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府兵制政治过程论

作 者: 熊伟
导 师: 卢向前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府兵制 大学出版社 汉魏晋南北朝 科学出版社 隋唐 魏晋南北朝史 关中本位政策 旧唐书 陈寅恪
分类号: K23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9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府兵制作为中古历史上一项重要军事政治制度,对西魏、北周、隋代及唐前期历史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西魏北周(以下简称魏周)是府兵制创立及发展时期,其制度结构性质在前后期有许多重要的变化。本文首先自魏周府兵制发展演化的历史展开论述,力图在继承、比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府兵制发展过程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理解,分析其形成原因、条件、结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对隋及唐前期府兵制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当中,并从中考察府兵制对上述时代社会与国家所起的作用。本文绪论部分,通过对府兵制研究过程中几个主要论域之分析,提出与本文论题相关之问题及解决它需要运用的方法,构建出本篇论文写作主要的知识框架。本文正文部分,分作上下二篇,上篇考察的时代是魏周,下篇考察的时代则在隋唐。上篇主要探讨的是府兵制如何将各类政治主体加以整合,共三章。首章中,考察了两类政治主体(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前期历史,分析了二者各自“乡里”武力形成过程,对两类乡里结构作了必要的区分,地方军镇与地方行政区不同安排,使两类武力中人物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利益取向,同样面临残酷的战争局势,两类人物具有了不同的政治品质,主要反映在“反门阀主义”与“乡土主义”之中。第二章中,主要论述魏周府兵制的形成及组织结构特征,通过对府兵制结构不同侧面的考察,来分析该制度整体主要特征。笔者认为该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置府收兵(从兵制而言)、军团组成(从军制而言)与戎秩序列形成(从官阶而言)等方面。第三章中,主要探究魏周府兵制建立之政治意义,对前章制度特征的分析转入制度结构功能的考察。探讨府兵制戎秩序列展开内容,及其作为一类政治制度工具,在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两个政治主体间能够发挥的主要的功能与作用。笔者认为,府兵制功能与作用主要成果,即在于形成了新的统治阶级——关陇集团。下篇主要观察隋唐府兵制各类政治结构与功能分化的历史过程,全部内容共分四章。第四章中,对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关中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概念在知识论上进行疏理。突出了关中本位政策所具有的乡土品质;清理了关陇集团概念中胡汉与文武关系的组合,强调对关陇集团的理解应该以府兵制为中心;叙述了魏周府兵制八柱国家系统在隋唐历史环境下的演化发展历程。第五章中,主要围绕隋唐府兵制军府系统结构展开讨论。注目于军府系统内部主要功能之间分化的历史过程;又围绕着府兵制与骁果制关系进行讨论,分析了隋代的骁果人物与魏周府兵制内所吸纳武川豪杰与地方豪右在政治品质等方面的异同。第六章中,主要分析隋唐府兵制军事系统功能分化的历史。考察了蓣骑、兵募及防丁与府兵制度结构的基本关系,笔者认为,唐前期建构出了以府兵制为轴心,其他兵员制度为其补充的军事格局,其后,军事系统内部主要功能不断的发展,又使得新的军事制度因素(北衙禁军、官健、团结)逐渐由府兵制军事系统内部摆脱出来,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制度形态,展开新一轮的制度内容的演化。第七章中,主要考察隋唐府兵制品阶系统功能分化的历史。关注于隋代由开皇散实官至大业散职的演化进程及其本阶化的政治意义;考察了唐代勋官的形成及文·武散官制所具有的本阶化意义。这一历史阶段,府兵制品阶内容渐为地方人物所贱视,其品阶系统内主要载体(勋官)所具有的本阶化的政治功能日渐丧失。府兵制结构内部功能不断地分化,使各种具有专门功能的制度载体逐渐脱离府兵制度结构的母体,走上了独立演化的道路,并由此发展为新的制度形态。而在玄宗开天之际,府兵制在失去各项主要功能之后,名存而实亡,走向了最终的瓦解。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目次  10-13
绪论  13-43
  一、研究领域与主要成果  13-30
    (一) 文化冲突:胡化(附鲜卑化)与汉化  15-18
    (二) 性质论争:兵农(民)合一与分离  18-21
    (三) 权力控制:权力的分散化与中央集权  21-24
    (四) 兵役分殊:征兵制、募兵制与世兵制  24-26
    (五) 政治结构:特殊贵族制与比较平民制  26-28
    (六) 制度参照:制度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  28-30
  二、问题提出与基本课题  30-38
    (一) 制度性质与政治过程  30-34
    (二) 政治集团与地方武力  34-36
    (三) 乡土本位与国家秩序  36-38
  三、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38-43
    (一) 本论题主要研究方法  38-40
      (1) 府兵制政治史分析  38-39
      (2) 政治集团比较研究  39
      (3) 地域政治比较研究  39-40
      (4) 由因入果叙述方式  40
    (二) 本论题主要篇章结构  40-43
上篇 魏周时代府兵制  43-118
  第一章 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  44-70
    一、武川集团前期历史  44-57
      (一) 序言  44-45
      (二) 武川良家子与乡里豪杰  45-49
      (三) 军镇地域内乡豪的志业  49-54
      (四) 武川集团内部权力构成  54-57
    二、地方武力前期历史  57-68
      (一) 序言  57-59
      (二) 乡村世界与地方豪右  59-62
      (三) 乡里社会与地方豪右  62-65
      (四) 豪右、乡望、首望的区分  65-68
    三、两种乡里武力与府兵制  68-70
  第二章 府兵制度化功能与作用  70-83
    一、魏周府兵制形成与组织系统  70-75
