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研究

作 者: 王富炜
导 师: 任恒祺;李育材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林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非耗竭自然资源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 会计信息披露
分类号: F27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许多企业中,自然资源是其重要的生产经营要素,依托已有的自然资源分类研究结论,将自然资源分类为耗竭性自然资源和非耗竭自然资源并对非耗竭自然资源展开会计研究。本文以会计学理论、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托,基于企业会计层面,以规范性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微观主体——企业的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核算问题,研究目的是提高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更具有决策相关性,能够更好地评价管理层绩效,也为制定自然资源类会计核算规范提供参考建议。本文结合自然资源已有的分类研究结果和会计研究、会计核算的特点和需要,提出了适合会计核算要求的非耗竭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分析我国非耗竭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讨论了包括取得业务、开发利用业务和交易与流转业务等主要的非耗竭自然资源业务类型。以这些基本研究为基础,按照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内容体系,对非耗竭自然资源展开全面研究。在非耗竭自然资源确认研究中,按照一般的会计确认理论,讨论了非耗竭自然资源确认为资产的条件及各具体类别资源的确认,也分析了非耗竭自然资源价值变动的确认问题;在计量研究中,以一般的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分析了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并指出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在非耗竭自然资源的会计核算方面,首先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非耗竭自然资源核算情况,借鉴国际上的核算理论与实践,构造了我国企业的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模式,并具体研究了各种主要的会计核算业务;会计信息披露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一般的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要求,设计了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经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形成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我国许多企业均涉及非耗竭自然资源业务,按照会计学研究的需要,本文将非耗竭自然资源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两大类,以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将非耗竭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分为长期使用权和短期使用权。(2)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确认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内容,也包括表外信息披露的非耗竭自然资源信息,但财务报表列报内容的确认要求满足价值的货币计量的可靠性。除恒定资源外,其他各种资源均有可能满足确认的条件,企业应当根据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判断,同时,企业应对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变动予以确认。(3)在企业会计意义上的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应当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的量化,而不应当考虑资源的外溢效益,其价值计量可以采用-般的估值技术中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方法。应当在基本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情况下对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效用损失及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减值进行计量,应当将能够可靠计量的资源效用损失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4)确认为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自然资源,满足计量可靠性的应当进入企业的账簿体系进行核算并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企业经营中的非耗竭自然资源,需要区分长期使用权和短期使用权分别进行核算。属于一次性支付款项并取得-定期限使用权的非耗竭自然资源作为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处理,但需要按照实际年限对其进行摊销;取得具有长期使用权的非耗竭自然资源作为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处理,不进行摊销,只是依据其效用损失和减值发生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后续计量与核算,但当其被消耗性利用时,应当结转其账面价值。(5)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当包括资源的流量与存量状况、资源的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与政策、法律的变动情况,既要披露非耗竭自然资源的实物量信息,也要披露价值量信息。披露模式上应当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同时采用分层报告模式将非耗竭自然资源的信息按照其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程度,区别不同的披露层次,有的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有的以资源报告的形式在财务报告的其他部分作为表外信息披露。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1 引言  13-27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5
  1.2 研究意义与立题依据  15-18
  1.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及评述  18-22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8-21
    1.3.2 研究状况评析  21-22
  1.4 研究目标  22-23
  1.5 研究内容框架  23-24
  1.6 本研究的理论依托  24-27
    1.6.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26
    1.6.2 资源经济学  26
    1.6.3 环境经济学  26-27
2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的理论界定  27-71
  2.1 非耗竭自然资源的界定  27-55
    2.1.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27-30
      2.1.1.1 自然资源的概念  27-29
      2.1.1.2 自然资源的特征  29-30
    2.1.2 自然资源的分类  30-38
      2.1.2.1 自然资源的分类  30-35
      2.1.2.2 自然资源耗竭与非耗竭的讨论  35-38
    2.1.3 非耗竭自然资源的分类  38-45
      2.1.3.1 非耗竭自然资源的一般分类  38-42
      2.1.3.2 会计学中的非耗竭自然资源  42-45
    2.1.4 各类别非耗竭自然资源的界定与分析  45-55
      2.1.4.1 森林资源界定与分析  45-47
      2.1.4.2 土地资源  47-49
      2.1.4.3 自然旅游资源  49-50
      2.1.4.4 海洋资源  50-52
      2.1.4.5 水资源  52-54
      2.1.4.6 生物资源  54-55
  2.2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研究之必要性  55-63
    2.2.1 规范企业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管理业务的需要  55-58
      2.2.1.1 资源基本情况  56-57
      2.2.1.2 行业分布情况  57-58
