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与初步临床观察

作 者: 刘芳
导 师: 黄光英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 前列腺素 催产素受体 加压素受体 β-EP Cx 43 RNAi 雌激素 孕激素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针刺疗效 得气 手法 心理因素
分类号: R2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痛经是指女性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属祖国医学“经行腹痛”范畴。临床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据1980年的抽样调查,我国的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PD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针灸治疗PD的临床报道颇多,且疗效肯定、无任何毒副作用,说明针灸治疗PD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目前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确凿有力的实验依据。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一种新的反义基因工具,较以往的重组反义DNA、反义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效率更高,细胞内少许siRNA分子就能发挥显著基因下调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在大鼠、猴子、狗、马、羊猪等体表存在很多高电导点(低电阻点),有报道说这些低电阻点与缝隙连接的高密度分布有关。这些研究提示缝隙连接通讯可能参与经穴的信号传导。本课题前期研究工作表明,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在经线及穴位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经穴处,且针刺能明显增加Cx43在穴位处的表达,那么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对经络信号的传导有无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为进一步探讨Cx43与穴位-经络-针刺效应的相关性,以及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通过应用RNAi技术沉默针刺穴位局部Cx43基因的表达,以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模拟痛经症)为模型,观察针刺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镇痛机制。我们设计了第一部分实验方案:第一部分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第一节针刺对痛经大鼠前列腺素催产素受体加压素受体、β-内啡肽的影响及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目的:1.观察针刺对痛经大鼠前列腺素、催产素受体、加压素受体及β-内啡肽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2.探讨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针刺组(A)、针刺+干扰组(A+I)、针刺+干扰对照组(A+IC),以催产素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应用RNAi技术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取关元,双侧地机、三阴交(直刺0.5~1.0寸,每5 min顺时针和逆时针捻转30 s,平补平泻,持续30 min),在灌服已烯雌酚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天。A+I组和A+IC组,在用已烯雌酚的第5、7、9、11天于针刺穴位处,分别局部高压注射干扰质粒Plasmid-Connexin43-shRNA和阴性对照质粒Plasmid-Control-shRNA,20μg/每穴,其余处理与A组相同。末次给予已烯雌酚1 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分别应用放免法和ELISA检测血浆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前列腺素F(Prostaglandin F,PGF)的含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的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加压素受体(Vasopressin Receptor,VPR)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及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含量。结果:①N组大鼠无扭体,M组大鼠潜伏期较短,扭体次数较多,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A+I组穴位处的Cx43 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N组(P<0.05);而A+IC组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和A+IC组的大鼠扭体次数、血浆PGF水平、子宫内膜OTR、VPR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M组,扭体潜伏期、血浆PGE2水平、下丘脑、垂体、卵巢及血浆β-EP含量明显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I组与M组相比,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I组的大鼠扭体次数、血浆PGF水平、子宫内膜OTR、VPR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扭体潜伏期、血浆PGE2水平、下丘脑、垂体、卵巢及血浆β-EP含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C组与A组比较,以上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能与降低PGF,同时促进PGE2合成,降低痛经大鼠子宫内膜OTR、VP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下丘脑-垂体-卵巢和血浆的β-EP含量有关。2.RNAi沉默穴位Cx43表达后,针刺效应被抑制,表明Cx43在针刺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节针刺对痛经大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针刺对原发性痛经大鼠雌激素(Estrogen,E2)、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益母草膏组各10只,采用已烯雌酚(3 mg/kg/d)建立大鼠痛经模型。针刺组治疗同第一部分第一节,益母草膏组采用益母草膏(80 g/kg/d)灌胃治疗,2组均在灌服已烯雌酚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天。末次给予已烯雌酚1 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min内扭体数;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2、P的水平;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ER、PR的蛋白水平。结果:①模型组的大鼠扭体次数高于正常组,潜伏期低于正常组;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的大鼠扭体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潜伏期高于模型组(P<0.05);②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P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E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E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P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子宫内膜E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P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能与针刺降低痛经大鼠血清E2、子宫内膜E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血清P,子宫内膜P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第二部分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初步临床观察目的:初步了解:1.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2.探讨得气针刺疗效之间的关系;3.探讨手法与针刺疗效之间的关系;4.探讨患者的心理因素与针刺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非手法组各15例。以直观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让患者自我评价自己对针刺疗效的信任度、紧张度、痛阈值,得气程度,痛经程度。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量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 PF)测量患者的个性特征。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分数差值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信任度、紧张度、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EPQ和16 PF结果作为心理因素评价的指标。结果:①手法组治愈2人,显效2人,有效7人,无效4人,有效率为73.33%;非手法组有效4人,无效11人,有效率为26.67%。②得气与针刺治疗痛经前后程度VAS差值呈正相关(R=2.798,P=0.017)。③手法与针刺治疗痛经前后程度VAS差值有明显相关性(P<0.05)。④患者的焦虑与痛经疼痛程度VAS差值之间呈负相关性(R=-0.02,P=0.037),EPQ中患者的情绪稳定性与痛经疼痛程度VAS差值之间呈负相关性(R=-0.095,P=0.031)。结论: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针刺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得气、手法与针刺疗效有明显相关性,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性影响了针刺疗效。此结果作为初步临床研究,还需要大量样本进一步的证实。

全文目录


一、中文摘要  5-11
二、ABSTRACT  11-19
三、正文  19-64
  前言  19-22
  第一部分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22-45
    第一节 针刺对痛经大鼠前列腺素催产素受体加压素受体、β-内啡肽的影响及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  22-39
    第二节 针刺对痛经大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39-45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初步临床观察  45-54
    1.一般资料  46
    2.治疗及观察方法  46-48
    3.结果  48-50
    4.讨论  50-54
  总结  54-55
  附图  55-58
  参考文献  58-64
四、综述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和治疗进展  64-76
五、附录  76-81
  全文缩写词  76-78
  主要试剂配制  78-80
  硕博连读期间工作小结  80-81
六、致谢  81-82

相似论文

  1.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2. 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TU986.2
  3.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4.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5.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6.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7.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8.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9.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10.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11. 利用RNAi提高烟草对病毒的抗性及岷江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S435.72
  12. 牛蒡子苷提取、纯化及其对小鼠C2C12细胞生长的影响,S853.7
  13. 靶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1和ORF7 shRNA重组慢病毒的构建与鉴定,S852.65
  14. β-catenin在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S828
  15. 雌激素及chOPG对鸡胚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BGP与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S858.31
  16. 沉默BMPR-IB基因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B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S828
  17. 小剂量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探讨,R587.2
  18. 阿斯匹林、姜黄素对人HT-29、SW480细胞中β-catenin、COX-2及PGE2的影响,R735.35
  19.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20. 小鼠雌激素受体α重组腺病毒感染神经细胞及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鉴定,R363
  21. Cx-43、caspase-3、MMP-2在人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皮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R54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