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草茎点霉作为生物除草剂防除鸭跖草的潜力及环境生物安全评价

作 者: 谷祖敏
导 师: 纪明山
学 校: 沈阳农业大学
专 业: 有害生物与环境安全
关键词: 真菌除草剂 鸭跖草 草茎点霉 致病力 真菌毒素
分类号: R28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大田中发生严重的鸭跖草为靶标,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鸭跖草叶片上分离筛选出对鸭跖草致病力强,对大多数作物安全的草茎点霉SYAU-06菌株。通过对SYAU-06活体菌株的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侵染影响因子和毒素的除草活性、提取工艺、作用机理、生物安全性、分离提纯技术研究以及结构解析,从活体菌株和毒素两个方面系统评价了SYAU-06菌株防除鸭跖草的潜力,为鸭跖草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1.对鸭跖草病原真菌进行了筛选。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的鸭跖草叶片上共分离到7种植物病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分别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突脐蠕孢(Exserohilum sp.),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灰梨孢霉(pyricularia grisea)。分离到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经致病力和安全性测定显示,草茎点霉对鸭跖草的致病力最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5.67%和76.42,对大多数作物安全,仅对玉米幼苗造成轻微伤害,而不影响其生长发育;新月弯孢、平脐蠕孢、突脐蠕孢、胶孢炭疽菌、梨孢霉对鸭跖草的致病力较低,病叶率低于50%,病情指数小于20;交链格孢菌接种鸭跖草后病叶率60%,病情指数21.14,但中度侵染水稻和玉米。通过测定菌株28SrDNA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有4个草茎点霉菌(P.herbarum)序列与01菌株的相似性达98%以上,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01菌株为草茎点霉。通过单孢分离从不同地区的鸭跖草叶片上共获得11株草茎点霉,比较了不同分离菌株在培养特征、致病性、产毒能力方面的差异并运用RAPD方法分析了不同菌株的遗传差异。从本溪地区分离的SYAU-06菌株在生长速度、产孢量和产毒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SYAU-06菌株寄主范围测试表明在供试的7科18种大田作物和蔬菜中仅玉米和高粱叶片有轻微的伤害反应,在供试的14科27种杂草中,对鸭跖草高度敏感,对苋科的反枝苋、凹头苋和藜科的藜轻度敏感。从致病力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选择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作为生物除草剂的候选菌,评价其对鸭跖草的除草潜力。2.系统研究了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生物学特性和与农药的相容性。最适合草茎点霉SYAU-06菌株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鸭跖草汁+葡萄糖培养基;最适合的碳源为乳糖和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8。最适合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形成分生孢子器的培养基为玉米粉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8,而且光照有利于产孢,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分生孢子器的形成。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加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蔗糖可促进分生孢子萌发。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12种农田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杀虫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最好,杀菌剂与SYAU-06菌株完全不相容,除草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介于杀虫剂和杀菌剂之间。3.明确了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的侵染过程。通过显微和超微观察发现草茎点霉菌丝体接种2h细胞分裂尚未开始,接种6h菌丝顶端出现分枝,接种8h形成附着胞,接种12h通过表皮细胞中间、细胞间隙和气孔侵入叶片,接种24h叶片表皮细胞下可见到大量菌丝。4.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3项指标为原则,从生防真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杂草的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研究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发病的影响因子。在相同接种浓度下菌丝体对鸭跖草的侵染力最强,发病时间最早,其次是分生孢子,侵染力最弱的接种物是厚垣孢子。利用草茎点霉SYAU-06菌株成功控制鸭跖草危害,菌丝体的接种浓度要高于107mf·mL-1,培养时间控制在7-9d,寄主植物鸭跖草处于3叶期前。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湿度保持在80%以上,接种后保湿时间至少需要48h,加入吐温-80和葡萄糖明显提高了生防菌的致病作用。保湿期的光照情况影响病害发生程度,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5.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测定参数,明确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病斑面积6.53mm2。粗毒素杀草谱和对作物安全性测试结果为鸭跖草和藜对毒素最敏感,伤害反应为4级,反枝苋和虎尾草伤害反应分别为3级和1级;玉米和高粱对粗毒素敏感,小麦、大豆和花生不敏感。6.系统研究草茎点霉毒素的提取方法、提取条件和毒素的稳定性。明确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产生的毒素既有胞外毒素,又有胞内毒素,且用极性中等的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大豆培养基和PSK分别是适合菌株生长和毒素分泌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确定有利于菌株产毒的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14d、培养方式为150r·min-1振荡培养。毒素稳定性测试结果为贮存时间和光照对毒素活性没有影响,但毒素对温度比较敏感。7.阐明了草茎点霉毒素的作用机理。测定了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影响,发现毒素处理后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Na+和K+的渗漏量显著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增加;经毒素处理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呼吸作用出现异常;草点霉毒素还抑制鸭跖草叶片组织中与植物抗性有关的CAT、POD、APX的活性。8.评价了草茎点霉毒素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测定了草茎点霉毒素对柞蚕的触杀毒性LC50为58775.07 mg·L-1,胃毒毒性LD50为2359.78μg·g-1,表现为低毒;对蜜蜂、赤眼蜂、蚯蚓表现安全;12h对水蚤和96h对小球藻的毒性LC50分别为3771.97 mg.L-1和14214.68 mg·L-1,表现低毒;对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没有影响。9.进行了草茎点霉毒素分离提纯技术的研究,初步明确了毒素纯品的结构。通过254nm、365nm紫外光显色和碘熏蒸显色筛选出毒素TLC适合的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的比例为(5:1:0.1)和(10:1:0.1)。利用二次硅胶柱层析和一次氧化铝柱层析得到草茎点霉毒素纯品,通过液相色谱检测纯度为97.89%。毒素组分在235nm处有最强的紫外吸收,质谱图中m/z为237.7的峰强度稳定,推测其分子量是238。红外光谱显示毒素存在-OH、-CH3、-COOH、-NO2的伸缩振动,并且存在苯环邻位取代的特征,推测除草活性组分含有邻硝基苯酸结构。

