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

作 者: 蒲华林
导 师: 张捷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产品内贸易 零部件贸易 加工贸易 全球生产网络
分类号: F7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8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善,中国出口产品的成熟度已经接近OECD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中国的要素禀赋变化并不能够对此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统计变化做出强有力的解释。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分析均假定一个产品的生产是在同一个国家/地区完成的,生产要素是不可以跨国界流动的(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比如国际直接投资被视为会替代国际贸易);同样,基于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的新贸易理论也不能够强有力地解释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这种贸易模式,因为该理论所假定的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偏好和相似的人均购买力水平也不能够成立。因此,我们必须利用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解释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国内外学者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研究在20世界90年代以后渐成热点,他们以不同的概念研究这同一种国际分工和贸易现象并建立了包括一般均衡分析在内的不同理论模型。但是,他们的研究存在几个主要缺陷:一是没有建立一个逻辑连贯一致的分析框架解释国际分工从产业间演变到产品内的路径,也没有指明国际分工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没有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三是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理论模型分析、全球或区域分工分析、投入产出表分析等方面,迄今为止,尚无学者从零部件进出口的角度研究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现状,而在假定服务环节的分工数据不可得的前提下,零部件研究角度可以最直接、最直观、最真实地反映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现状。因此,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进出口统计数据等资料,在梳理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释国际分工演变路径,轨迹的“要素禀赋差异——专业化经济——交易效率(ESE)”模型,总结了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本决定因素;在全球生产网络组织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框架来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组织形式,并提出了三种典型治理模式;详细分析了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获取的价值和利益。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以零部件进出口为主要载体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但是,无论是制成品还是零部件国际分工,中国获取的分工价值和利益都非常微薄。为此,本研究提出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国内价值含量,增进中国国民分享国际分工福利,实现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目录  7-15
第1章 导论  15-37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5-17
  1.2 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7-35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结构安排  35-37
第2章 国际分工理论的演变及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的基本模型  37-62
  2.1 国际分工理论的基本演变路径及其主要内容  37-44
  2.2 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  44-53
  2.3 从产业间分工到产品内分工——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53-62
第3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  62-75
  3.1 产品内分工的物理决定因素  62-65
  3.2 产品内分工的经济决定因素  65-68
  3.3 产品内分工的社会决定因素  68-75
第4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组织形式  75-98
  4.1 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文献回顾  75-87
  4.2 全球生产网络如何组织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  87-98
第5章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状分析  98-183
  5.1 中国外贸近30年的增长历史结构分析  98-117
  5.2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测量方法  117-122
  5.3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现状——基于零部件进出口数据的分 析  122-160
  5.4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基于扩展引力模型 的回归分析  160-167
  5.5 企业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167-183
第6章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获取的价值分析  183-209
  6.1 文献回顾:对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所获取价值的测量及基本 结论  183-188
  6.2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地位及所获取的价值——基于零部件进出口单位价值比率的分析  188-194
  6.3 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分析  194-209
第7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在新的国际分工环境下中国如何实现外贸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09-219
  7.1 初步研究结论  209-213
  7.2 政策建议:在新的国际分工环境下中国如何实现外贸增长的转型和可持 续发展  213-219
中文参考文献  219-222
英文参考文献  222-233
附录A1 回归结果报告  233-245
附录A2 两位数零部件出口单价与进口单价比率  245-253
附录A3 零部件产品编码及描述  253-264
附录A4 企业调查问卷  264-26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著作清单  268-269
致谢  269-270

相似论文

  1. 上海市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127;F224
  2. 基于FDI视角研究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F832.6
  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的研究,F832.6
  4. 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F752.68
  5.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F752.68
  6. 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启示,F752.68
  7. 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F127;F224
  8. 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F752.6
  9.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10. 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F279.2
  11. 产品内分工对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分析,F427
  12. 中国玩具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F426.8
  13.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珠三角地区的外贸易结构关系研究,F249.2
  14. 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F752.68
  15. 加工产业国际转移的动因分析,F752.68
  16. 东亚产品内贸易模式及中国的应对策略,F752
  17.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F752.62
  18.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19.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F752.68
  20. 我国零部件产品内贸易发展研究,F426.4
  21. 加工贸易转型中海关监管模式的转型研究,F752.68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各国对外贸易 > 中国对外贸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