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伤寒论》调治脾胃的理论研究

作 者: 林悦鸿
导 师: 黄海
学 校: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伤寒论》 调治脾胃 正治法 权变法
分类号: R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伤寒论》是一部很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为中医学开创了一个理法方药、辨证施治的规范,而其中调治脾胃的思想始终贯穿整部著作,并对后世医学有极大且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试图系统整理和总结《伤寒论》中调治脾胃的学说,归纳脾胃理论在辨证论治体系的作用与规律,及整理分析论中其他脾胃相关内容。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中脾胃相关条文的整理,归纳仲景对于脾胃病证的正治法和权变法,并探讨其理论体系,强调调治脾胃思想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结果:1、《伤寒论》中涉及脾胃内容之条文约二百条之多,总结认为脾胃病主要病因有因感受外邪而影响了脾胃,或因误治、失治与药物损伤脾胃,或病邪直中及它经相传,或患者素体本脾虚,或病邪内生,或因大病后脾胃损伤,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2、在正治法中,通过仲景详细地归纳了各种脾胃病证的临床证候,制定了脾胃病的治则治法,以及制定了许多沿用至今治疗各种脾胃病证候的经典《伤寒论》处方,并归纳这些治法与方剂在现今临床上常用的病证。在权变法中,治疗它病的同时,亦以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始终,在条文中一再叮嘱,以免过度治疗损伤脾胃之气。论中载方113首,有96首与入脾胃大肠经的药相伍,共用药80余味,有48味药入脾胃大肠经,其中仲景尤善于用甘味药养护脾胃,并在众多经方中佐以甘药。充分体现了仲景在方药的配伍和运用上,念念不忘顾护脾胃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3、仲景认为胃气的存亡强弱,主宰疾病的预后,总结提出了以胃气的存亡判断“除中”等危证。提示后世医家们注重观察疾病的预后。而仲景通过调理脾胃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当今“治未病”思想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论:《伤寒论》调治脾胃的学说对中医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承前启后作用,运用此学说可以合理解释《伤寒论》有关的学术问题;仲景处方用药十分注重脾胃;整理仲景对脾胃病证的辨证论治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9
第一部分 回顾《内经》中对于脾胃的认识  9-12
  1、回顾《内经》中对于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  9-11
    1.1、对脾生理功能的认识  9-10
    1.2、对胃生理功能的认识  10
    1.3、脾与胃之间的关系  10-11
  2、《内经》中对于脾胃的病理阐述  11-12
    2.1、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1
    2.2、脾病则不能布散精微  11
    2.3、脾气实与脾气虚  11
    2.4、脾胃寒热虚实  11-12
第二部分 《伤寒论》调治脾胃的理论  12-28
  1、《伤寒论》中调治脾胃的正治法  12-21
    1.1、脾虚气滞腹满的证治  12-13
    1.2、脾阳失运,水气内停的证治  13
    1.3、脾胃虚寒,寒湿内停的证治  13
    1.4、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证治  13-14
    1.5、胃强脾弱,脾阴不足的证治  14
    1.6、脾络不和,腹满时痛的证治  14
    1.7、中焦脾胃,寒热错杂的证治  14-15
    1.8、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的证治  15
    1.9、寒格食入即吐的证治  15
    1.10、肝脾不和的证治  15-16
    1.11、阳明热盛之证治  16
    1.12、胃热气阴两伤之证治  16-17
    1.13、痰热互结心下之证治  17
    1.14、胃气亏损,痰阻气逆的证治  17
    1.15、寒滞肝脉,肝寒犯胃的证治  17
    1.16、上热下寒的胃肠证候之证治  17-18
    1.17、胃肠燥热之证治  18
    1.18、胃热热痞之证治  18
    1.19、肠热腹泻之证治  18-19
    1.20、热毒下注大肠疫毒痢之证治  19
    1.21、少阳邪热,下注大肠热利之证治  19
    1.22、大肠滑脱不禁之证治  19-20
    1.23、霍乱病证治  20-21
  2、《伤寒论》调理脾胃的权变法  21-28
    2.1、发汗解表,亦需调理脾胃,且以资汗源  21-22
    2.2、脾阳虚兼表者,更需温脾解表  22
    2.3、和解少阳,调理脾胃,托邪外出  22
    2.4、少阳与阳明合病,和解少阳与清下阳明并举  22-23
    2.5、峻药攻邪,顾护脾胃,确保攻邪不伤正  23-24
    2.6、寒凉清热,顾护脾胃,避免寒凉伤脾胃  24-25
    2.7、治寒湿水气诸证,不离温脾健脾  25-26
    2.8、善后调理,重视后天,病瘥防复,更需调养脾胃  26
    2.9、观察胃气存亡,判断疾病预后  26-28
小结  28-29
后续研究展望  29-30
参考文献  30-32
致谢  32-33
附录  33-35
文献综述  35-45
  参考文献  43-45
作者简历  45

相似论文

  1. 张明雪教授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R249
  2. 《伤寒论》虚词“而”与“颇”析义,H141
  3. 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的整理与相关研究,R2-52
  4. 岭南医家何梦瑶《伤寒论近言》残本整理及相关研究,R2-52
  5.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点校和学术思想研究,R222
  6. 从柴胡理中汤的论治探讨仲景“虚则行之”辨治法,R289
  7. 《伤寒论》在韩国的流传及对韩医学的影响,R222
  8. 论仲景“不虚而补”的治法思维,R243
  9. 《伤寒论》相反相成法剖析,R222
  10. 《伤寒论》关于厥阴病本质的探讨,R222
  1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文献研究,R2-52
  12. 《伤寒论》神志病症辨治规律的初步研究,R277.7
  13. 《伤寒论》或然证研究,R222.2
  14. 附子汤方证研究,R289
  15. 许叔微学术思想探析,R249
  16. 桂枝文献的研究,R222
  17. 《伤寒论》扶阳法探讨,R222
  18. 《伤寒论》扶阳思想在岭南地区的临床运用特色,R222
  19. 《伤寒论》中关于“烦躁”的证治辨析,R222
  20. 王好古《伤寒论》学术思想研究,R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伤寒、金匮(伤寒杂病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