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hβ2亚基在BK通道孔中的作用位点探测及TRPV1通道的脱敏机制研究

作 者: 姚镜
导 师: 丁久平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生物物理学
关键词: BK通道 TRPV1通道 β2亚基 点突变 失活 恢复 非竞争模型 辣椒素 自适应 PIP2 感觉器官
分类号: R9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生命获得过程的认识,而离子通道的研究不仅与信号发生、传递和转导紧密关联,同时也涉及到诱发各种遗传或非遗传疾病的分子机制。了解离子通道的精细结构,探讨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和动力学特性,弄清楚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工作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钙和电压激活的大电导钾离子通道(Maxik通道,又名BK通道)的β2亚基N端失活域在由α亚基组成的孔道中的作用位点;文章第二部分则是讲述痛觉敏感型通道TRPV1的适应性调节的分子机制的。BK通道广泛地存在于可兴奋细胞,特别是神经系统中,具有调节胞内钙浓度和膜电位等重要生理功能。目前,电压依赖型钾离子通道(Kv通道)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BK通道与Kv通道在结构和功能上既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如它们都结合有β辅助亚基,并由β亚基的N端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堵塞孔道引起N型失活。然而现有实验结果表明,K通道的孔道阻断剂(如TEA、QX-314等)能够减慢Kv通道的失活过程,然而却不能减慢BK通道的失活。为什么这两者如此不同?BK通道的B2亚基N端失活域是否进入由α亚基组成的BK孔道?两者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相互作用?阻断剂为什么不和失活域在孔道中竞争结合位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之一即是要回答和解决这些目前仍然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将hβ2 N端的前三个氨基酸FIW突变为FWI,发现hβ2的这一突变体hβ2-FWI对BK通道的失活没有影响,但通道的失活恢复曲线却由单指数转变为双指数。利用hβ2-FWI的双指数恢复特性变化作为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判定依据。通过丙氨酸扫描(Alaninescanning),即将α亚基形成孔道的S6区疏水性氨基酸依次突变为疏水性较弱的丙氨酸,然后通过膜片钳实验记录分析失活后通道的恢复特性变化,进而了解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借助作为通道孔道阻滞剂的麻醉剂QX-314和TEA等药物进一步解释了BK通道失活的非竞争机制。我们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位于mSlo1孔道中的氨基酸Ile-323是在失活过程中与β2亚基N端失活域有相互作用的主要位点。孔道内的另外两个氨基酸M314和V319也参与了这一过程。根据hβ2-FWI亚基N末端的线性结构特点,我们推测mSlo1孔道与hβ2-FWI在BK通道失活过程中存在如下的相互作用关系:1323-I,V319-W,M314-F,其中1323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了β2亚基的失活域的确进入了BK通道的孔道从而引起通道的失活。(2)通道阻滞剂QX-314和TEA在BK孔道内无特异性的结合位点。因此胞内阻断剂不会像在Kv通道中那样减慢通道的失活过程,这是因为β2 N端失活域的作用位置比较靠近孔道口,即孔道内的最后一个疏水性氨基酸Ile-323,而QX-314的作用位置位于孔道内,因此QX-314不会与失活域竞争相同的作用位点,从而不会影响β2引起的通道失活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们的数据,而且为进一步阐释BK通道的结构和门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和理论支持。(3)我们的实验结果还显示:与野生型mslo1通道电流相比,突变型1323A不管是单通道还是宏观电流均有明显差异,表现为出现了野生型通道所不具有的外向整流特性。形式上突变型1323A的单通道出现了非常像噪声的电流,同一电压下可以同时记录得到几个不同大小的单通道电流,即是说Ile-323A还引起了BK通道电导的改变。据此我们推测Ile-323对BK通道具有双重作用,既是β2失活域在孔道中的作用位点,同时还能调节BK通道的门控特性。另外还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312位点的Leu亮氨酸残基的突变能够极大地改变BK通道的电压依赖性。我们研究小组在后续的两篇文章中分别证明了这两点推测:Ile-323确实为BK通道的关节所在,323点的氨基酸残基疏水性降低,会使得“关节”变得松弛,进而导致通道开放时四个亚基间协同性的不一致和开放几率的改变(Guo et al,Biophys J.2008 May 1;94(9):3714-25)。而Leu312位点则可以极大地增强BK通道的电压敏感性(Wu et al.,In review)。适应性调节是大部分感觉器官共有的一种性质,但是痛觉适应性产生的根源和机理仍然不为人们所知。文章的第二部分在受体水平探讨了伤害感受器TRPV1通道的适应性调节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通道在脱敏反应发生后,仅改变了通道对激动剂的敏感性,而不影响最大电流的响应,据此,我们在脱敏感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痛觉适应性调节概念。该部分我们主要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Ca2+经由开放的TRPV1通道内流引起脱敏反应的发生,脱敏反应发生后仅改变了通道对辣椒素的敏感性,浓度敏感性降低了14倍,但这一改变并不影响通道的功能。(2)通过联合应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和膜片钳记录技术,我们证实了PIP2参与了TRPV1通道脱敏反应的发生,PIP2分解的速率和量的变化都足以改变通道对激动剂的响应。借助药物Rapamycin专一性降低细胞内PIP2含量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测量通道对辣椒素浓度依赖性曲线,我们进一步量化了PIP2对脱敏反应的贡献,约占60%。(3)我们还发现TRPV1通道对激动剂敏感性的改变依赖于刺激强度,不同的刺激强度得到不同程度的脱敏响应。我们推测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通道蛋白有记忆功能,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二是不同刺激强度作用下的TRPV1通道离子通透性不同,因此,内流Ca2+的量和分布特性不同,导致PIP2分解量不同,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脱敏反应。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1 绪论  13-47
  1.1 膜片钳技术与离子通道  14-25
  1.2 B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25-33
  1.3 PIP2对TRP家族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  33-46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46-47
2 材料与方法  47-57
  2.1 实验材料  47-50
  2.2 实验方法和设备  50-57
3 hβ2亚基N端失活域在mSlol孔道中的作用位点  57-83
  3.1 引言  57-58
  3.2 材料和方法  58-60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0-81
  3.4 结论  81-83
4 痛觉敏感型通道TRPV1的脱敏机制探讨  83-111
  4.1 引言  83-84
  4.2 材料和方法  84-86
  4.3 实验结果  86-106
  4.4 讨论  106-111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111-114
致谢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29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29-131
附录2 主要符号和缩略词表  131-132

相似论文

  1.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2.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3.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4.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研究,TM346
  5.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6.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7.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8.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波前变换研究,TN761
  9. 半导体激光器热电控制技术研究,TN248.4
  10. 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N919.81
  11.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2. 基于滑动相关双门限的扩频码同步捕获技术的研究,TN914.42
  13. 跳频通信系统中同步及频率自适应算法研究,TN914.41
  14. 网络语音传输丢包的恢复技术,TN912.3
  15. 多载波CDMA的信道编码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TN929.533
  16.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17. 基于纹理特征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P391.41
  18. 图像分割中阴影去除算法的研究,TP391.41
  19. 临近空间图像侦察系统中的图像恢复技术研究,TP391.41
  20. 非线性变结构导引规律的研究,TJ765
  21. 一类欠驱动Lagrangian系统的最优同步控制,TP1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