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气体燃料对内燃机燃烧过程及排放影响的机理研究

作 者: 钱叶剑
导 师: 左承基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车辆工程
关键词: 煤层气 准维双区燃烧模型 柴油废气重整 掺氢废气再循环 三维燃烧模型
分类号: TK4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1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进一步降低内燃机排放成为当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气体燃料发动机以其优良的排放、良好的经济性以及能部分替代石油资源而受到了空前重视。本文从改善燃烧降低排放的目标出发,重点研究了煤层气和氢气对内燃机燃烧过程和排放性能的影响。根据煤层气的理化性质,将S195柴油机改装成火花点火式煤层气发动机,并详细试验研究了煤层气组分变化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缩比和点火定时一定时,煤层气发动机的怠速稳定性随甲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点火定时一定时,增加压缩比对提高怠速稳定性有利;在小负荷工况下,煤层气浓度的变化对缸内压力的影响不大,但在高负荷时,最大爆发压力受煤层气浓度的影响较大。当负荷一定时,压力升高率随甲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主燃期变短。煤层气中甲烷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煤层气中惰性气体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较小。NOX排放浓度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C和CO排放随负荷和甲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MATLAB软件,模拟了燃烧室内涡流强度,并利用随机点法计算火焰相关参数,最后建立了涡流室式煤层气发动机准维双区燃烧模型;在燃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发动机主要排放(NOX、CO和HC)的预测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值的比较表明:论文建立的燃烧和排放预测模型基本合理,能较好反映煤层气发动机缸内工作过程,是研究涡流室式煤层气发动机燃烧机理的有效工具。试验研究了不同EGR率、掺氢率和掺氢EGR(HEGR)对ZS195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S195柴油机采用EGR技术后,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峰值减小,工作粗暴性有所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退化;EGR技术能显著降低NOX排放,但CO、HC和烟度排放会增加。ZS195柴油机掺氢燃烧后,随着掺氢率的增加,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峰值都会增加。掺氢燃烧会提高ZS195柴油机的热效率,经济性得到改善;掺氢燃烧可以减少HC、CO和烟度排放,但NOX排放增加;ZS195柴油机使用HEGR技术后,当EGR率一定时,随着掺氢率的增加,最大爆发压力、压力升高率峰值和放热率峰值都有所增加;ZS195柴油机使用HEGR技术后,能同时降低NOX和烟度排放,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略有改善。利用CHEMKIN软件对柴油废气重整反应进行了化学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有无催化剂,重整器入口温度是影响柴油重整反应的主要因素。没有催化剂时入口温度在900K以上重整反应才能开始,反应速率慢,重整产物中H2和CO的体积分数少。有催化剂时入口温度在600K以上重整反应即可进行,反应速率快,重整产物H2和CO的产量大。没有催化剂时,柴油废气重整反应是吸热反应,水蒸汽重整反应和水煤气反应是主要反应,氧化反应是次要反应。有催化剂时,柴油废气重整反应是放热过程,放热量主要由氧碳比决定。水碳比(H2O/C)和氧碳比(O2/C)是影响柴油重整反应的外部因素。增加水碳比(H2O/C)和氧碳比(O2/C),可以增加H2和CO的产量。最优水碳比(H2O/C)在1.5-2之间,氧碳比(O2/C)在0.3-0.5之间。不考虑催化作用,重整产物H2和CO体积分数随着流速得增加而下降;考虑催化作用时,空速对重整产物H2和CO体积分数几乎没有影响。重整反应器的结构(长度和直径)对柴油废气重整反应的影响很小。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ZS195柴油机三维燃烧模型,对ZS195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采用EGR、掺氢燃烧和HEGR技术进行了三维燃烧模拟。模拟结果和测试结果较为吻合,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建立的燃烧模型真实可行。缸内速度矢量分布受柴油喷射量的影响较大,但在喷油前和燃烧后期,EGR率对缸内最大速度和流场分布影响不大。随着EGR率的增加,缸内局部最高温度下降,O2浓度下降,NO的局部质量浓度也下降。随着掺氢量的增加,缸内流场的最大速度有所下降,但压缩过程前期和膨胀冲程后期缸内速度矢量分布没有明显变化。缸内局部最高温度和NO质量浓度也随掺氢量的增加而增加。模拟结果显示ZS195柴油机采用HEGR技术可以同时降低NO和微粒排放。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致谢  12-19
第一章 绪论  19-37
  1.1 引言  19-21
  1.2 我国气体燃料资源概况  21-24
  1.3 气体燃料发动机国内外研究进展  24-35
  1.4 论文的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35-36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36-37
第二章 火花点火式煤层气发动机的研究  37-72
  2.1 概述  37
  2.2 变组分煤层气发动机的试验研究  37-46
  2.3 煤层气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  46-71
  2.4 本章小结  71-72
第三章 ZS195 柴油机 EGR、掺氢及 HEGR 试验研究  72-107
  3.1 引言  72
  3.2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案  72-74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74-105
  3.4 本章小结  105-107
第四章 柴油废气重整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模拟  107-140
  4.1 引言  107
  4.2 CHEMKIN软件介绍  107-111
  4.3 柴油废气重整反应机理  111-114
  4.4 柴油废气重整模拟结果及分析  114-139
  4.5 本章小结  139-140
第五章 ZS195 柴油机 EGR、掺氢及 HEGR 模拟研究  140-189
  5.1 引言  140
  5.2 FLUENT 软件介绍  140-143
  5.3 建立缸内工作过程模型  143-166
  5.4 燃烧模型的验证  166-167
  5.5 ZS195 柴油机 EGR、掺氢燃烧及 HEGR 模拟分析  167-188
  5.6 本章小结  188-189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89-193
  6.1 全文总结  189-191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91
  6.3 今后工作展望  191-193
参考文献  193-20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208-210

相似论文

  1. 勃利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P618.13
  2. 山东省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评价,P618.13
  3. 低渗煤层气储层压裂参数优化研究,P618.13
  4. 基于CLIPS的煤层气集输过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TP182
  5. 成庄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与煤层气资源量评价,TD712
  6. 地层条件下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及CH_4压缩因子对煤吸附量测定影响的研究,P618.11
  7. 阜新矿业集团循环经济模式研究,X322
  8. 煤层气吸附塔爆炸危险性的实验研究,TD712.7
  9. 寺河井田煤层气开采及利用研究,TD84
  10. 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F426.2
  11. 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煤层气项目投资决策研究,F426.2
  12. 潞安矿区山西组3#煤层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P618.11
  13.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储层特征研究,P618.11
  14. 沁水盆地煤层泡沫压裂液研究及性能评价,TE357.1
  15. 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P631.8
  16.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的制约,P618.11
  17. 煤层气数值试井研究,TE353
  18. 煤矿区煤层气利用对策及技术综合评价研究,F426.21
  19. 基于硫化物—硫酸盐循环的含氧煤层气的脱氧研究,TD845
  20. 温度影响下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O357.3
  21. 低渗透煤层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的数值模拟,TD71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内燃机 > 气体燃料内燃机 > 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