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字字族研究

作 者: 蔡永贵
导 师: 马重奇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汉字字族 同族字 母文类属字 形声字 汉字孳乳规律
分类号: H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05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形、音、义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一系列汉字构成了一个汉字“字族”。处于同一字族的汉字都属于这个字族的“同族孳乳字”或“同族分化字”,简称“同族字”。本论文对汉字字族的研究共分八章。《绪论》一章主要探讨了汉字字族的概念、性质、特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纠葛,旨在为汉字字族研究正名,定位;第一章《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及研究字族的角度与方法》在研究汉字字族与汉语词汇派生关系的基础上,既从一个侧面交代了字族存在的第一个理据,又探讨了汉字字族研究的角度、原则、方法,力求使字族研究科学化:第二、三章《汉字字族研究概述及历代字族研究材料梳理》(上、下)目的在于梳理、搜集历代字族研究资料,凸显字族研究的必要性,并总结前人研究的成败得失,以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理论,发展学科;第四章《汉字字族的形成及同族字孳乳条例》,主要是探讨汉字字族的孳乳过程、孳乳规律及孳乳条例,同时通过揭示字族形成的过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字族存在的的第二个理据;第五章《汉字字族理论的科学性》,主要根据“思维认识、语言、文字”三者的互动关系在理论上验证字族的存在(理据之三),并证明字族说的科学性;第六章《同族字和同声符字的联系与区别:对形声字的再认识》,通过研究形声字的形成历史,在本源上揭示字族与形声字的不同性质、特点,并进一步强化字族理论的科学性和适应范围;最后一章是全书的结论,主要认为:汉字字族是汉字适应汉语词汇同源派生而产生和形成的。汉字为了解决汉语词汇同源派生所导致的汉字表义功能复杂化即单个汉字记词过多的问题,在汉语词汇积累发展的“派生阶段”,通过在“母文”的基础上加注类属偏旁而形成了一种“六书”说不能包含的“母文类属字”,这就形成了汉字字族。汉字字族的特点是,在文字上有发生学的关系,字形有共同的发生源,前后相承或相关,形成了孳乳关系和层次关系。文字上既有联系性,又有区别度;在字音上,以古音求之,往往相同、相近,或具有演变关系,可以用语音演变规律加以解释;在字义上,所记录的词意义相通,有共同的语源。字族研究,是基于汉字结构的分析,是从文字孳乳的角度研究汉字分化的内部规律及孳乳分化所形成的同族字在形音义诸方面的沿革。字族的研究,不是训诂,不是探索同族词或同源词,不以词族研究为目标。汉字字族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从动态上把握汉字,揭示汉字内部的孳乳规律,另辟了一条研究汉字的途径;现实价值在于有利于编写汉字字族谱系字典,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和训释古籍的水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7
中文文摘  7-10
目录  10-12
例言  12-14
绪论  14-30
  第一节 汉字字族与同族字  14-16
  第二节 汉字字族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6-21
  第三节 汉字字族研究和形声字  21-27
  第四节 母文和声符  27-30
第一章 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及研究字族的角度与方法  30-58
  第一节 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  30-34
  第二节 汉字的孳乳分化与汉字演变规律  34-36
  第三节 研究汉字字族的角度与原则  36-46
  第四节 研究汉字字族的方法  46-58
第二章 汉字字族研究概述及历代字族研究材料梳理(上)  58-98
  第一节 字族观的孕育:《说文解字》与汉字字族研究  59-64
  第二节 字族观孕育的学术背景:汉代声训与汉字字族研究  64-69
  第三节 字族观的萌芽:杨泉、顾野王与汉字字族的自觉研究  69-81
  第四节 字族观的确立:宋人"右文说"与汉字字族的自觉研究  81-82
  第五节 "右文说":前字族研究  82-98
第三章 汉字字族研究概述及字族研究材料来源梳理(下)  98-126
  第一节 字族研究的扩展:元明清学者由字族到词族的研究  98-114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新探索:词族研究专业化与字族研究边缘化  114-118
  第三节 现代学者的词族研究  118-122
  第四节 小结  122-126
第四章 汉字字族的形成及同族字孳乳条例  126-162
  第一节 汉字字族的形成  126-134
  第二节 汉字字族孳乳条例  134-149
  第三节 《说文》中东韵至谆韵形声字字族梳理示例  149-162
第五章 汉字字族理论的科学性  162-184
  第一节 汉字字族的理论阐释  162-175
  第二节 《说文》中元韵至育韵形声字字族梳理示例  175-184
第六章 同族字和同声符字的联系与区别:对形声字的再认识  184-216
  第一节 从形成过程看形声字的历史构成  184-208
  第二节 形声字来源所显示的类型  208-216
第七章 结论  216-218
参考文献  218-224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224-226
致谢  226-228
个人简历  228

相似论文

  1. 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H195
  2. 基于写作学视野的形声字造字思维规律研究,H122
  3. 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声符换用现象研究,H122
  4. 小篆形声字研究,H122
  5. 《说文·糸部》形声字试探,H121
  6. 现代汉字形声字声符研究,H123
  7. “右文”探源,H121
  8. 《广韵声系》牙音字分类校释,H113.3
  9. “范例教学”对汉字形声字教学的有效性初探,H193
  10. 古文字示部字研究,H121
  11. 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H121
  12.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声字研究,H195
  13. 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H257
  14. 古汉字形声字发展史简论,H122
  15. 形声字研究综述,H122
  16. 面向中小学生和留学生的形声字教学研究,H195.3
  17. 甲骨文形声字分期研究,H121
  18. 外国留学生对形声字声调命名的实验研究,H195
  19. 现代常用形声字声符系统研究,H122
  20. 对留学生形声字学习情况的考察,H19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文字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