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

作 者: 苗变丽
导 师: 耿占春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成长时间 日常时间 历史时间 价值意义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篇论文的写作主要以新世纪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机制和形式的变迁,可以得出这种变迁使长篇小说在新世纪文学所凸现出来的作家时间观念和文本文体的转型。揭示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时间结构如何重塑了文学对世界的别样想象,以及如何体现了创作者的主体性想象和审美意识形态、建构意义的价值存在,进而切入该时段小说创作潮流脉动的深层原因。整体构架与题旨如下:绪论:对中西方诗学的时间叙事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梳理,是进入正题的背景和参照,并在此基础上对论述思路做一些阐发。循着多位理论家对小说时间研究的踪迹,可以呈现有关小说叙事与时间特征的基本问题,在进一步深入到小说理论家巴赫金的时空体研究中,揭示时间机制与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性之间的问题视域和复杂关系及小说叙事时间形式的分析及其可能。情节时间和内心时间的两分法是作为分析小说文本时间机制形式的基础理论出发点。二者不应该是二元对立的,更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胶着的关系,从叙事时间内、外相互转化中可以观察叙事形式的变化。它们不是分别单独存在,而是共生于同一部作品之中,所以采取分用/混用的二元视角来观照,也就是说对具体文本的叙事时间的阐释有时是据之一类有时是两类并合起来予以阐释。单独的作品才是意义的所在地,重复运用这一工序来考察各种不同类型的叙事时间,把时间的二元视角在它们之中遇到的共同的、类似的东西提升为几个大的原则,于是获得了几组结论,把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的时间机制归纳为三类,并列为三章的专题研究,且从功能性结构上研究它们的不同特征及其结构作用。第一章成长小说的的时间形式。狄尔泰曾说:“人是什么,只有他的历史才会讲清楚。”这也就是说,人的个性是时间性的,有可能在时间进程中呈现出一个自主的个体——即如何以自己的“一生”来建构独特的主体性这一过程。以人为表现对象的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成长小说。成长小说一般在“一生”的时间跨度里展开,具有一种“纵深”的优势,呈现出一种历史的面目,一种沧桑的意象。但另一方面成长小说未必始自幼年,而是从主人公的生命之行中提取出一个时间片段来,尤其是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青春心情的起伏转变是对成长历程心理轨迹的传神剖示,将其放在整个人生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放大它对人生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不管是哪一种成长时间,“成长小说”里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长大成人,而是指人对“历史时间”的认知与把握。成长既讲述了个人的命运,又澄明了历史的意义,这是成长小说现象学式的存在论过程。第二章日常叙事的时间形式。从时间特性方面看,日常生活具有重复、弥散和绵延的特征,所以在以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的小说文本中,对人物产生实际影响的就是日暮晨昏、节气变化、寒暑交替,时间以此等赤裸本真的形式支配着他们的生活,在叙事特征上表现为时间满格和细说慢写的风格。但日常生活中又充满着地震,它教给人们这一无可辩驳的原则:看似如此其实并非如此,事物的表现与真相之间存在着无底的裂缝。相应地,日常生活的叙事如果从一定的叙事视角出发,时间就会出现斑驳参差的光影重叠。在日常叙事时间中,作家通过描述现实来使现实出现裂缝,从而敞开那些由于人们习焉不察的惰性和迟钝,为日常生活逻辑所遮盖的真实。第三章历史叙事中时间的不同面相。现代的时间观念已经打破了过去的那种均匀流逝的概念,时间不是“各向同性”,而是“各向异性”的,也就是各有一定的发展方向的。时间的暂时性与永久性混杂在一起,就像是把时间重叠起来,每一道褶皱都是重新发现一种时间。换句话说,人类的生活和历史并不只是存在一种时间。在这种时间观念映照下,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也呈现出形态殊异的时间特征。从具体文本细读出发可以辨析出历史叙述中有:历史时间的循环性;历史与未来的乌托邦之幻;历史时间的现实性和寓言性;历史时间的整体宏阔营求;历史的年谱叙事;历史的无矢向端面;多音齐鸣中历史时间形式的两重可能性;历史时间的闭合结构等七种时间形态。历史的全部复杂性恰是在这种不断和多样的历史时间叙述中得以呈现和揭示的。在结论部分对全文的观点作出总结并提出一些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所具有的时间机制及形式,隐含着多样性的时间意识。叙事时间以各不相同的长度和维度的存在方式,规约和形成了新世纪长篇小说各各不同的叙事类型。从这种叙事时间的多样性中可以看出两个大的创作趋向和特征。第一,新世纪长篇小说在时间修辞方面体现出叙事活动中价值取向的精神走向和思想脉络。第二,新世纪文学日见奇异和灿烂的想象中展现了本土传统接续的可能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2
