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作 者: 王清山
导 师: 王训练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清水洼陷 隐蔽油气藏 地质勘探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水洼陷是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较大的生油洼陷,具有巨大的生油潜力和储油能力。论文综合运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测井资料校正以及地震反演等方法,对清水洼陷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发现断层近50条、圈闭32个,新增加圈闭面积6.11km2,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认识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的地质构造和油气储量。取得如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内目的层段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于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的早、中期,以沿断层面滑动的垂直运动为主,走向主要为东西或近东西向,断裂南倾,同生断裂比较发育,在断裂的下降盘易形成同生构造。沙一、二段的构造格局总体上表现为由北向南倾伏的斜坡,南北高差近两千米。以F1断裂为界,可将研究区分成两个构造区划:北部断块区和南部斜坡带。2、研究区内新生界沉积较厚,而且各组段储层沉积特征鲜明,成藏条件优越,油源充足,储层发育,盖层稳定,具备畅通的运移通道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3、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及地震属性提取方法在三维地震储层中预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预测结果也得到了钻井的证实。4、马圈子南部油田与双台子东部油田紧邻清水生油洼陷,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建议对马圈子南部地区及双台子东部地区进行连片地震解释,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有利储油构造。5、在研究区南部发育有许多类似三角洲前积的沉积体。建议在研究区开展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储层预测为手段的隐蔽圈闭研究,可能会开拓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引言  9-14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9-10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0-12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2-14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14-24
  2.1 构造位置及地质演化  14-19
    2.1.1 烃源岩特征  15-16
    2.1.2 地层特征  16-19
  2.2 沉积特征及成藏条件  19-24
    2.2.1 沉积条件  19-22
    2.2.2 圈闭条件  22-24
第三章 构造特征及沉积特征  24-63
  3.1 小波变换处理  24-26
    3.1.1 基本原理  24-25
    3.1.2 基于小波变换的提高信噪比,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25-26
  3.2 地震反射层系划分及标定  26-30
    3.2.1 层位标定  26-30
  3.3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方法  30-34
    3.3.1 断层解释  30-31
    3.3.2 层位对比追踪解释  31-32
    3.3.3 成图速度分析与求取  32-34
  3.4 断裂特征  34-40
    3.4.1 构造发育史  34-35
    3.4.2 构造演化及沉积特点  35
    3.4.3 断裂发育特征  35-40
  3.5 构造特征  40-43
  3.6 沉积特征  43-52
    3.6.1 沉积背景  43-44
    3.6.2 物源方向  44
      3.6.2.1 重矿物组合及其反映的物源方向  44
      3.6.2.2 砂岩百分含量及所反映的物源方向  44
    3.6.3 沉积相标志  44-48
      3.6.3.1 古生物标志  44-45
      3.6.3.2 岩石相类型及其特征  45-46
      3.6.3.3 沉积环境标志  46
      3.6.3.4 电性曲线特征  46-47
      3.6.3.5 粒度特征  47-48
    3.6.4 沉积微相划分及其分布特征  48-52
  3.7 圈闭特征  52-63
    3.7.1 马深1 井区沙三段内部圈闭  53-57
      3.7.1.1 马深1 井沙三段气层顶面(qd)  55-56
      3.7.1.2 马深1 井沙三段气层底面(qb)  56-57
    3.7.2 复合圈闭  57-60
    3.7.3 东营组东二段断鼻圈闭  60-63
第四章 三维地震储层预测  63-77
  4.1 波阻抗反演原理  63-65
  4.2 反演方法选取与实现措施  65-67
    4.2.1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65-66
    4.2.2 地震资料加密采样  66
    4.2.3 测井资料精细校正  66
    4.2.4 子波提取  66
    4.2.5 储层标定  66-67
    4.2.6 反演剖面色标选定原则  67
  4.3 测井分析  67-68
  4.4 波阻抗储层反演  68-70
  4.5 储层预测  70-77
    4.5.1 地震精细解释  71-73
    4.5.2 储层预测  73-77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77-83
  5.1 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  77-81
    5.1.1 东营组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  77-78
    5.1.2 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  78-79
    5.1.3 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  79-81
  5.2 储层的“四性”特征  81-83
    5.2.1 东营组储层的“四性”特征  81
    5.2.2 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的“四性”特征  81-82
    5.2.3 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的“四性”特征  82-83
第六章 成藏分析与井位部署  83-105
  6.1 成藏分析  83-86
    6.1.1 油源条件  83-84
    6.1.2 储层条件  84-85
    6.1.3 盖层条件  85
    6.1.4 圈闭条件  85-86
    6.1.5 油气运聚及保存  86
  6.2 井位部署  86-105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05-106
致谢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13

相似论文

  1.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P618.130.08
  2. 歧口凹陷斜坡区隐蔽油气藏勘探与预测技术研究,P618.13
  3. 地矿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P628
  4. 焉耆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P618.13
  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惠民凹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研究中的应用,P539.2
  6.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运聚规律研究,P618.13
  7. 陆相地层隐蔽油气藏研究,P618.13
  8. 古龙地区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P618.13
  9.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隐蔽油气藏识别与预测,P618.13
  10. 准噶尔盆地中部区块成藏动力系统研究及勘探目标评价,P618.13
  11. 黄骅坳陷隐蔽油气藏研究与实践,P618.13
  12. 静北地区Es_4-Es_3~4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勘探目标选择,P539.2
  13. 辽河西部凹陷鸳鸯沟地区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P618.13
  14.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生物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P618.13
  15. 山寨煤矿开采地质环境评价,P618.13
  1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头屯河组隐蔽油气藏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17. 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集相预测,P618.13
  18. 辽河西部凹陷坡洼带隐蔽油气藏预测方法研究,P618.13
  19. 水域瞬变电磁法的研究与应用,P631.325
  20.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勘探,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