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8-9世纪唐罗日地方涉外权力的增强与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作 者: 车垠和
导 师: 陈尚胜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淄青平卢节度使 清海镇 大宰府 民间贸易 东亚贸易圈
分类号: K2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东亚贸易圈的形成,是以东亚商人为主导的民间贸易得到蓬勃发展的标志,是东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变化。本文从分析8世纪至9世纪唐、新罗、日本三国国内外形势变化入手,探讨东亚贸易圈的形成时间及其原因。本文试图阐明以下重点问题。第一,这一期间,唐、新罗、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有何变化,给三国国内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第二,这一期间,唐、新罗、日本之间外交关系有何变化,对三国国内及国际政局产生了何种影响;第三,这一期间,地方权力的变化带来了何种影响,尤其是位于地方沿海地区的唐朝淄青平卢节度使、新罗清海镇和日本大宰府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以及对民间贸易的发展有何作用和影响。本文以唐朝淄青平卢节度使、新罗清海镇和日本大宰府为分析的基本框架,对这段时期三国国内、国际形势及其中之淄青平卢节度使、清海镇和大宰府的演变进行考察,从而探讨了它们的变化与民间贸易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东亚贸易圈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提出相关问题。共分为三节,分别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其现实意义,并对中国、韩国、日本史学界在此问题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为本文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第二章至第四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分析了在8至9世纪期间唐朝淄青平卢节度使、新罗清海镇和日本大宰府从设立到成长、发展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民间贸易发展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二章主要针对淄青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家族经营的商贸活动展开讨论。分析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大变革时期,淄青平卢节度使从平卢军到平卢节度使再成为割据藩镇的背景和变化过程,从而阐述了李正己家族盘踞在今山东地区约55年间相继经营商贸活动的情况,这为9世纪唐、新罗、日本三国民间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第三章重点探讨了清海镇大使张保皋的海上贸易活动。本章通过对当时新罗国内社会形势及外交关系变化的考察,从而探讨了从清海镇设置至形成海上势力的过程及张保皋能够得到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历史背景。尤其对张保皋在唐和日本两国所利用的海上贸易基地进行分析,阐明了张保皋所展开的海上贸易,是在李正己统治山东时期民间贸易发展基础上将新罗与唐之间的贸易延伸到日本进行的三国贸易,是李正己家族贸易活动的延续和扩展。第四章通过对日本大宰府的演变过程的考察,探讨了大宰府得到贸易方面权力的原因及其与东亚民间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章还将大宰府作为考察东亚商人对日贸易的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对日贸易的主导权在新罗商人与唐商人之间的交替过程及其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唐商人代替新罗商人掌握东亚贸易主导权,是受到新罗商人进行的民间贸易发展的刺激及日本对唐商人、新罗商人所采取的不同政策的结果。第五章结论部分在对上述三国地方机构的演变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之放在这一时期由唐、新罗、日本共同形成的东亚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阐述了这一时期东亚三国共同出现的时代特征,从而归纳了东亚贸易圈形成之际具有的基本特征,由此阐明了东亚贸易圈最迟也在9世纪已开始形成,并证明了东亚贸易圈是由民间贸易发展而形成的,而不是朝贡贸易的延续或扩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导论  12-24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2-13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13-20
  第三节 本文中所使用的史料、研究方法及其范围  20-24
第二章 唐朝淄青平卢节度使涉外权力的成长  24-69
  第一节 唐朝淄青平卢节度使的设置与权力膨胀  24-34
  第二节 淄青平卢节度使身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  34-53
  第三节 李正己家族的商贸活动与登州奴牌市场  53-67
  小结  67-69
第三章 新罗清海镇海上权力的形成  69-121
  第一节 新罗贵族分裂与地方豪族势力的抬头  69-74
  第二节 张保皋与清海镇的设置  74-88
  第三节 张保皋主导的海上贸易  88-119
  小结  119-121
第四章 日本大宰府主持唐商贸易局面的形成  121-153
  第一节 早期中日往来航路与博多港  121-124
  第二节 大宰府的设置及职掌  124-142
  第三节 大宰府与唐船贸易  142-152
  小结  152-153
第五章 结论──8-9世纪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153-165
  第一节 东亚贸易圈形成的要素及其影响  153-157
  第二节 东亚贸易圈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  157-162
  第三节 “朝贡体系”论不能说明东亚贸易网络的形成  162-165
参考文献  165-180
致谢  180-18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181-18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82

相似论文

  1. 滇缅公路与战时云南社会变动,K265
  2. 中俄民间贸易研究:历史、未来,F752.7
  3. 商代商品贸易探讨,K223
  4. 清代中国与暹罗的贸易,K249
  5. 古代中日民间贸易述论,K207
  6. 美国对中日第四次民间贸易的影响,K153
  7. 中日关系中的LT贸易,D829.313
  8. 试论九世纪东亚的海上通交,K302
  9. 清前期甘宁青区域的商业贸易,F729.4
  10. 19世纪中暹海上民间贸易的初步分析,K25
  11. 中国共产党对日“民间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1952—1962),D829
  12. 美国的冷战战略与日中贸易关系(1948-1958年),K153
  13. 二战后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研究,F752.9
  14. 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K248
  15. 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F752.9
  16.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17.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18. 唐后期皇位继承问题研究,K242
  19. 唐、五代藩镇孔目官研究,K242
  20. 隋唐时期荒政研究,K242
  21. 隋唐科技教育研究,K24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唐(618~90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