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A66支架材料的骨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作 者: 陈刚
导 师: 廖前德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脐带 干细胞 细胞培养 种子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纳米技术 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异位成骨 纳米羟基磷灰石
分类号: R318.0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因外伤、感染、肿瘤等因素造成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较小范围的骨缺损可以由机体自身的再生得到修复,大范围骨缺损由于成骨细胞难以越过而不能正常愈合,若不采用适当治疗则最终仅由纤维组织充填,形成骨不连。而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目前仍是临床上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有自体骨移植、异体/异种骨移植、人工合成骨替代品等方法修复骨缺损,都有其优缺点。骨组织工程学是利用组织工程原理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将种子细胞与特定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外构建具有生命的活性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本实验根据骨组织工程学基本原理,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支架材料,植入裸鼠体内观察其成骨的情况,为进一步建立骨组织工程的动物模型及满足治疗骨缺损的临床需要提供理论基础。第一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分离、纯化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目的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增殖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将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取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D-Hank’s液充分洗涤,将脐带剪碎至1mm3大小组织块,运用胶原酶消化法从人脐带中分离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1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时,1:3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第3、5、7代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学检测第3代细胞的表面抗原分子。结果原代培养后24小时可见少量散在贴壁细胞,2-3天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贴壁细胞;5-6天后可见梭形类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增长速度增快,10-12天左右细胞融合接近80-90%。传2代以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接近融合状态时可呈漩涡样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有97%表达CD105,95%表达CD29,96%表达CD44,97%表达CD13,而只有0.8%表达CD45,1.8%表达CD31,1.2%表达HLA-DR。生长曲线显示传3、5、7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取操作简便易行,且具有一般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第二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成骨诱导分化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条件及能力,为进一步体内成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如第一章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以含10%FBS、地塞米松、抗坏血酸、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的高糖DMEM作为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定量检测,茜素红S标记钙结节形成情况。(3)RT-PCR检测骨桥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的mRNA的表达。(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呈短梭形、多角形;细胞呈集落样层叠生长。(2)成骨诱导14天,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成骨诱导14天内,可见碱性磷酸酶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茜素红S染色呈红色。(3)诱导后7天、14天后RT-PCR鉴定骨桥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mRNA的表达,在151bp、155bp及182bp有单一的目的条带,诱导后14天的细胞骨桥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mRNA的表达水平均强于诱导后7天的细胞。(4)成骨诱导7天,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阳性表达,诱导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成骨诱导培养下可定向成骨分化,并能够稳定表达成骨细胞特异性表型,具有成骨能力。第三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nHA/PA66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nHA/PA66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探讨nHA/PA66复合支架作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载体的可能性,为骨组织工程进一步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如前述方法制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取成骨诱导后的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备好的nHA/PA66支架材料上,观察hUCMSCs在nHA/PA66支架材料的生长情况,MTT法测定nHA/PA66对成骨诱导后第3代hUC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3)检测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定量检测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4)检测成骨诱导后第3代hUCMSCs在nHA/PA66支架上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于2、4、8天取样并计算材料细胞毒性。(5) RT-PCR检测第3代hUCMSCs接种nHA/PA66支架7天OPN、OCN、ALP的mRNA的表达。(6)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1)成骨诱导后的第3代hUCMSCs在nHA/PA66支架材料上生长分化良好。MTT法测定OD值证实,hUCMSCs生长增殖活性不受材料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UCMSCs复合nHA/PA66多孔材料培养,ALP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成骨诱导14天内,可见碱性磷酸酶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3)细胞4h、8h、12h、24h粘附率分别为69.1±2%、78.4±2%、82%±2%及91%±2%。(4)第2天、第4天时间点支架材料细胞毒性评级均为0级,第8天毒性评级为1级,均评价为无毒。(5)在细胞复合支架后7天,RT-PCR鉴定骨桥蛋白、骨钙素、碱性磷酸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在151bp、155bp及182bp有单一的目的条带,其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1天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在支架材料表面附着生长;7天后可见细胞在材料上生长良好,细胞可往空隙生长,材料空隙大量充填。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多孔支架材料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载体,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不影响该细胞的生长增殖及成骨分化,满足骨组织工程的需要。