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查尔斯·泰勒与世俗化理论

作 者: 吕绍勋
导 师: 张庆熊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世俗化 秩序重建 多元化 自我认同
分类号: B97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查尔斯·泰勒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研究涉及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分析哲学和宗教哲学等领域,同时他还是一位西方思想史和黑格尔研究专家。在他的思想史研究中,有一个基本关怀,那就是通过考察现代西方思想的流变,以把握这个所谓的世俗化时代的精神状况。在这种考察中,“世俗化”这个问题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连接基督教时代和世俗化时代的关键。在前言中,首先会对世俗化时代的精神状况,做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主旨。第一章,是对于“世俗化理论”的澄清。“经典世俗化理论”早已暴露了它的不足,对于它的超越就是所谓的“后世俗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即“宗教经济模式”、“新世俗化理论”和“多元宗教现代性理论”。这些新理论是对老世俗化理论的否弃、补充和有限使用。查尔斯·泰勒是这些新旧理论的集大成者,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回到世俗化问题的最初关怀。第二章,是对“世俗化”这个概念的梳理,以便界定我们所讨论的问题的界限。首先讨论“世俗的”和“凡俗的”这对概念,“世俗的”是一个中性的时间概念,“凡俗的”是一个空间概念,并且带有对宗教的反对色彩。然后讨论“世俗主义”这个概念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对宗教的偏见主要来自于世俗主义。然后讨论“世俗化”概念的发展史,它开始是中性的社会状况的描述,后来在宗教之外意味着历史的进步,在宗教之内则意味着信仰的堕落。新教对世俗化负有责任,它在反对天主教的过程中,将信仰上帝简化成了一条只有恩典的要道,这条要道一旦切断,人类就会与上帝失去联系。最后探究世俗化在《圣经》中的根源。《旧约》中的根源是:摆脱巫魅化的宇宙论、个体的人的出现、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分离。《新约》中的根源是对世界和世俗历史的肯定。第三章,讨论世俗化的精神实质,即对神圣秩序的否定。这种否定是通过对上帝和超验维度的化减完成的。这种化减主要包括三个精神事件:一、世界的祛魅。巫魅化时代,“意义”是外在于人类的,自我是向着世界开放的,人本然地属于共同体,社会是结成一块的社会;世俗化时代,“意义”是内在于心灵的,自我是封闭的,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社会。二、反结构的崩溃。古代社会在现行的社会秩序之外,有一种与之相反的社会秩序,但两者都服从于神圣秩序,可以相互调和。现代社会压迫现行秩序的反对者,它往往表现为阶层之间的对立。三、高位时间观的消失。高位时间是与世俗时间相对立的神圣时间,其实也就是永恒。有三种永恒,柏拉图的理念、基督教的上帝、民间宗教的源初时刻。现代时间是匀质的,否认世俗时间之上还有一个神圣时间。第四章,讨论世俗化的后果。首先对世俗时代的大众生活作一个概括的描述。世俗时代对日常生活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否认之上还有一个高级的生活。但大众对于没有崇高理想的日常生活常常表示出不满。然后讨论三个层面的世俗化后果:一、现代政治的世俗化。古代政治的基础,乃正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宗教信仰,即民众的“意见”。现代政治要脱离一切道德、习俗和宗教的基础,追求理性化和知识化,它的基础是中性的“知识”。这是政治的哲学化。二、公共领域的世俗化。主要讨论“脱域”、“信任”和“规训”三个概念。公共生活的组织越来越专业化和理性化,可以脱离开具体的生活语境。这得益于一整套赢得大众信任的专家系统。这套系统是中性的,与道德直觉无关,是通过规训被大众接受的。三、个体领域的世俗化。指现代道德秩序的重建。世俗化否认了神圣的道德根源,但不可避免的是,对于生活意义的讨论,必须在一种道德框架中进行,这种道德框架是由超善所引领的,日常的善没有能力构建道德框架。但由于世俗化对于超验维度的否定,超善也被否定了。第五章,讨论自我认同的危机。自我认同是一个现代事件,它是传统的道德秩序被打破的结果。由于自我理解的内在转向,道德根源与道德秩序都变成了意识内部的东西。这有一个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从柏拉图的自制,到奥古斯丁在内部遇见上帝的自我,到笛卡尔分解式理性,再到洛克的点状自我,最后是浪漫主义对理性自我的反对,提出了表达内在本性的自我。第六章,讨论世俗化时代的精神状况。现代性有三个隐忧: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现代专制主义。世俗化时代的主流思潮,可以概括为:一、分解式理性。它是由启蒙运动奠定起来的,但又有着自身的不足。二、浪漫主义。反对分解式理性,认为自然是善的,人的本性与自然是和谐的。三、理性化的基督教:自然神学。自然神学寻求信仰的理解预设,这种预设在现今的语境下,就是理性。自然神学是理性与信仰的融合,是日益独立于启示神学的另一种神学传统。四,自然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自然神论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股思潮,自然神论是一种自然宗教,它追求每一个人,在不依赖于超自然物的情况下,通过理性对自然的考察,可以获得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宗教真理。泛神论完全将上帝等同为世界,上帝是创造自然的自然。以上两者都会导致无神论。现代文化是多元化的,这是世俗化必然的结果,统一的信仰理解和道德视界消失了。另外,由于宗教信仰越来越变得私人化了,出现了一种多元化的宗教信仰状态。在这种多元化的时代,为基督教信仰寻求出路是困难的。有些人(如贝格尔)从日常生活中的超验之表征寻求神学的出路,有些人(如泰勒)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寻求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和非宗教文化的对话。其实,基督教信仰给出了一个神圣秩序,在其中,上帝不但是道德的根源,而且是有位格的他者,与上帝的对话是走出封闭的内在框架,寻求整全性的一条道路。结语,讨论查尔斯·泰勒在世俗化问题史上的地位,总结他对世俗化问题的贡献。他采取的是一种思想史的研究进路,并力图通过哲学式的讨论,来论证多元化时代信仰上帝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前言  12-15