      (一) 序言  70
      (二) 魏周府兵制形成过程  70-73
      (三) 魏周府兵制组织系统  73-75
    二、魏周府兵制度化功能与作用  75-83
      (一) 关于置府收兵  75-78
      (二) 关于军团组成  78-80
      (三) 戎秩序列形成  80-83
  第三章 关陇集团的形成  83-113
    一、魏周戎秩序列的展开  83-103
      (一) 序言  83-86
      (二) 魏周"官族"资格辨析  86-94
      (三) 魏周府兵军府开府权的意义  94-96
      (四) 从帅都督、大都督到仪同三司  96-98
      (五) 戎秩与将军号:混融型本阶形成  98-103
    二、从乡兵集团到关陇集团  103-113
      (一) 对"六户中等以上"的辨析  104-106
      (二) 广募豪右与乡望领乡兵  106-107
      (三) 府兵与丁兵及关陇集团形成  107-110
      (四) 府兵系统内官阶改革意义  110-113
  上篇结束:关陇政治集团形成  113-118
下篇 隋唐时代府兵制  118-253
  第四章 隋唐关陇贵族集团的演化  119-134
    一、关中本位的府兵制设计原则  119-126
      (一) 关中本位实质—关中乡土本位  119-122
      (二) 府兵制与关中乡土本位之关系  122-126
    二、以府兵制为中心的关陇集团  126-130
    三、八柱国家系统在隋唐的演化  130-134
  第五章 隋唐府兵军府系统结构的展开  134-189
    一、隋代以卫统府制度的形成  134-145
      (一) 开皇中央卫府及地方军府  134-139
        (1) 中央十二府与东宫十率府制  134-137
        (2) 基层军府—开府府与仪同府  137-139
      (二) 大业中央卫府及地方军府  139-145
        (1) 中央十二卫统鹰扬府制(附东宫十率府)  139-143
        (2) 左右备身府统雄武府制(附左右监门府)  143-145
    二、魏周府兵制与隋代骁果制  145-154
      (一) 魏周地方武力与隋骁果武力区分  145-150
      (二) 江都之变中的府兵、骁果与给使  150-154
    三、唐代以卫统府制度的发展  154-189
      (一) 序言  154-155
      (二) 唐代中央卫府体制  155-165
        (1) 唐中央十六卫的设置及沿革  155-159
        (2) 唐东宫十率府的设置及沿革  159-161
        (3) 三卫—唐代门资入仕之初阶  161-165
      (三) 唐代地方军府体制  165-189
        (1) 唐代折冲府基本建制及沿革  165-172
        (2) 行军作战时的军府军将卫士  172-176
        (3) 全国折冲府与关内折冲府额  176-180
        (4) 关于卫府及折冲府员的番直  180-189
  第六章 隋唐府兵军事系统功能的分化  189-226
    一、以府兵为核心的结构调整  189-205
      (一) 序言  189-191
      (二) 兵募:府兵边地征行功能的补充  191-198
        (1) 高宗朝远征高丽时期的兵募  191-194
        (2) 兵募在边地的行军征镇功能  194-198
      (三) 防丁:府兵地方镇戍功能的补充  198-200
      (四) 彍骑:府兵中央宿卫功能的补充  200-205
        (1) 府兵中央宿卫功能渐趋衰退  200-202
        (2) 彍骑对中央宿卫功能的弥补  202-205
    二、府兵军事核心位置的失去  205-226
      (一) 序言  205-209
      (二) 健儿:府兵边地镇防功能的侵夺  209-216
      (三) 团结兵:府兵地方镇戍功能的转换  216-221
      (四) 南北衙兵之争,北衙禁军的兴起  221-226
  第七章 隋唐府兵品阶系统功能的演化  226-245
    一、隋代散实官与散职的转化  227-233
      (一) 隋开皇散实官与将军号层级型本阶  227-229
      (二) 隋大业散职序列层级型本阶  229-233
    二、唐代勋官序列形成与演化  233-245
      (一) 唐文武分化型本阶及勋官去本阶化  233-238
      (二) 唐代勋官形式化的开府权  238-240
      (三) 隋唐"比"、"视"官品制—以勋官为中心  240-245
  余论 隋唐官僚群体文武清浊分化  245-249
  下篇结束:结构拓展与功能分化  249-253
参考文献  253-264
  一、基本典籍  253-255
  二、研究专著  255-258
  三、研究论文  258-264
附录  264-266
  表一 前期府兵制诸说对象表  264-265
  表二 武散官、勋官与卫士番上中央情况一览表  265-266
作者简历  266

相似论文

  1. 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237.6
  2.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3. 隋唐墓志委婉语研究,K877.45
  4. 隋唐城池军事防御体系探析,K242
  5. 隋唐时期汴州的发展,K242
  6. 《博雅笛谱》曲名考,J609.2
  7. 隋唐宋语音规范研究,H113
  8. 国内数字出版所处困境及发展途径研究,G237.6
  9. 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B958
  10.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太子监国制度研究,K235
  11. 高拱经济思想及其改革研究,K248
  12. 《隋唐演义》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I207.41
  13. 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战略选择的案例研究,G239.22-F
  14. 陆费逵出版经营理念与策略研究,G239.29
  15. 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历史名园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途径,TU984.114
  16. 隋唐道教咒语的话语分析,B958
  17. 两《唐书》宰相传比较研究,K242
  18. 隋唐敦煌壁画色彩研究对现代色彩设计的启示,J506
  19. 《隋炀帝艳史》研究,I207.41
  20. 隋唐两京地区人面兽面镇墓兽研究,K878.8
  21. 关陇集团形成研究,K239.2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