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效应与演化

作 者: 胡晨光
导 师: 陈建军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聚经济圈 集聚动力 集聚效应 集聚演化
分类号: F27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发展集聚经济圈,促进产业集聚是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以往有关产业集聚的研究对于集聚经济圈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产业集聚的动力、效应与演化规律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不少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研究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动力、效应与演化规律,对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和集聚经济圈建设的实践,具重要理论价值和深远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江三角洲集聚经济圈经济近30年的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为本文研究集聚经济圈的发展、形成与演变的规律,提供了实证样本和发展典范。本文立足于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着眼区域、产业与产业集聚三者相互关系,按照区域要素优势——政府推动——内生集聚——集聚效应——动态演化这样的研究逻辑,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集聚效应与集聚演化的内在规律。论文分五个部分,共八章。以往有关产业集聚的研究,在理论界本身没有一致的框架,因而要研究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动力、效应与演化的一般规律,就必须对各种理论进行比较,发现各自研究的局限,明确研究的方向,这构成本文的第一部分,即第1章。内容包括:1.阐述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对以往有关产业集聚的原因、机制、效应、测度与演化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明确以往研究的局限;2.对在后续研究中使用的产业集聚、集聚经济圈与区域要素优势的范畴进行界定;3.阐述本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论文第二部分是关于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动力的研究,包括第2章和第3章,分别通过区域要素优势的分析框架和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源动力与外部动力。论文第三部分分析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包括第4至第5章,主要通过增长和经验实证的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地区发展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索洛剩余递增与规模报酬递减效应,以及集聚经济圈点轴增长给集聚经济圈内部带来的非均衡发展效应和产业集聚的产业绩效问题。论文第四部分从集聚经济圈整体的视角研究了经济圈产业集聚演化过程中集群产业的转型扩散,产业在集聚经济圈内部集聚竞争与转移、集聚经济圈竞争力的提升等问题,包括第6章与第7章。论文第五部分总结以往各章的研究,深化本文研究的论题,强调了本文研究对于世界各国发展集聚经济圈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中国当前正在实施的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发展战略的理论借鉴意义,构成本文第8章。本文各章在内容上相对独立,但是又具有紧密的联系。集聚动力、集聚效应、集聚演化构成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主要内容,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建立在集聚动力的基础上,产业一旦集聚就必将影响集聚经济圈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区域技术进步,改变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绩效,促成区域产业的产业演化与空间演化;在某种程度上产业集聚的产业演化与空间演化构成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的一部分。此外,考虑到各章的独立性,为了行文逻辑的紧凑和论题的突出,除去第1章和第8章,本文各章都安排了相应的引言和总结性评论部分,部分文献也存在反复引证强调,目的在于突出研究的论题。与国内外研究相比,论文的主要创新有:(1)在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方面,明确了产业集聚动力系统中的源动力与外部动力,强调了集聚经济圈要素禀赋“异质性”比较优势对产业集聚的重要作用。在产业集聚的源动力方面,在借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的源动力在于集聚经济圈区域要素优势的理论,区域要素优势以集聚区域在国内外双重开放与双重分工世界经济格局中相对于其他区域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实物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异质性”分工优势为内容,提出了要素流动“逆嵌入性”的范畴。在产业集聚的外部动力方面,基于系统的研究方法,从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政策、市场制度建设和公共投资建设四个维度,通过对政府改变集聚经济圈产业发展外在环境、发挥区域要素优势政策作用的分析,得出了政府是发挥集聚经济圈区域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促成区域产业集聚外部动力的结论。(2)在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方面,提出了分析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地区发展效应的垄断竞争增长的新增长分析框架,明确了集聚经济圈集聚地区经济发展效应的根源和促使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力量;从实证方面研究了集聚经济圈点轴增长的域内效应和增长收敛特征,研究了集聚经济圈“产业同构”的发生机理和合理性。在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地区发展效应方面,根据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结合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分析,阐述和论证了集聚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根源在于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索洛剩余增加,索洛剩余增加既构成区域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集聚力,又构成扩散力;阐述和论证了集聚区域未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观点,得出了与新经济地理学和新贸易理论先验假设不同的结论。在产业集聚的域内效应与集聚绩效方面,通过城市差距的组间分解、增长收敛和同构绩效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区差距的存在和非均衡发展是集聚经济圈点轴增长和集聚产业协调发展要求,增长收敛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产业同构”的内在机理在于集聚经济圈次区域要素禀赋的相似性、技术在次区域的扩散、分权竞争与次区域产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遵循市场机制与区域工业化进程前提的次区域“产业同构”无害。(3)在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演化方面,从产业维度,揭示了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扩散与转型的内生机制和外在诱因;从次区域空间维度,提出和论证了次区域主导产业倒U型演进的假说和提升集聚经济圈竞争力的次区域主导产业集聚论。在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产业演化方面,研究严格界定了集群产业的地理边界,通过理论、统计和数理模型的分析,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圈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来自区域内部多元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支撑;反映集聚经济圈工业化进程的多元化集群产业的竞争是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转型的内在动力,而全球化竞争仅是外在诱因。在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次区域空间演化方面,修正了区位商的统计方法,提出了“区位商——产业部门增长率”主导产业的判断方法,并提出和论证了集聚经济圈次区域主导产业倒U型演进的假说,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聚经济圈次区域主导产业集聚论:分析认为集聚经济圈次区域高速增长与产业集聚的过程就是主导产业集聚的过程,高速增长的集聚经济圈竞争力提升关键在于按次区域主导产业倒U型演进规律和次区域之间工业化进程的差异,实现主导产业在次区域之间按“雁行状态”的转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织里童装产业集聚发展研究,F426.86
  2.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G124
  3.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F279.2;F224
  4. 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625
  5. 江苏省服务产业集聚度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F224
  6. 创意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F224
  7. 温岭市制鞋产业升级路径研究,F426.86
  8. 本地市场效应与区域收入差距的研究,F224
  9.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聚作用的实证研究,F832.6;F224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F124.3;F224
  11. FDI对产业集聚作用的实证研究,F279.2;F224
  12. 京津冀区域人才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C964.2
  13. 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的研究,F224
  14. 项目管理理论在开发区产业集聚中的应用研究,F127
  15. 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F127
  16. 高技术产业集聚拉动湖北经济增长研究,F127
  17. 江苏省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427
  18. 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127
  19.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研究,F279.2
  20. 中国省际财政竞争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F812
  21. 天津FDI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F83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世界各国企业经济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