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月球微波遥感的理论建模与参数反演

作 者: 法文哲
导 师: 金亚秋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电路与系统
关键词: 微波遥感 月球 月壤厚度 月表地形 辐射亮度温度 ~3He含量 合成孔径雷达 Kirchhoff近似 雷达探测仪 成像模拟 FeO+TiO2含量 火星探测 火星土壤层 水冰探测
分类号: P184.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10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漫长的月球地质历史时期中,月球表面受陨石小天体的撞击,受太阳—宇宙线的照射,储存了月球地质与太阳辐射活动的历史。对月球表层物质结构、状态及其分布的了解,可以为月球地质提供重要的信息,同时也对月球资源的科学认识、未来的探月、登月以及月球开发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月表物质为低损耗介质,适当频率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到月表以下一定深度,从而可以揭示月球表层的地质结构特征。近来,在地球遥感中广泛应用的星载微波遥感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对月球表层结构的探测中。本文以电磁波与月球表层物质的相互作用为物理基础,结合月球表面特有的地形地貌与分层结构特征,研究和发展了一套用于探测月球表面月壤特性、次表层结构特征的主被动微波遥感理论模型和参数反演方法,旨在初步解决目前微波遥感在月球探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希望能对我国现行的和将来的探月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分为被动微波遥感对月壤特性的研究、主动雷达遥感对月球表面和次表层的研究以及作为扩展的火星探测中的微波遥感技术三部分。在被动微波遥感对月壤特性的研究中,给出了月球表面微波热辐射的理论建模,完成了月表辐射亮度温度的正向模拟,提出了一种月表辐射亮度温度定标方法,进而给出了月壤厚度的反演方法,并对反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定量估算了整个月壤层中3He(氦-3)资源的含量。在主动雷达遥感对月表的探测中,结合月表特定的地形地貌给出了月球表面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模拟,提出了全极化脉冲波对月壤层结构的探测方案,最后模拟了高频雷达探测仪对月球次表层结构探测的回波,分别实现了雷达对月球表面、浅层月壤结构和次表层结构的探测。作为全文的扩展,结合我国深空探测的进一步需要,回顾了国际上对火星的探测历史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主被动微波遥感对火星表层土壤层、水(或冰)探测的几种可行方案。在被动微波遥感对月球表面的观测中,月表的辐射亮度温度主要与月壤层厚度、月壤介电常数和物理温度等参数有关。首先根据月壤厚度与月球表面高度的一种对应关系,由Apollo(阿波罗)着陆点月壤厚度的实测值和月球表面数字高程分布,试验性地构造整个月表的月壤厚度分布。由美国Clementine(克莱门汀)探月卫星给出的月球表面紫外-可见光光学数据,计算了整个月球表面月壤中FeO+TiO2含量分布,再根据月壤介电常数与FeO+TiO2含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整个月球表面月壤的介电常数分布。根据月壤的热导率等特性,研究了月壤物理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由月球表面物理温度的实际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给出了月球表面和月壤深层温度随纬度单调变化的经验性关系。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将月球表层分为三层,即月尘层、月壤层、月岩层,由三平行分层介质热辐射的起伏逸散定理模拟了整个月球表面多通道辐射亮度温度分布,并讨论了辐射亮度温度随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在作为逆问题的月壤厚度反演中,将以上辐射亮度温度的模拟值加随机噪声作为理论观测,提出一种月壤厚度的反演方法。由于FeO+TiO2含量较高时高频通道的穿透深度小,选择月球表面同一纬度不同经度处月壤中FeO+TiO2含量较高的地方作为参考点,由两层月壤热辐射模型反演月尘层和月壤层物理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以上述参考点反演的物理温度为已知量,由穿透深度大的低频通道的辐射亮度温度反演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厚度分布。由辐射亮度温度、月壤厚度与月壤层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月壤厚度的反演误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根据Apollo着陆点月壤厚度和FeO+TiO2含量的实测值,提出了一种辐射亮度温度验证与定标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月壤厚度的实际反演方案。