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

作 者: 高鹏
导 师: 石源华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外交学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结构 美国 苏联 朝鲜半岛 分裂进程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朝鲜半岛自10世纪的高丽王朝以降,便一直是个统一的国家,即使在1910年被日本完全吞并以后,仍以一个没有被分割的整体殖民地的面貌出现。但在二战中后期盟国所召开的关涉朝鲜半岛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中,半岛这块日本的殖民地被笼统空洞地许以战后“相当时期内”的独立地位,但最终却又被强调实行托管制。在打击日本的过程中,美苏两国按照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半岛拦腰切断,使得朝鲜半岛开始出现被分裂的征兆;当美苏分占半岛南北时,双方仍在通过外交途径来运筹解决朝鲜问题,而到1948年三八线两侧的美占区和苏占区分别建立主权国家时,则使朝鲜半岛形成了初步分裂。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两个互相敌视的新建国家之间于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而新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卷入其中,至1953年7月战争结束之时,半岛以实际停火线而非三八线为界双方停火,并以停火线为军事分界线,在此基础上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形成非军事区,自此至今这种疆界未有改变,从而使半岛的分裂固定下来。分析朝鲜半岛分裂进程的三个分裂程度递进的阶段,用“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利益”、“意识形态”、“冷战”等一系列名词分析皆可。但在国际政治学科内,国际政治结构则可以从理论高度、从整体上将这三个不同阶段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抽象统一于国际政治结构的分析框架中。总起来说,这三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国际政治结构这一结构之手的塑造作用,只不过是经由美苏这两个结构内的主要行为体来直接完成。通过以国际政治结构的视角分析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我们不仅从理论层面上知晓国际政治结构对国际事件的塑造,也可以举一反三从逆向得出:国际事件也有赖于国际政治结构的影响。这对我们形成的启发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过程以及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中所应采取的外交政策也应考虑国际政治结构因素。因此作为隐藏在国际行为和事件背后的结构之手,仍值得我们去研究、遵循和发掘。当然这不是说国际政治结构因素是事件的唯一因素,运用国际政治结构分析这种国际事件并不排斥其他的视角或因素对国际问题进行解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导论  9-25
  第一节 选题及其意义  9-13
    一.选题  9-11
    二.意义  11-13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13-18
    一.冷战国际史对朝鲜半岛分裂的研究成果  14-17
    二.国际政治学界的研究成果  17-18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及论文结构安排  18-22
    一.研究方法  18-19
    二.主要创新点  19-21
    三.论文结构安排  21-22
  注释  22-25
第一章 结构主义及其国际政治学中的结构现实主义  25-49
  第一节 结构及结构主义  25-29
    一.结构的定义和特征  25-26
    二.结构主义的发轫及其发展脉络  26-29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中的体系理论  29-36
    一.国际政治学科中的层次分析法  30-31
    二.国际政治学中的体系理论  31-36
  第三节 结构现实主义及其发展  36-43
    一.结构现实主义  37-40
    二.对结构现实主义的批判和发展  40-43
  本章小结  43-44
  注释  44-49
第二章 战时向战后国际政治结构转换时期有关朝鲜半岛的构想(1941-45)  49-83
  第一节 战时向战后国际政治结构转换时期美苏对战后国际结构和朝鲜半岛未来的展望  50-59
    一.战时国际政治结构向战后国际政治结构的转换  50-51
    二.美国苏联对战后国际结构的构想和评估  51-57
    三.美苏对在战后国际政治结构中解决朝鲜问题的构想  57-59
  第二节 中美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承认问题上的博弈  59-65
    一.中国国民政府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态度  59-60
    二.美国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态度  60-65
  第三节 国际政治结构的现实发展趋势与朝鲜半岛问题  65-77
    一.美苏在欧洲的互动  65-68
    二.美苏在东亚的互动  68-73
    三.美苏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及其随后的互动  73-77
  本章小结  77-79
  注释  79-83
第三章 战后国际政治结构初创时期与朝鲜半岛分裂之始(1945-48)  83-124
  第一节 战后国际政治结构初创时期围绕朝鲜半岛的外交互动  83-93
    一.解放初期朝鲜半岛的政治局面  83-88
    二.莫斯科外长会议对朝鲜问题的讨论  88-90
    三.美苏联合委员会对朝鲜问题的会商  90-93
  第二节 苏联在北部朝鲜的政策  93-106
    一.苏联与北部朝鲜政坛的洗牌  94-100
    二.苏联与北部朝鲜的社会改革  100-103
    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03-106
  第三节 美国在南部朝鲜的政策  106-118
    一.美国军政府对各种政治力量的遴选  107-112
    二.美国军政府的土地政策  112-116
    三.大韩民国的建立  116-118
  本章小结  118-119
  注释  119-124
第四章 战后国际政治结构定型时期半岛分裂的固定化(1950-53)  124-152
  第一节 战后国际政治结构的定型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124-134
    一.朝鲜战争的起因  125-130
    二.朝鲜战争的性质  130-134
  第二节 定型的战后国际政治结构与朝鲜战争的过程  134-141
    一.苏朝之间的功能性需求和等级制关系  134-137
    二.美韩之间的功能性需求和等级制关系  137-141
  第三节 定型的战后国际政治结构与停火谈判  141-147
    一.苏联在停火谈判中对中朝的影响  141-144
    二.美国在停火谈判中对韩国的影响  144-147
  本章小结  147
  注释  147-152
结语  152-161
参考资料  161-171
后记  171-173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3.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油气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F416.22
  5. 平顶山烤烟综合质量评价及与美国烤烟的对比分析,S572
  6. 苏联专家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始末,G649.2
  7.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G649.2
  8. 苏联、共产国际与北伐战争(1926-1927),K262;D231
  9. 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822.335.1
  10. 中国男子篮球与美国男子篮球的比较研究,G841
  11. 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及其影响,D829.512
  12. 美国办公家具设计理念研究及实践,TS665.5
  13. 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K153
  14. 克拉拉·巴顿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实践研究,K712
  15.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6.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与欧、中、美气候政策分析,X321-09
  17.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18. 美国中小学州级统一考试制度探析,G639.712
  19.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20.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21. 从比喻手法看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G0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