    2.2.2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准则体系的需要  58-62
      2.2.2.1 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规范的现状  58-60
      2.2.2.2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实践评析与启示  60-62
    2.2.3 深化自然资源会计核算理论探索的需要  62-63
  2.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的理论  63-71
    2.3.1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目标  63-68
      2.3.1.1 受托责任观  64-65
      2.3.1.2 决策有用观  65-66
      2.3.1.3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权衡  66-68
    2.3.2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68-71
3 非耗竭自然资源的权利及其经济业务活动  71-91
  3.1 非耗竭自然资源的权利  71-85
    3.1.1 产权及自然资源产权的特征  71-73
      3.1.1.1 产权的含义与意义  71-72
      3.1.1.2 自然资源产权的特殊性  72-73
    3.1.2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  73-76
      3.1.2.1 我国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模式  73-75
      3.1.2.2 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特点  75-76
    3.1.3 我国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76-79
      3.1.3.1 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内涵  76-77
      3.1.3.2 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现状  77-79
    3.1.4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79-80
    3.1.5 我国非耗竭自然资源的权利分析  80-85
      3.1.5.1 生物性非耗竭自然资源的权利  81-82
      3.1.5.2 非生物性非耗竭自然资源  82-84
      3.1.5.3 非耗竭自然资源的长期使用权与短期使用权分析  84-85
  3.2 非耗竭自然资源经济业务活动  85-91
    3.2.1 非耗竭自然资源取得业务  85-87
      3.2.1.1 非耗竭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  85-86
      3.2.1.2 非耗竭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  86-87
    3.2.2 非耗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业务  87-89
      3.2.2.1 非耗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业务  87-88
      3.2.2.2 非耗竭自然资源开发的特点  88-89
    3.2.3 非耗竭自然资源交易与流转业务  89-91
4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确认  91-119
  4.1 会计确认的一般理论分析  91-100
    4.1.1 会计确认的含义  91-92
    4.1.2 会计确认的内容  92-97
      4.1.2.1 会计确认的范围  93-96
      4.1.2.2 会计确认的时机问题  96-97
    4.1.3 会计确认的标准  97-100
  4.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学界定  100-107
    4.2.1 资产的一般释义与讨论  100-104
      4.2.1.1 资产含义辨析  100-103
      4.2.1.2 资产的特征  103-104
    4.2.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含义  104-105
    4.2.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特征  105-106
      4.2.3.1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自然属性  105
      4.2.3.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属性  105-106
      4.2.3.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法律属性  106
    4.2.4 资产与资源的关系  106-107
  4.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确认研究  107-119
    4.3.1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确认的条件  107-110
      4.3.1.1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确认的条件  107-109
      4.3.1.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进入财务报表的确认  109-110
    4.3.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初始确认  110-114
      4.3.2.1 恒定资源的确认  110
      4.3.2.2 农用土地资源的确认  110
      4.3.2.3 生物资源的确认  110-111
      4.5.2.4 水资源的确认  111-112
      4.5.2.5 海洋资源的确认  112-113
      4.3.2.6 森林资源的确认  113
      4.3.2.7 自然景观资源的确认  113-114
    4.3.3 非耗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支出资本化问题的讨论  114-116
    4.3.4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变动的确认  116-119
5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计量  119-147
  5.1 非耗竭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119-126
    5.1.1 价值与价值论  119-122
    5.1.2 非耗竭自然资源价值论与价值体系  122-125
    5.1.3 自然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与模型概要分析  125-126
  5.2 会计计量的一般理论分析  126-134
    5.2.1 会计计量的含义  126-127
    5.2.2 会计计量的要素  127-128
    5.2.3 会计计量属性及其选择  128-134
      5.2.3.1 会计计量属性  128-130
      5.2.3.2 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进一步讨论  130-132
      5.2.3.3 会计计量选择的影响因素  132-134
  5.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计量  134-143
    5.3.1 会计计量中的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  134-137
    5.3.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计量  137-142
      5.3.2.1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初始计量  137-139
      5.3.2.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后续计量  139-140
      5.3.2.3 非耗竭自然资源价值变动损失或损耗的计量分析  140-142
    5.3.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  142-143
      5.3.3.1 市场法  142
      5.3.3.2 收益法  142
      5.3.3.3 成本法  142-143
  5.4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的计量  143-147
6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  147-163
  6.1 上市公司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分析  147-150
    6.1.1 上市公司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情况  147-149
      6.1.1.1 土地资源会计核算情况  147
