66
    3.4.2 位置正解  66-67
    3.4.3 工作空间分析  67-68
    3.4.4 速度分析  68-69
    3.4.5 加速度分析  69
  3.5 动力学分析  69-71
  3.6 改进型三平移并联机构3-PRRP~((4R))  71-76
    3.6.1 3-PRRP~((4R))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  71-73
    3.6.2 位置正解  73
    3.6.3 工作空间分析  73-74
    3.6.4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74-76
    3.6.5 3-PRRP~((4R))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  76
  3.7 3-PRRP~((4R))并联机构数值仿真  76-80
  3.8 本章小结  80-82
第四章 多维减振系统的控制模型及振动特性分析  82-100
  4.1 多维减振系统的空间模型  82-83
  4.2 单维减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83-84
  4.3 多维减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84-85
  4.4 多维减振系统模型的解耦  85-88
  4.5 力学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88-93
    4.5.1 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的选择  88
    4.5.2 弹簧刚度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88-89
    4.5.3 减振器阻尼系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89
    4.5.4 动平台质量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89-93
  4.6 多维减振系统的振动分析  93-99
    4.6.1 多维减振系统的固有频率  93-95
    4.6.2 多维振动系统的响应模型  95-97
    4.6.3 脉冲激励下的动平台响应分析  97-99
  4.7 本章小结  99-100
第五章 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半主动控制  100-126
  5.1 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100-103
    5.1.1 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的一般空间模型  100-102
    5.1.2 多维减振系统的简化模型  102-103
  5.2 多维减振系统的振动控制策略  103-107
    5.2.1 磁流变半主动多维减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03-104
    5.2.2 并联机构多维减振系统的控制方案  104-106
    5.2.3 多维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分析  106-107
  5.3 基于任务空间的加速度反馈控制  107-112
    5.3.1 支路加速度的计算  107
    5.3.2 初始位形分析  107-108
    5.3.3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原理  108-110
    5.3.4 阻尼力控制策略  110
    5.3.5 LQR控制器设计  110-111
    5.3.6 数值仿真  111-112
  5.4 基于支路加速度反馈的解耦控制  112-124
    5.4.1 模糊控制算法  113
    5.4.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113-114
    5.4.3 磁流变阻尼多维减振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114-117
    5.4.4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117-121
    5.4.5 数值仿真分析  121-124
  5.5 控制策略的比较和评价  124-125
  5.6 本章小结  125-126
第六章 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实验分析  126-150
  6.1 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的实验样机设计  126-127
  6.2 磁流变多维减振测控试验系统的组成  127-129
    6.2.1 测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127-128
    6.2.2 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  128-129
    6.2.3 数据采集系统  129
    6.2.4 振源  129
  6.3 基于LPC2210的控制器硬件设计  129-132
    6.3.1 LPC2210的性能和特点  129-130
    6.3.2 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130-131
    6.3.3 控制器相关电路设计  131-132
  6.4 电流实时控制系统  132-136
    6.4.1 电流驱动器电路设计  132-134
    6.4.2 电流控制仿真  134-135
    6.4.3 电流驱动器的测试  135-136
  6.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36-141
    6.5.1 数据采集模块  136-137
    6.5.2 PWM信号发生模块  137-138
    6.5.3 电流PID控制模块设计  138-141
    6.5.4 控制系统的整体软件设计  141
  6.6 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的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141-149
    6.6.1 试验方案设计  141-142
    6.6.2 磁流变多维减振系统的控制试验及结果分析  142-148
    6.6.3 试验结果分析  148-149
  6.7 本多维减振系统的应用场合  149
  6.8 本章小结  149-150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50-152
参考文献  152-160
致谢  160-161
附录A:LPC2210控制卡的照片及电路  161-162
附录B:振动台的照片及功率放大系统  162-16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163
  参加的科研项目  163
  发表的论文  163

相似论文

  1.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其在火炮反后坐中的应用研究,TB535.1
  2. 基于LabVIEW的远程虚拟仪器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P391.6
  3. 基于混合驱动智能仿生腿的设计与控制,TP242
  4. 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TU352.12
  5. 板球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TP273.4
  6. 基于RBF-ARX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和预测控制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TP13
  7. 基于悬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控制仿真研究,U463.33
  8. 基于非线性滤波的小卫星姿态确定及控制研究,V448.2
  9. 航天器悬停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V448
  10. 基于观测器的半主动多模态振动控制研究,TB535
  11. 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倒立摆智能控制方法研究,TP13
  12. SMA半主动隔震支座的研制及其减震效果分析,TU352.12
  13. 磁流变阻尼器隔震控制研究,TU352.12
  14. 大跨刚构—连续梁桥振动控制研究,U441.3
  15. 基于阻尼器与斜拉索耦合作用的试验研究,U441.3
  16. 驾驶员座椅悬架磁流变阻尼器设计研究,TB535.1
  17. 两轮移动机器人平衡控制系统的研发,TP242.2
  18. 磁流变整车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研究,U463.33
  19. 高速列车智能悬挂控制技术研究,U270.3
  20. 超声速梁板结构气动弹性颤振分析及控制,V215.34
  21. 高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设计,TB535.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声学工程 > 振动、噪声及其控制 > 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及其利用 > 隔振、减振材料与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