全文目录


摘要  12-15
英文摘要  15-18
前言  18-20
第一章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防除杂草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0-40
第二章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原真菌防除杂离和筛选  40-68
  第一节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离和致病力的比较研究  40-52
    1 材料与方法  40-42
    2 结果与分析  42-51
      2.1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42-50
      2.2 鸭跖草不同病原真菌对鸭跖草致病力的比较  50-51
      2.3 鸭跖草不同病原真菌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性  51
    3 小结  51-52
  第二节 草茎点霉不同菌株培养特征和致病性及遗传差异性研究  52-63
    1 材料与方法  52-55
    2 结果与分析  55-62
      2.1 草茎点霉不同菌株的分离结果  55-56
      2.2 11个草茎点霉菌株形态特征的比较  56-58
      2.3 11个草茎点霉菌株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比较  58
      2.4 11个草茎点霉菌株致病力的比较  58-59
      2.5 11个草茎点霉菌株产毒能力的比较  59-60
      2.6 11个草茎点霉菌株基因组DNA纯度和分子量的检测  60-61
      2.7 11个草茎点霉菌株RAPD分析  61-62
    3 小结  62-63
  第三节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寄主范围的测试  63-68
    1 材料与方法  64-65
    2 结果与分析  65-67
    3 小结  67-68
第三章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生物学特性和与农药相容性研究  68-86
  第一节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68-81
    1 材料与方法  68-71
    2 结果与分析  71-80
      2.1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因子  71-75
      2.2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的产孢条件  75-78
      2.3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78-80
    3 小结  80-81
  第二节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  81-86
    1 材料与方法  81-83
    2 结果与分析  83-85
      2.1 常用农药与草茎点霉菌丝的生物学相容性  83-84
      2.2 常用农药与草茎点霉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相容性  84-85
    3 小结  85-86
第四章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过程研究  86-91
  1 材料与方法  86-87
  2 结果与分析  87-90
    2.1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入过程的显微观察  87-88
    2.2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入过程的超微观察  88-90
  3 本章小结  90-91
第五章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影响因子研究  91-102
  1 材料与方法  91-94
  2 结果与分析  94-100
    2.1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不同接种体类型对鸭跖草的侵染力  94-95
    2.2 菌丝体浓度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致病的影响  95
    2.3 菌丝体培养时间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致病的影响  95-96
    2.4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对不同叶龄鸭跖草的致病力  96-97
    2.5 环境因素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引致鸭跖草发病的影响  97-100
    2.6 介质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引致鸭跖草发病的影响  100
  3 本章小结  100-102
第六章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和提取工艺研究  102-119
  第一节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和杀草谱研究  102-109
    1 材料与方法  102-104
    2 结果与分析  104-108
      2.1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104-105
      2.2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胚根和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105
      2.3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的毒性反应  105-106
      2.4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106-107
      2.5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杀草谱和作物安全性评价  107-108
    3 小结  108-109
  第二节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109-119
    1 材料与方法  109-112
    2 结果与分析  112-117
      2.1 草茎点霉粗毒素提取方法的确定  112-113
      2.2 草茎点霉产毒条件的确定  113-116
      2.3 粗毒素稳定性的确定  116-117
    3 小结  117-119
第七章 草茎点霉粗毒素作用机理研究  119-129
  1 材料与方法  119-122