在获得了月球表面辐射亮度温度以及准确反演出月壤厚度之后,可以对月球表面月壤层中3He等资源的含量与总量进行估算。太阳风注入月球表面月壤层的3He是一种可供人类长期使用的潜在月球资源。月壤中3He含量主要与太阳风通量、月壤成熟度以及月壤中TiO2含量等因素有关。根据受地球磁尾影响的太阳风通量模型,给出了月球表面归一化太阳风通量随经纬度的分布。根据Clementine紫外—可见光光学数据,计算了整个月球表面月壤光学成熟度和月壤中TiO2含量的分布。在此基础之上,根据Apollo月壤样品的测量结果,给出月壤表层3He含量与月表归一化太阳风通量、月壤光学成熟度以及TiO2含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计算了整个月球表面月壤表层3He含量的分布。以月球表面数字高程经验性构造的月壤厚度为例,给出了月球表面整个月壤层单位面积内3He含量分布,并估算了整个月壤层内所蕴含的3He总量。在主动雷达遥感对月球表层结构的探测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可以获取月球表层不同深度处的信息,本文研究了月球表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拟,提出了低空飞行全极化L波段雷达窄脉冲对月壤层结构的探测方案,模拟了高频雷达探测仪对月球次表层地质结构探测的回波,分别实现了雷达对月球表面、浅层月壤结构和次表层结构特征的探测。为模拟月球表面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按照月球表面环形山数目和形态的统计特征,数值构造了不同特征环形山分布的非均匀起伏月球表面地形。根据月球表面地形起伏坡度的非均匀特征,提出了一种由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剖分来构造月球表面数字地形的方法。对于地形起伏变化小的地方,剖分面元尺寸大,而对于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剖分面元尺寸小,能用尽量少的面元表征非均匀月球表面的随机高度起伏。在该数字模型的基础上,由Kirchhoff近似给出了月球表面雷达回波的计算,数值模拟了两种不同形状环形山以及密集环形山分布的非均匀起伏月球表面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以Apollo 15着陆点地区月球表面真实的数字高程和Clementine紫外-可见光光学数据为基础,给出了Apollo 15地区月球表面SAR成像模拟结果。最后,对模拟的SAR图像特征做了定量分析,并与月球表面真实SAR图像做了定性比较。为探测浅表层月壤的特性,进一步提出了低空飞行全极化L波段雷达窄脉冲探测月壤层厚度与结构的建议。月壤层为一层具有上下随机粗糙界面的有耗介质层,在下垫月岩粗糙界面上有一层随机分布的碎石散射体。推导出了包含面散射、体散射,以及面-体相互作用七种散射机制的全极化脉冲波Mueller矩阵解。以月壤特征参数如月壤层厚、FeO+TiO2含量、介电常数、月壤界面粗糙度、碎石分布等为函数,用时域Mueller矩阵解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L波段窄脉冲极化回波波形能用于反演或估算月壤厚度与分层结构。与微波频段相比较,高频波段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到月表以下几百米至几千米的月表深层,从而可以揭示出月球次表层结构特征。在月球次表层探测中,高频雷达探测仪主要通过表面天底点和次表面天底点回波的时延差与强度来给出月球次表层的结构与物质状态。由于电磁波在次表层传播过程中受衰减、透射、散射等影响,次表面的回波往往很微弱。受月球表面非均匀起伏地形的影响,来自月球表面非天底点的较强回波往往会淹没次表面天底点回波,成为次表层结构探测中的最大障碍。因此,对电磁波在月球表层内传播、散射、衰减的定量模拟,对于如何从雷达探测仪回波中提取微弱的次表面天底点回波,进而获取月球次表层结构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Kirchhoff近似、几何光学和射线追踪方法,提出一种快速模拟月球表面雷达探测仪回波的方法。首先给出雷达探测仪对月球次表层结构探测的原理与雷达探测仪回波的模拟流程。由偶极子天线局部坐标系与月球主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雷达探测仪在月球表面的辐射场分布。根据月球表面地形特征,以模拟构造的月球表面数字高程为例,由规则三角形网格对月表地形进行了剖分。根据Kirchhoff近似,给出了月球表面回波的模拟原理,由射线追踪、几何光学和Kirchhoff近似等方法给出了次表面回波的模拟原理。最后,以数值构造的月海表面地形为例,数值模拟了雷达探测仪对次表层结构探测的回波,并分析了有关参数对回波的影响,得出了有效探测次表层结构的几个准则。作为全文的扩展部分,从微波遥感的角度出发,回顾了国际上对火星的探测历史,归纳了目前国际上对火星的探测现状,列出了对微波遥感探测有影响的火星表层土壤和岩层的结构、分布及其介电特性等参数的已有探测结果,以及对火星地壳表层水(或冰)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分布状态的研究动向。结合地球表面微波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用主动与被动微波遥感探测火星表面浅层土壤物质状态和分层结构的可行性分析,初步研讨了火星表层是否有水(或冰)存在的探测方案。