绪论  12-30
  第一节 中西方叙事时间研究的简要梳理  12-22
    一、西方诗学里的叙事时间理论研究  12-19
    二、中国传统小说评点及其对西方叙事学的译介和本土叙事学的创新  19-22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研究现状:必要的背景澄清  22-25
  第三节 该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目的  25-30
    一、文本选择的原则  25
    二、批评方法及其特点  25-27
    三、研究目的  27-30
第一章 成长小说的时间形式  30-64
  第一节 主体的生成线:纵向顺延的时间  31-44
    一、反顾中"过去时间—现在时间"的两重维度  31-34
    二、成长时间中的"非成长性"  34-41
    三、横截面的顺时连缀  41-44
  第二节 青春期"阴影线"上的滞留  44-64
    一、住世与游时  45-52
    二、青春思想史的表述及空间结构  52-64
第二章 日常叙事的时间形式  64-82
  第一节 时间的流水账:喧闹而有序  64-73
    一、夹缠琐碎的日常时间  65-66
    二、对日常时间的反动和超越  66-71
    三、日常的时空统一体结构  71-73
  第二节 政治阴谋下的戏剧时间回响  73-82
    一、从叙事视角看叙事时间  74-77
    二、从意象群落看叙事时间  77-82
第三章 历史叙事中时间的不同面相  82-142
  第一节 历史与现在的空转  83-93
    一、"籍梦而缩合的时间:变易不居的循环往复  83-87
    二、历史与现在的镜像结构  87-93
  第二节 历史与未来:乌托邦之幻  93-104
    一、命运与性格:极端的力量表现  94-97
    二、临界感觉与叙述情境  97-100
    三、乌托邦的另一种形式  100-101
    四、暗示与空缺:叙事与故事的二元协奏  101-104
  第三节 历史时间的现实性和寓言性  104-111
    一、外部情节和内部情节的双重时间结构  104-105
    二、个人历史和社会历史的同构性  105-108
    三、经验与虚构的融合  108-111
  第四节 历史时间的整体宏阔营求  111-118
    一、历史时空和日常时空的无间融合:历史的修辞学  111-115
    二、人物形象的时空整合性  115-117
    三、叙述视角的整合性及叙述声音情感态度的融合  117-118
  第五节 年谱叙事  118-123
    一、编年时间里的意识形态性  118-119
    二、编年时间里的存在哲学  119-123
  第六节 历史时间的无矢向转捩点  123-128
    一、大历史症候下无处安放的个体精神  123-127
    二、叙事时空的限制  127-128
  第七节 多音齐鸣中历史时间形式的两重可能性  128-139
    一、时间的交叠与缠绕  128-133
    二、时间的纵延  133-139
  第八节 历史时间的闭合结构  139-142
结语 秩序的恢复与价值的追求  142-146
参考文献  146-153
后记  153-15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57

相似论文

  1. 定窑瓷器艺术及其精神,K876.3
  2. 城市旧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J525
  3. 山西翼城花鼓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722.2
  4. 杨载《诗法家数》之体法论,I207.22
  5. 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I207.42
  6. 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I712
  7. 比较文学辨“异”研究,I0-03
  8. 论道德的真实性,B82
  9. 新时期长篇小说中的地域文化探究,I207.42
  10. 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I712
  11. 《收获》与“十七年”文学的长篇小说生产,I207.42
  12. “不朽者”作为记忆中的形象及其指向的价值意义,I712
  13. 论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时间意识,I561.072
  14. 春秋时期神话研究,B932
  15. 在探索中跋涉,I207.42
  16.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I712.074
  17. 无望的追寻——贾平凹19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悲剧意识探析,I207.42
  18. 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I207.42
  19. 清后期白话长篇小说中的西方人形象(1840-1911),I207.42
  20. 明清长篇小说的结局艺术,I207.42
  21. 晚唐艳情诗探微,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