  2 结果与分析  122-127
    2.1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22
    2.2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Na~+和K~+渗漏量的影响  122-124
    2.3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MDA渗漏量的影响  124
    2.4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4-125
    2.5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  125
    2.6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CAT活性的影响  125-126
    2.7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POD活性的影响  126-127
    2.8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APX活性的影响  127
  3 小结  127-129
第八章 草茎点霉毒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129-139
  1 材料与方法  129-132
  2 结果与分析  132-137
    2.1 毒素对家蚕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132-134
    2.2 毒素对蜜蜂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134
    2.3 毒素对鱼的危害性评估  134
    2.4 毒素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134
    2.5 毒素对蚯蚓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134-135
    2.6 毒素对蚤状蚤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135-136
    2.7 毒素对小球藻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136-137
    2.8 毒素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137
  3 小结  137-139
第九章 草茎点霉毒素的纯化和结构初步解析研究  139-158
  1 材料与方法  139-145
  2 结果与分析  145-157
    2.1 毒素薄层层析展层剂的筛选  145
    2.2 胞内和胞外粗毒素活性成分的检测  145-148
    2.3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纯化  148-153
    2.4 除草毒素结构初步分析  153-157
  3 本章小结  157-158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58-168
  1.鸭跖草病原真菌的选择  158-159
  2.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159-160
  3.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因子  160-162
  4.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潜力  162-163
  5.粗毒素的提取工艺  163-164
  6.草茎点霉粗毒素的作用机理  164-165
  7.草茎点霉粗毒素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  165-166
  8.草茎点霉粗毒素的纯化和结构鉴定  166-168
参考文献  168-180
致谢  180-181
附录  181-182

相似论文

  1.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2. 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制备及其蛋白质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S816.17
  3. 花卉害虫二斑叶螨对大型真菌的毒性反应,S476
  4. 山东省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S435.62
  5. 猪流感病毒和“猪—禽”流感重配病毒的拯救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S855.3
  6. 绿僵菌对蜱致病因子的分析和初步应用,S476.1
  7. 几种鸭跖草科植物对铅胁迫的响应研究,X173
  8. 鸡舍环境中镰孢菌的种类及真菌毒素检测,S858.31
  9. 大量产小孢子核盘菌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小孢子萌发特性研究,S432.44
  10. 绿僵菌防治甘蔗螟虫的初步研究,S435.661
  11. 小麦赤霉菌FgSWI6基因调控功能以及致病性的初步研究,S435.121
  12. 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分子检测,S435.62
  13. 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病害防治的研究,S435.32
  14.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海藻糖合成代谢注释基因的功能鉴定,S432.42
  15. 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一簇与胞外多糖及致病性有关的基因的鉴定和分析,S432.4
  16. 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化学防治效果分析,S436.418
  17.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与致病相关的双组份调控系统基因的研究,S432.42
  18. 中药材甘草上污染真菌类群分析,S567.71
  19. 橘园座壳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柑桔粉虱的致病力研究,S436.66
  20.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力分化的研究,S432.4
  21. 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pp.)的种群组成及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S435.1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