最后,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由被动微波遥感对月壤特性的研究、主动雷达遥感对月球表层与次表层结构的探测以及作为扩展部分的火星探测中的微波遥感技术构成的月球表面主被动微波遥感的理论建模与参数反演方法是作者五年多博士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期望能初步解决目前微波遥感在月球探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希望本文工作能够对我国的探月工程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当然,在本文工作中还有许多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的地方,加上对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的进一步需求和微波遥感技术本身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更加深入与广泛地研究。

全文目录


目录  9-15
摘要  15-19
ABSTRACT  19-23
第一章 绪论  23-41
  1.1 月球探测中的微波遥感  25-30
    1.1.1 历史与现状  25-27
    1.1.2 前沿与趋势  27-28
    1.1.3 任务与需求  28-30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30-36
    1.2.1 研究背景  30-31
    1.2.2 研究意义  31-33
    1.2.3 研究目的  33-36
  1.3 内容纲要  36-41
    1.3.1 理论框架  36-37
    1.3.2 被动遥感研究部分  37-38
    1.3.3 主动遥感研究部分  38-39
    1.3.4 扩展研究部分  39
    1.3.5 研究成果  39-41
第二章 月表概况  41-73
  2.1 月表地貌与表层结构  41-45
    2.1.1 月表地形与地貌  41-43
    2.1.2 月表层结构  43-45
  2.2 月壤  45-51
    2.2.1 月壤的形成与组分  45-46
    2.2.2 月壤的体积密度与占空比  46-47
    2.2.3 月壤厚度  47-49
    2.2.4 月壤厚度的构造  49-51
  2.3 月球表面FeO和TiO_2分布  51-61
    2.3.1 地基观测对月球正面FeO和TiO_2的计算  52-56
    2.3.2 全月球表面FeO和TiO_2含量分布  56-60
    2.3.3 分析与讨论  60-61
  2.4 月表物质的介电特性  61-64
    2.4.1 月表物质的电导率  61-62
    2.4.2 月表物质的介电常数分布  62-64
  2.5 月球表面温度分布  64-67
    2.5.1 月表温度与月壤热导率  64-66
    2.5.2 月表温度随纬度的变化  66-67
  2.6 月球表面粗糙度  67-73
第三章 月壤厚度反演研究  73-117
  3.1 研究背景与方案  73-78
    3.1.1 "嫦娥"1号微波辐射计  75-76
    3.1.2 总体研究方案  76-78
  3.2 月球表面辐射亮度温度的模拟  78-91
    3.2.1 月表微波热辐射的三层模型  78-81
    3.2.2 月壤层参数对辐射亮度温度的影响  81-85
    3.2.3 月球表面辐射亮度温度的分布  85-91
  3.3 月壤厚度的反演与误差分析  91-104
    3.3.1 月壤厚度的反演  91-98
    3.3.2 反演误差分析  98-104
  3.4 月壤厚度反演方案  104-114
    3.4.1 辐射亮度温度判定准则  104-106
    3.4.2 辐射亮度温度的定标  106-110
    3.4.3 数据预处理  110-111
    3.4.4 月壤厚度反演流程  111-113
    3.4.5 月壤厚度反演软件  113-114
  3.5 本章小结  114-117
第四章 月壤中~3He含量的定量估算  117-139
  4.1 月壤中的~3He资源  118-119
  4.2 影响月壤中~3He含量的主要因素  119-127
    4.2.1 月球表面太阳风强度分布  120-122
    4.2.2 月壤成熟度  122-126
    4.2.3 钛铁矿含量  126-127
  4.3 月球表面~3He含量的定量估算  127-133
    4.3.1 月壤表层~3He含量分布  127-130
    4.3.2 月壤层~3He总量  130-133
  4.4 月壤中其他资源含量  133-136
    4.4.1 气体资源  133-135
    4.4.2 金属矿产资源  135-136
  4.5 本章小结  136-139
第五章 月球表面SAR成像模拟  139-171
  5.1 引言  139-141
  5.2 非均匀起伏月表地形的构造  141-147
    5.2.1 月海表面地形的模拟  142-144
    5.2.2 月陆表面地形的模拟  144-147
  5.3 不规则三角网格对月表的剖分  147-152
  5.4 月球表面SAR回波计算与成像算法  152-158
    5.4.1 SAR回波信号模拟  152-157
    5.4.2 后向投影成像算法  157-158
  5.5 月表SAR成像模拟结果  158-166
    5.5.1 模拟构造环形山月表的成像结果  159-162
    5.5.2 真实月球表面SAR成像模拟  162-166
  5.6 SAR图像的验证与讨论  166-169
