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行星际扰动与对地效应的统计分析和模式研究

作 者: 张莹
导 师: 冯学尚;魏奉思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专 业: 空间物理
关键词: 共转相互作用区(CIR) 日冕物质抛射(CME)/耀斑 行星际激波 预报方法 磁暴
分类号: P3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太阳瞬变活动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和射电爆发等,以及冕洞太阳风高速流是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是造成行星际扰动及相应地磁扰动的主要原因,对日地空间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借助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和相应地磁扰动的相关性及相关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Hakamada-Akasofu-Fry(HAF)太阳风模型,通过比较有无爆发事件发生时的模拟结果,首次区分了第23太阳周(1996~2005)的三种行星际结构:“纯”-共转相互作用区(CIR),CIR与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的相互作用结构和“纯”-ICME。在此基础上对CIR的重现型地磁活动;CIR与激波、磁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其结果如下:(1)在第23太阳活动周共识别了157个CIR事件,大部分事件发生在下降相。(2)引入相邻卡林顿周的Kp指数的相关系数( CCKCCR )来反映地磁活动的重现性程度。CCKCCR的最大值出现在太阳活动下降相,表明重现型地磁活动在这个时期占主导地位。通过分析冕洞的纬度和CCKCCR的关系,可以看出CIR在重现型地磁活动的重要作用。(3)在1AU处,41%的CIR可以形成激波,且多为前向激波,其原因可能是:相对于背景太阳风,前向激波是远离太阳,向西且向赤道传播的,而后向激波是靠近太阳,向东且向极区传播的,因而在1AU处黄道面附近的Wind,ACE卫星观测到更多的是前向激波。(4)CIR引发的磁暴与激波没有必然联系,仅有44%与激波相伴随。(5)当Dst指数大于-100 nT时,CIR引起的磁暴的Dst指数与行星际磁场Bz,晨昏电场Ey,和太阳风-磁能耦合函数(ε)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6)由于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CIR的地磁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在二分点(春分和秋分)附近最强。这些统计结果,可以为CIR地球物理效应的中长期预报提供重要参考。建立了一种预报激波到达时间的数据库新方法。基于HAFv.1模式,利用大量虚拟事件建立一个激波渡越时间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虚拟事件的源位置,初始激波速度,发生年份以及其对应的渡越时间。只要输入太阳观测事件的源位置,初始激波速度和与第23太阳周相应的发生年份,就可以在数据库中迅速查找到该事件所对应的激波到达时间。对于1997年2月到2002年8月间的130个历史激波事件的预报试验表明数据库方法的预报能力并不亚于STOA、ISPM、HAFv.2模型,从而显示了该模型在空间天气实时预报中所具有的潜力。另外,由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我们选取了23个其他太阳活动周的事件,尝试用该数据库进行预报,也得到了较好的预报结果。这表明,该数据库方法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太阳周。然而,该数据库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源表面磁场的短期变化,致使大尺度日球电流片位形以及背景太阳风结构等都有所偏差,使得该方法的预报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另外,为了简单起见,该数据库方法向其它太阳周的拓展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太阳活动周的相位对应。这些因素将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考虑。目前的工作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迅速预报激波到达时间的新方法。给出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的两种一维数值模型:一种是基于一维流体方程,采用Roe格式建立起来的激波扰动的传播模型(称之为1D-HD模型);另一种是采用时空守恒元和解元( CE/SE )方法建立起来的一维磁流体(MHD )激波传播模型(称之为1D-MHD(CE/SE)模型)。选取了一定的激波样本事件,对激波到达地球轨道附近的传播时间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报结果与STOA,ISPM,HAFv.2以及SPM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的预报精度与其它模型相比基本相当。表明这两种模型在空间天气的激波到达时间的预报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两个模型虽然是简单的一维数值模型,但却可以达到迅速预报激波到达时间的目的,而且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改进,期望可以对激波能否到达1AU及地球轨道给出判断。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9
第一章 绪论  19-45
  1.1 太阳风  20-21
  1.2 太阳活动  21-31
    1.2.1 耀斑  22-23
    1.2.2 日冕物质抛射  23-27
    1.2.3 太阳质子事件  27-29
    1.2.4 太阳射电暴  29-31
  1.3 行星际扰动  31-34
    1.3.1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  31-32
    1.3.2 共转相互作用区(CIR)  32-34
  1.4 磁层扰动  34-43
    1.4.1 磁暴  34-40
    1.4.2 磁层亚暴  40-43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43-44
  1.6 本章小结  44-45
第二章 三维运动学模型–HAF模型  45-57
  2.1 模型简介  45-47
  2.2 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原理  47-49
  2.3 模型的边界条件  49-51
    2.3.1 背景太阳风部分  49-51
    2.3.2 事件驱动部分  51
  2.4 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51-53
  2.5 HAF模型在太阳风预报方面的应用  53-54
    2.5.1 预报重现性太阳风结构  53
    2.5.2 预报激波到达时间  53
    2.5.3 预报行星际南向磁场B_z  53-54
  2.6 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54
  2.7 本章小结  54-57
第三章 第23太阳周的共转相互作用区和其地磁效应的统计性分析  57-77
  3.1 引言  57-58
  3.2 利用HAF 模型识别CIR  58-62
  3.3 第23 太阳周的CIR 事件的统计结果  62-63
  3.4 CIR 与地磁活动关系的统计结果  63-74
    3.4.1 CIR和Kp指数  63-64
    3.4.2 CIR 和重现型地磁活动  64-68
    3.4.3 CIR ,磁暴和行星际激波  68-70
    3.4.4 CIR 引起的磁暴与行星际南向磁场B_s ,晨昏电场 E_y 以及太阳风-磁能耦合函数ε的关系  70-71
    3.4.5 激波参数变化与Dst 指数,行星际南向磁场B_s ,晨昏电场E_y 以及太阳风-磁能耦合函数ε的关系  71-73
    3.4.6 CIR 地磁活动的季节效应  73-74
  3.5 总结与讨论  74-77
第四章 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的数据库方法  77-101
  4.1 引言  77-78
  4.2 物理预报模型  78-81
    4.2.1 STOA 模型  78-79
    4.2.2 ISPM模型  79
    4.2.3 HAFv.2 模型  79-80
    4.2.4 扰动输入  80-81
  4.3 激波渡越时间数据库Database-I的建立  81-88
    4.3.1 虚拟太阳瞬时事件的定义  81-82
    4.3.2 虚拟太阳瞬时事件的激波到达时间  82-83
    4.3.3 激波渡越时间数据库Database-I  83-88
  4.4 激波到达时间数据库Database-II的建立  88-94
    4.4.1 数据库Database-I的试验性预报  88-92
    4.4.2 初始激波速度和日面经度对HAF模式的影响  92-93
    4.4.3 激波到达时间数据库Database-II  93-94
  4.5 Database-II数据库方法的预报结果及其比较  94-98
  4.6 总结与讨论  98-101
第五章 运用一维数值模型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  101-123
  5.1 引言  101
  5.2 运用一维流体模型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  101-111
    5.2.1 模型简介  101-104
    5.2.2 模拟结果  104-106
    5.2.3 预报结果  106-111
  5.3 运用一维太阳风CE/SE MHD模型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  111-121
    5.3.1 模型简介  111-117
    5.3.2 预报结果  117-121
  5.4 总结和讨论  121-123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123-131
  6.1 主要工作总结  123-126
  6.2 未来工作展望  126-131
参考文献  131-147
发表文章目录  147-148
致谢  148