      6.1.1.2 生物资源会计核算情况  147-148
      6.1.1.3 自然景观资源会计核算情况  148-149
      6.1.1.4 海洋资源会计核算情况  149
      6.1.1.5 水资源会计核算情况  149
    6.1.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49-150
  6.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  150-152
    6.2.1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150-151
    6.2.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基本原则  151-152
  6.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框架  152-163
    6.3.1 国际上相关准则的对比分析  152-153
      6.3.1.1 国际会计准则  152-153
      6.3.1.2 香港的会计准则  153
    6.3.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模式  153-158
      6.3.2.1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  153-155
      6.3.2.2 会计科目设计  155-158
    6.3.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具体业务的核算  158-163
      6.3.3.1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取得的核算  158-159
      6.3.3.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活动的核算  159
      6.3.3.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改造、保护业务的核算  159-160
      6.3.3.4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减少的核算  160
      6.3.3.5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变动的核算  160-161
      6.3.3.6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短期使用权的核算  161-163
7 非耗竭自然资源的会计信息披露  163-185
  7.1 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理论  163-169
    7.1.1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163
    7.1.2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63-166
    7.1.3 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166-168
    7.1.4 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  168-169
  7.2 上市公司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169-174
    7.2.1 上市公司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169-173
      7.2.1.1 农用土地资源信息披露情况  169-170
      7.2.1.2 生物资源信息披露情况  170-171
      7.2.1.3 自然景观资源信息披露情况  171-172
      7.2.1.4 海洋资源信息披露情况  172
      7.2.1.5 水资源信息披露情况  172-173
    7.2.2 上市公司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73-174
  7.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信息披露的模式  174-185
    7.3.1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174-176
    7.3.2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理论选择  176-181
      7.3.2.1 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简述  176-178
      7.3.2.2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原则  178-179
      7.3.2.3 影响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选择的因素  179-180
      7.3.2.4 非耗竭自然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选择  180-181
    7.3.3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财务报表列报  181-183
      7.3.3.1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列报  181-183
      7.3.3.2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在附注中的披露  183
    7.3.4 非耗竭自然资源资产的表外信息披露  183-185
      7.3.4.1 表外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83-184
      7.3.4.2 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  184-185
8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85-189
  8.1 研究结论  185-187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87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87-189
参考文献  189-195
作者简介  195-197
导师简介(一)  197-199
导师简介(二)  199-201
获得成果清单  201-203
致谢  203

相似论文

  1. 企业合并中会计和税务处理的差异及税收筹划研究,F233
  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年报信息修正关系的研究,F832.51;F224
  3. 独立董事监督力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F275;F224
  4.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F205
  5.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中问题及对策,F233
  6. 基于风险管理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会计研究,F810.6
  7. 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F235
  8.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经济学分析,F233
  9. 产权视角下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F233
  10. 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学的研究,F233
  11.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F810.6
  12. 论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F235
  13. CSG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研究,F275
  1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F275
  15.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F270
  16.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F270
  17.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问题研究,F275
  18.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影响因素研究,F276.6
  1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其治理,F276.6
  20. 兰州大学会计核算中心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G647.5
  21.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27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各种企业经济 > 公司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