    5.6.1 SAR图像的验证  166-168
    5.6.2 分析与应用  168-169
  5.7 本章小结  169-171
第六章 月壤层全极化脉冲回波模拟  171-187
  6.1 引言  171-172
  6.2 分层月壤的时域矢量辐射传输的Mueller矩阵解  172-178
  6.3 时域脉冲回波数值模拟  178-182
  6.4 月壤厚度探测脉冲回波成像  182-185
  6.5 本章小结  185-187
第七章 雷达探测仪对月球次表层的探测  187-225
  7.1 研究背景  187-189
  7.2 雷达探测仪原理与回波模拟流程  189-193
    7.2.1 雷达探测仪对次表层的探测原理  189-192
    7.2.2 雷达探测仪回波的模拟流程  192-193
  7.3 月表地形的模拟与剖分  193-194
  7.4 偶极子天线的辐射场  194-199
  7.5 雷达探测仪回波的计算  199-205
    7.5.1 月球表面回波的计算  200-201
    7.5.2 月球次表面回波的计算  201-204
    7.5.3 回波信号的合成  204-205
  7.6 雷达探测仪回波的模拟结果  205-223
    7.6.1 回波的验证  205-208
    7.6.2 月海表面回波  208-216
    7.6.3 月陆表面回波成像  216-223
  7.7 本章小结  223-225
第八章 火星探测的微波遥感技术  225-245
  8.1 火星表层结构的基本情况  226-230
    8.1.1 火星基本情况  226-227
    8.1.2 火星表面特性  227-230
  8.2 火星探测的发展  230-235
    8.2.1 火星探测的主要目标  230
    8.2.2 火星探测的历史  230-232
    8.2.3 雷达对火星的探测  232-235
  8.3 微波遥感在火星探测中的几个问题  235-242
    8.3.1 SAR对火星表层的探测  235-237
    8.3.2 脉冲雷达对火星表层的探测  237-240
    8.3.3 微波辐射计对火星表面的观测  240-241
    8.3.4 火星表面电磁散射的建模  241-242
    8.3.5 微波遥感与其他探测手段相融合的探测技术  242
  8.4 展望  242-245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245-253
  9.1 研究总结  245-249
  9.2 展望  249-253
附录  253-271
  A 月表经纬度与投影方式  253-254
  B 月壤厚度反演软件使用说明与典型算例  254-267
    B.1 月壤厚度反演软件使用说明  255-264
    B.2 典型算例  264-267
  C 月尘层、月壤层温度反演误差分析  267-271
参考文献  271-28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87-291
后记  291-292

相似论文

  1.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2. 海杂波背景下的舰船目标雷达成像算法研究,TN958
  3.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4.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5.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6.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在ISAR机动目标成像中的应用,TN957.52
  7. SAR成像目标识别子区选取与匹配方法研究,TN957.52
  8. 月球表面物理温度分布模型及数值计算,P184.5
  9. 水污染的微波辐射特性及应用研究,TP722.6
  10. 多频段合成雷达成像技术,TN957.51
  11. 地面合成孔径雷达实验系统软件设计,TN958
  12.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仿真研究,TN958
  13. 宽带雷达数据采集与实时成像处理技术研究,TN958
  14. 步进频率SAR超分辨成像技术研究,TN957.52
  15. 车辆目标SAR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TN957.52
  16. 地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数据采集及控制电路设计,TN958
  17. 地基SFCW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研究,TN957.52
  18. 基于MRF模型和统计建模的SAR图像地物分类方法研究,TN957.52
  19. 无人机载SAR实时成像处理技术研究,TN957.52
  20. 基于压缩感知的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成像复数据处理方法研究,TN958
  21. 利用MERIS水汽数据改正InSAR干涉图中的大气影响,TN958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 > 太阳系 > 月球 > 月球表面物理及观测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