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粗瓷杂器

作 者: 远宏
导 师: 何洁
学 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粗瓷杂器 民俗文化 民窑
分类号: J5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8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淄博民间陶瓷艺术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之一。淄博地区制陶历史悠久,大约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开始一直到今天,烧制陶瓷的烟火就从未中断过,这在国内各陶瓷产区亦是不多见的。历史上淄博窑有两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分别为宋金时期与近代时期。前者代表了淄博窑在制瓷工艺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与成就,而后者则是陶瓷完全走向平民化、世俗化和生活化的标志。淄博民窑陶瓷历史久远,众多的古窑址、大量的历史记载、一定数量的实物遗存,是今天的人们了解、认识淄博民窑之粗瓷杂器的主要门径。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人窥视其全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如宋信忠的《山头杂字》,以及大量的故事、传说等,是淄博民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当地民窑习俗、器物组成及用途等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如果说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粗瓷杂器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的话,那么以非实物形式存在的歌谣、故事,则使这一文化体现得以进一步升华。仅从物质方面看,什么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什么样的终端产品,这在商品流通体系极不完善的自然经济阶段尤其如此。淄博的资源禀赋,使得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烧制合用的粗瓷杂器为主,这是合乎逻辑的。但是其间的决定因素并不止是物质方面的。民间艺人在烧制粗瓷杂器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为推动窑业发展而作的官办尝试,以及茶叶末釉的恢复、红绿彩的产生等等,都是人文因素作用的结果。淄博近代民窑陶瓷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其研究的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造型、装饰及烧造工艺等技术性层面,而且应当从历史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入手,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以期全面把握其本质和内涵。这是一种整体性研究,研究的重点不仅是陶瓷器物本身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更是其人文特征。研究客体主要包括造物的特征、生产的技术水平,以及釉色、造型、装饰所展示的民俗文化特征,内容涉及社会学、文化学和艺术学诸学科。本论文以历史文献、实物遗存为依据,,从近代淄博民窑窑口入手,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近代淄博民窑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物质文化要素,它在推进现代陶瓷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等方面究竟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此前该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课题研究或能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淄博民窑陶瓷起到有益的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引言  9-24
  1.课题的缘起  9-12
  2.文献综述——既往的研究状况  12-13
  3.研究方法  13-16
  4.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16-24
第一章 淄博近代民窑形成的背景因素  24-36
  1.1 颇具特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24-28
  1.2 旷达洒脱的文化品格  28-31
  1.3 商业文明滋养下的消费习俗  31-32
  1.4 发达的民间手工业  32-36
第二章 淄博窑的历史沿革  36-48
  2.1 初始时期的陶器制造  36-37
  2.2 独具特色的建筑制陶  37-40
  2.3 独领风骚的寨里窑火  40-41
  2.4 各享其利的专业化分工  41-45
  2.5 凄风冷雨中的官办尝试  45-48
第三章 淄博民窑的制陶原料及工艺流程解析  48-60
  3.1 原料资源与分布  48-51
  3.2 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  51-52
  3.3 工艺流程  52-53
    3.3.1 坯、釉料制备  52
    3.3.2 成型工艺  52-53
  3.4 烧成工艺  53-60
    3.4.1 窑炉  54-56
    3.4.2 窑具  56
    3.4.3 装烧  56-57
    3.4.4 烧成  57-60
第四章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造型品类  60-72
  4.1 器用之上的造型理念  60-62
  4.2 生活习俗对造型的影响  62-64
  4.3 造型的主要类型  64-72
第五章 陶瓷器物中的吉祥图案及其寓意  72-81
  5.1 天人合一的吉祥理念  72-73
  5.2 陶瓷器物上的吉祥图案  73-77
    5.2.1 寓示吉祥的器物图形  74-75
    5.2.2 寓示吉祥的文字谐音  75-76
    5.2.3 寓示吉祥的器物文字  76-77
  5.3 器物图案展示手法的拓展  77-81
    5.3.1 模印法  77-78
    5.3.2 土制青花  78-79
    5.3.3 红绿彩  79-81
第六章 淄博民窑陶瓷的敬畏之心与审美之意  81-89
  6.1 鬼神崇拜的由来与表现  81-83
    6.1.1 鬼神崇拜的由来  81
    6.1.2 鬼神崇拜的表现  81-83
  6.2 民间陶瓷中的窑神崇拜  83-86
    6.2.1 热血丹心出窑神  83-84
    6.2.2 窑神崇拜的方式  84-86
  6.3 淄博民间陶瓷的审美特征  86-89
    6.3.1 健康、乐观的审美诉求  86-87
    6.3.2 率真、纯朴的审美情趣  87-89
第七章 结论  89-114
  7.1 淄博民窑及其烧制的粗瓷杂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物质文化产品  89-90
  7.2 淄博民窑陶瓷是当地民俗文化的承载物  90-91
  7.3 淄博民窑陶瓷于现代陶瓷艺术具有借鉴意义  91-93
  淄博陶瓷志 大事记  93-98
  附:淄博市古瓷窑现存情况一览表  98-101
  附山头杂字全文  101-114
参考文献  114-116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116-117
  发表的学术论文  116
  研究成果  116-117
致谢  117

相似论文

  1.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及其民俗旅游研究,F592.7
  2. 宋元磁州窑瓷枕研究,K876.3
  3. 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J826
  4. 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J825
  5. 闽北古镇峡阳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研究,F592.7
  6. 石家庄丝弦音乐研究,J825
  7. 论明代青花纹饰题材的演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K876.3
  8. 论明代陶瓷莲花纹样研究,K876.3
  9. 论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及影响,K876.3
  10. 明清景德镇民窑兔纹研究,K876.3
  11. 景德镇明末清初民窑青花艺术与八大山人绘画的比较,J205
  12. 地方民俗文化精英与民间祭祀的复兴,K892.4
  13. 明清景德镇民窑婴戏纹研究,K876.3
  14. 通过法国传教士殷弘绪两封信研究景德镇清早期民窑制瓷工艺,K876.3
  15. 明清景德镇民窑青花婴戏纹研究,K876.3
  16. 清前期景德镇民窑青花山水的写意性研究,K876.3
  17. 明代景德镇民窑鱼纹研究,K876.3
  18. 民俗文化视野下的周作人日本译作,I206.6
  19. 罗山皮影造型、色彩及文化内涵研究,J827
  20. 中日近世戏剧女角服饰研究,J816
  21. 唐宋时期湘江流域交通与民俗文化变迁研究,K892.4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 > 陶瓷、漆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