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肿瘤克隆起源之争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研究

作 者: 王伟斌
导 师: 滕理送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肿瘤学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基因突变 BRAFV600E突变 肿瘤克隆起源 BRAFV599Ins突变
分类号: R736.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人类新发恶性肿瘤的1%。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最新的Cancer Statistics,2009数据显示,美国甲状腺癌数以每年6.2%速度递增,首次超过卵巢癌发病率成为女性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包含一系列高发的分子遗传学事件,如甲状腺滤泡状癌中的RAS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部分甲状腺腺瘤相关的RET/PTC基因重排、以及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中常见的p53基因突变等。BRAF基因突变是近年来在甲状腺癌研究领域最突出的进展之一,其主要的突变方式是发生在15号外显子的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平均发生率为44%。研究表明,BRAFV600E突变是甲状腺癌发生早期的分子遗传学事件,与肿瘤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等都有显著的统计学关联,在临床上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运用前景。国内研究仅停留在较小样本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上,尚无大样本研究队列(超过200例)和长时间临床随访来研究BRAFV600E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甲状腺癌的发生情况及预后价值。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临床特征之一是病灶多发,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从18%-87%不等,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通常被认为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初次治疗后局部复发率高有密切关联。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同时性或异时性),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多灶癌,其克隆起源尚未被报道过,该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也未被重点研究过。第一部分BRAF基因突变在我国甲状腺癌人群中的研究目的:研究BRAF基因突变在我国甲状腺癌人群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其在预测疾病复发和生存中的价值。方法:建立我院十年甲状腺癌数据库(含甲状腺癌1006例),进行中位时间6年的电话随访和信访(最短2.5年,最长13.5年)。入组BRAF基因研究队列含甲状腺癌220例(乳头状癌208例、滤泡状癌8例、髓样癌1例、未分化癌3例),良性甲状腺病变46例。在比较并优化石蜡组织基因组DNA抽提方法的基础上,以直接测序法检测BRAF基因15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BRAFV600E突变)。结果:BRAFV600E突变集中发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突变率55.3%(115/208);在甲状腺癌的其他病理类型及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统计学分析发现BRAFV600E突变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P=0.004);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该突变与疾病总生存率接近统计学差异(P=0.068)。结论:BRAFV600E突变在我国甲状腺癌人群同样集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且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另外该突变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不良相关。第二部分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克隆起源研究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同时性双侧病灶及异时性复发病灶之间的克隆起源。方法:入组25对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22对同时性的双侧病灶和3对异时性的复发病灶)以及15个转移淋巴结。以手工显微微切割肿瘤组织,从石蜡组织抽提基因组DNA;运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成对病灶之间的BRAF基因状态;联合更为准确的X染色体失活分析技术判断肿瘤克隆起源。结果:21对病例的62个病灶获得合格的DNA样品,18对病灶(18/21,85.7%)的BRAF基因状态完全一致,其中BRAF基因突变组12对、BRAF基因野生型组6对。18例女性病例中的11对病灶适合作X染色体失活分析,9对双侧病灶(9/11,81.1%)的X染色体失活形式相同。BRAF基因突变比较和X染色体失活分析在判断肿瘤克隆起源结果上一致性好(Chi-Square, two-sided P= 0.026;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test, r= 0.671)。结论:基于甲状腺癌发生相关的BRAF基因突变比较与胚胎时期就已确立的X染色体失活技术的联合,本研究首次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双侧病灶(同时性和异时性)系同一克隆起源,肿瘤腺内播散可能是双侧甲状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一发现为临床进一步认识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合理治疗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提供重要依据。第三部分新型BRAF基因插入突变的初步研究目的:在双侧甲状腺癌克隆起源研究中,我们通过测序筛查发现了一例极为罕见的插入型BRAF基因突变——BRAFV599Ins突变,该突变仅在一例意大利人群的甲状腺癌病人中被报道过。本部分研究拟初步探索该插入型突变可能获得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检测该患者所有病灶的BRAF基因突变情况,以TA克隆确认该突变类型。构建该罕见插入型BRAF基因突变(BRAFV599Ins突变)以及常见的BRAFV600E突变和BRAF基因野生型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48小时后,检测BRAF蛋白及下游ERK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ST-8法(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TA克隆并测序验证BRAFV599Ins突变为1795位碱基前插入GTT三个碱基。瞬时转染293细胞后,BRAFV599Ins突变和BRAFV600E突变都明显激活下游ER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计数显示S期比例增高,细胞增殖实验也提示增殖活性增强。结论:新型BRAF基因插入突变具有与BRAFV600E突变类似的功能,属于功能获得型突变。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10
英文摘要  10-14
全文技术路线  14-15
英文缩略词表  15-16
目次  16-18
正文  18-131
  第一部分 BRAF基因突变在我国甲状腺癌人群的研究  18-66
    引言  18-21
    1 材料和方法  21-33
    2 结果  33-51
    3 讨论  51-58
    4 结论  58-59
    5 参考文献  59-66
  第二部分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克隆起源研究  66-103
    引言  66-69
    1 材料和方法  69-79
    2.结果  79-95
    3 讨论  95-98
    4 结论  98-99
    5 参考文献  99-103
  第三部分 新型BRAF基因插入突变的初步研究  103-131
    引言  103-105
    1 材料和方法  105-117
    2 结果  117-125
    3 讨论  125-127
    4 结论  127-128
    5 参考文献  128-131
综述一 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131-137
综述二 克隆起源之争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137-145
作者简历  145

相似论文

  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3. 迟发的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与CRX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R774.1
  4. 温度影响体外培养大鼠精原细胞SCF/c-kit增殖通路及细胞周期,R698
  5. 甲状腺癌HER-2基因表达及其影响因素,R736.1
  6.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R736.1
  7.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CHST6基因突变及组织病理学研究,R772.2
  8. 中国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IGT/IFG患者患者成对盒基因6基因突变/变异的筛查,R587.1
  9. Galectin-3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载量的关系,R737.33
  10. YAP和Survivin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清CA125水平的关系,R737.31
  1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的研究,R554.6
  12. 青岛地区乙肝病毒BCP基因突变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R512.62
  13. 启东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变异与肝癌发生关系的研究,R735.7
  14.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RAD基因的突变研究,R758.5
  15. PAX9和MSX1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先天缺牙患者中的表达,R783
  16. 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与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分析,R692.3
  17. HPV、CylinD1、p15、EGFR和Bax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9.62
  18. 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及TET2基因突变分析及意义,R733.3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KN2A/p14ARF、MSX1、CALCA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6.1
  20.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R737.33
  21. 粤北瑶族地区HPV感染亚型分布研究,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内分泌腺肿瘤 > 甲状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