第一章 世俗化理论的争论与澄清  15-21
  第一节 关于世俗化理论的争论  15-17
  第二节 对世俗化理论的超越:后世俗化理论  17-19
  第三节 世俗化问题的价值  19-21
第二章 世俗化概念的冒险史及其根源  21-35
  第一节 世俗的与凡俗的  21-22
  第二节 世俗主义对宗教的偏见  22-24
  第三节 关于世俗化的澄清  24-25
  第四节 天主教的巫魅化  25-27
  第五节 新教对世俗化应负的责任  27-29
  第六节 世俗化在《圣经》中的根源  29-35
第三章 世俗化与三个转变  35-48
  第一节 世俗化的本质  35-37
  第二节 世界的祛魅  37-40
    一、祛魅与意义的内在化  37-38
    二、开放的自我与戒备森严的自我  38-39
    三、个体的社会与结成一块的社会  39-40
  第三节 反结构的崩溃  40-43
    一、古代社会对反结构的调和  41-42
    二、现代社会反结构的消失  42-43
  第四节 高位时间观的消失  43-48
    一、两种永恒  44-45
    二、第三种永恒:源初时刻  45-46
    三、匀质的现代时间观  46-48
第四章 世俗化的后果  48-73
  第一节 世俗化时代的大众生活  48-52
    一、日常生活与善的生活  49
    二、反对两种生活  49-51
    三、大众对日常生活的不满  51-52
  第二节 现代政治的世俗化  52-57
    一、现代政治的世俗性  53-54
    二、现代政治的特质  54-55
    三、现代政治的转折点  55-57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世俗化  57-62
    一、脱域  58-59
    二、信任  59-60
    三、规训  60-62
  第四节 个体领域的世俗化:道德秩序的重建  62-73
    一、现代道德秩序的特征  62-63
    二、道德思维的三个轴心  63-65
    三、日常的善与超善  65-68
    四、超善是构成性的  68-70
    五、超善的变迁  70-71
    六、善需要表达  71-73
第五章 自我认同及其危机  73-86
  第一节 何谓自我认同  73-74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危机  74-77
  第三节 现代自我的历险  77-84
    一、柏拉图的自制  78-79
    二、奥古斯丁与内在转向  79-80
    三、笛卡尔与内在的自足  80-82
    四、从分解式自我到点状自我  82-83
    五、表达的自我  83-84
  第四节 现代认同的三个特点  84-86
第六章 世俗化时代的精神状况  86-115
  第一节 现代性的三个隐忧  86-88
  第二节 世俗化时代的主流思潮  88-105
    一、分解式理性  89-91
    二、浪漫主义及其表达  91-95
    三、基督教的理性化:自然神学  95-99
    四、自然神论、泛神论与无神论  99-105
  第三节 多元化与基督教信仰  105-115
    一、现代精神的多元化  105-108
    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108-110
    三、多元化与基督教信仰  110-115
结语  115-119
参考文献  119-125
后记  125-126

相似论文

  1.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2. 13-16世纪西欧圣母图像世俗化之初探,K5
  3.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4.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探讨,G648.7
  5.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6. 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G40-058.1
  7. BL纺织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81
  8. 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当代转向,G423
  9. 论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D926
  10. 基于能力的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F426.21
  11. 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926
  12. 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造像的服饰艺术特征,K879.2
  13.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动机对投资行为影响分析,F832.51;F224
  14. 柳永词的“世俗化”表现及其成因,I207.23
  15. 多元化选择-80后眼中的当代中国平面设计,J524
  16. 论民事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D926
  17. 我国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完善,D925.1
  18. 从私人葬礼到公共娱乐活动:罗马角斗娱乐中的宗教因素,K126
  19. 中国水彩面面观,J215
  20. 论当代版画多元化发展趋势,J217
  21. 美声歌唱艺术于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的实践与体验,J61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 > 对基督教的分析与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