第四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A66支架异位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了成骨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A66支架材料在裸鼠体内异位成骨的情况,为进一步骨缺损动物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如第三章所述方法,将成骨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nHA/PA66支架材料复合培养;(2)分别将成骨诱导后hUCMSCs悬液、单纯nHA/PA66支架材料、成骨诱导hUCMSCs与nHA/PA66支架复合体植入裸鼠背部肌袋内,观察其异位体内成骨情况。(3)术后4、8、12周取材行HE染色及骨钙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达情况。(4)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能力。结果成骨诱导后hUCMSCs组、单纯nHA/PA66支架材料组在裸鼠背部肌袋中无骨质形成,成骨诱导hUCMSCs与nHA/PA66支架复合体组有骨质形成,同时材料部分降解。结论成骨诱导的hUCMSCs与nHA/PA66支架材料复合后制备的生物复合材料在裸鼠体内具有异位成骨能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5
缩略词简表  15-17
前言  17-19
第一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分离、纯化增殖及生物学特性  19-28
  1.1 材料和方法  19-22
    1.1.1 材料、主要试剂和仪器  19-20
    1.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0-22
  1.2 结果  22
    1.2.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22
    1.2.2 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  22
    1.2.3 细胞生长与增殖曲线  22
  1.3 讨论  22-25
  1.4 结论  25-26
  附图  26-28
第二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成骨诱导分化  28-44
  2.1 材料与方法  28-36
    2.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8-30
    2.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0-36
    2.1.3 统计学处理  36
  2.2 结果  36-37
    2.2.1 hUCMSCs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特征及H-E染色表现  36
    2.2.2 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含量测定  36-37
    2.2.3 钙结节茜素红染色  37
    2.2.4 RT-PCR检测OPN、OCN、ALP的mRNA的表达情况  37
    2.2.5 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  37
  2.3 讨论  37-40
  2.4 结论  40-41
  附图  41-44
第三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nHA/PA66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44-63
  3.1 材料与方法  45-52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5-46
    3.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6-52
    3.1.3 统计学方法  52
  3.2 结果  52-54
    3.2.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A66支架材料观察及支架理化性质  52-53
    3.2.3 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结果  53
    3.2.4 生长曲线测定  53-54
    3.2.5 nHA/PA66支架材料细胞粘附率测试结果  54
    3.2.6 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54
    3.2.7 RT-PCR检测OPN、OCN、ALP结果  54
  3.3 讨论  54-59
    3.3.1 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54-56
    3.3.2 种子细胞与生物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56-59
  3.4 结论  59-60
  附图  60-63
第四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A66支架异位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63-73
  4.1 材料与方法  63-66
    4.1.1 材料与主要试剂与仪器  63-64
    4.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64-66
  4.2 结果  66-67
    4.2.1 大体观察  66
    4.2.2 组织学观察:H-E染色及骨钙素蛋白免疫组化结果  66-67
    4.2.3 电镜扫描结果  67
  4.3 讨论  67-70
  4.4 结论  70-71
  附图  71-73
参考文献  73-80
综述  80-94
  参考文献  87-94
致谢  94-95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5

相似论文

  1.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定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研究,S153
  2. 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定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应用研究,X53
  3.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R318.08
  4. 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R783
  5. BMP2诱导豚鼠MSCs分化成骨细胞制备组织工程人工听骨的实验研究,R764
  6.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318.08
  7. 纳米羟基磷灰石增强聚酰胺66颈椎仿生骨块材料生物力学分析,R318.01
  8. 载BMP2活性肽PLGA-NHAC仿生骨基质材料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318.08
  9.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R318.08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687.3
  11. 腺病毒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B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R329
  12. 固废磷化渣资源化的研究,X705
  13. n-HA/PA66复合MSCs和BMP2修复兔颅骨极量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318.08
  14.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增强HIPS、PP复合材料研究,TB383.1
  15. 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83.1
  16. 医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R781.4
  17. 高分散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合成,O611.4
  18.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的极限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R687.1
  19. 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核糖体相互作用的研究,R318.08
  20. 脂肪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其与支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21. 高孔隙率、高连通性n-HAP/PDLLA复合支架材料研究,R318.0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用一般科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一般性问题 > 生物材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