相似论文

  1. 海南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P457
  2. 太阳风的地磁效应与对地球同步轨道高能电子强度影响的研究,P353
  3. 利用多卫星观测CIR事件演变的统计分析,P353
  4. 磁暴时合声波驱动的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的增强的研究,P353
  5. 电网GIC水平评估软件的设计与开发,TM769
  6. 地磁活动相关问题研究,P353
  7. 恩施山区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P457
  8. 同步轨道磁场对太阳风扰动的响应,P353.8
  9. 行星际激波传播时间的预测研究,P353
  10. 基于双星计划TC-1卫星观测的近地磁尾动力学研究,P353
  11. 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作用的全球MHD数值模拟,P352
  12. 西安市大气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研究,X51
  13. 利用地基GPS网研究和监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及应用,P352
  14. 考虑海岸效应因素的电网GIC算法的研究,P318.22
  15. 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地磁扰动预报方法研究,P353
  16. 磁层相对论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观测和理论研究,P353
  17. 双星计划TC-2中性原子成像仪对磁暴环电流离子全球演化的探测及分析研究,P353
  18. 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建模和应用,P228.4
  19. 西安市NO_2污染气象条件及浓度预报方法研究,X16
  20. 西安市SO_2污染气象条件及浓度预报方法研究,X16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 > 外层空间日地关系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