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剪切因子FBP21双WW结构域的溶液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

作 者: 黄小娟
导 师: 施蕴渝;吴季辉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FBP21 双WW结构域 核磁共振波谱 前体mRNA剪切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分类号: Q7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真核细胞中,编码基因的表达是基因经过转录、mRNA加工、翻译、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复杂过程。这些过程通过庞大而精细的核酸-核酸,核酸-蛋白,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彼此密切关联,形成高度精密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其中前体mRNA的剪切在细胞核中由剪切体复合物催化完成的。剪切体是由5个小核RNAs和几百种蛋白质组成的高度动态变化的核糖核蛋白颗粒。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s)和大量的蛋白因子是形成有活性的剪切体所必需的。在芽殖酵母中,剪切因子Prp40通过和剪切分支点蛋白BBP以及U5 snRNP蛋白Prp8相互作用在前体mRNA剪切过程中起内含子两端的搭桥作用。Prp40通过2个WW结构域与5’端剪切位点和BBP相互作用拉近了5’端剪切位点和分支点的空间距离从而起到了建立桥梁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被认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是保守的。FBP21 (formin binding protein 21),是人源的Prp40相似蛋白,含有一个锌指结构和两个连续的第III类WW结构域,是剪切体A/B复合物的组分,是U2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s)中的蛋白质。FBP21和剪切因子SC35以斑点状共定位在细胞核内,这种细胞核斑点是剪切因子在细胞核内的存储位点。此外,FBP21与剪切因子U1 snRNP蛋白U1C,核心snRNPs蛋白SmB/SmB’以及分支点蛋白SF1/BBP都有相互作用。这些信息都暗示了FBP21在前体mRNA剪切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剪切相关功能的研究报道。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三维核磁共振(NMR)波谱学的方法解析了人源剪切体蛋白FBP21双WW结构域的溶液结构。这是第一个被解析的第III类WW结构域结构的报道。双WW结构域的溶液结构显示两个WW结构域间的相对取向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通过NMR骨架弛豫动力学实验和残留偶极耦合实验,我们发现两个WW结构域的连接区域具有高度的柔性,这种柔性使得两个WW结构域间具有相互运动。我们用化学位移干扰实验和等温滴定量热实验(ITC)分析了FBP21两个WW结构域的配体识别特性和相互作用界面。结果显示,两个WW结构域在结合配体的时候有合作,这种结构域间的合作将FBP21双WW结构域对配体的亲和力提高了约60倍,而且这种合作需要两个WW结构域间的柔性连接区域参与协助。尽管已经有不少单个WW结构域结构被解析,但是已解析的双WW结构域结构目前只有2个,而且这两个结构功能差异很大。作为第三个被解析得双WW结构域结构,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有高度相似的序列和结构域排列,不同蛋白中的双WW结构域的相互作用机理,相对空间取向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其生物学功能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FBP21及其双WW结构域的生物学功能。首次报道了FBP21是一个剪切因子,通过两个第III类的WW结构域有效的激活in vivo前体mRNA的剪切。在激活前体mRNA剪切过程中,两个WW结构域必须同时参与,缺一不可。任何一个WW结构域的突变就会彻底破坏FBP21激活剪切的功能。同时,WW结构域间的连接区域也是很重要,缩短这一区域会严重影响FBP21的剪切功能。GST pull down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分别用于研究FBP21与剪切因子SIPP1的in vitro和in vivo相互作用。我们还用免疫荧光的方法研究了FBP21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及和剪切因子SC35共定位的情况。结果显示,FBP21与SIPP1的相互作用,在细胞内的定位同样都需要两个WW结构域同时参与,缺一不可。FBP21的各种生物学功能都需要两个WW结构域同时参与合作,并且这种合作需要其连接区域的柔性才能实现。这可以用我们结构研究的结果很好地解释:单个WW结构域的结合能力较弱,对配体的高亲和力需要两个结构域同时参与相互作用。并且两个WW结构域连接区域的柔性使他们能够同时和多个配体结合。关于FBP21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吻合的很好,我们的研究为理解FBP21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理及其双WW结构域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1章 综述 前体m RNA 剪切的研究背景  12-39
  1.1 引言  12-15
  1.2 前体mRNA 加工与剪切体大分子机器  15-25
    1.2.1 前体mRNA 的3 个加工过程  16-19
    1.2.2 剪切体(Spliceosome):细胞内最复杂的大分子机器  19-25
  1.3 前体mRNA 的剪切与转录之间的偶联  25-30
    1.3.1 共转录前体mRNA 加工剪切的必要性  25-27
    1.3.2 前体mRNA 剪切:与转录的时间竞赛?  27-28
    1.3.3 RNAP II CTD 在转录和前体mRNA 剪切偶联中的作用  28-30
  1.4 总结  30-32
  参考文献  32-39
第2章 人剪切体蛋白FBP21 双WW 结构域的结构研究  39-83
  2.1 剪切体蛋白FBP21 及其WW 结构域的介绍  39-44
    2.1.1 剪切体蛋白FBP21 的背景介绍  39-42
    2.1.2 WW 结构域的简要概述  42-44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4-59
    2.2.1 目的基因的获得  44-45
    2.2.2 表达质粒的构建  45
    2.2.3 突变体表达质粒的构建  45-47
    2.2.4 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  47-48
    2.2.5 目的蛋白的稳定性测定  48
    2.2.6 小肽的合成与纯化  48
    2.2.7 等温滴定量热实验(ITC)  48-49
    2.2.8 NMR 波谱解析人剪切体蛋白FBP21 WW1-2 的三维溶液结构  49-58
    2.2.9 化学位移扰动实验  58-59
    2.2.10 主链弛豫实验  59
    2.2.11 ~1DNH 残留欧极耦合常数(RDCs)的测定  59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9-76
    2.3.1 FBP21 WW1-2/ pET226(+) 重组质粒的构建  59-60
    2.3.2 FBP21 双WW 结构域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60-62
    2.3.3 FBP21 双WW 结构域蛋白的CD 光谱分析  62
    2.3.4 NMR 波谱解析人FBP21 WW1-2 蛋白质的三维溶液结构  62-70
    2.3.5 FBP21 双 WW 结构域与脯氨酸多肽的相互作用  70-76
  2.4 总结  76-79
  参考文献  79-83
第3章 人剪切体蛋白 FBP21 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83-126
  3.1 剪切体蛋白FBP21 的功能研究背景  83-95
    3.1.1 酵母剪切因子Prp40 在剪切体装配中的功能  84-87
    3.1.2 剪切因子SF1/BBP 在剪切体装配中的功能  87-91
    3.1.3 剪切体核心蛋白SmB/B’和U1511RNP 特异性蛋白U1C  91-95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95-103
    3.2.1 重组质粒的构建  95
    3.2.2 抗体及其来源  95
    3.2.3 FBP21-His 和 GST-SIPP1 蛋白的表达纯化  95-96
    3.2.4 质粒DNA 的中量制备  96-97
    3.2.5 GST pull-down 实验  97
    3.2.6 Western blot 实验  97-98
    3.2.7 细胞的培养和DNA 转染  98
    3.2.8 免疫共沉淀实验  98-99
    3.2.9 FBP21 的in vivo 前体mRNA 剪切实验  99-101
    3.2.10 反转录PCR (RT-PCR)  101
    3.2.11 FBP21 的in vitro 前体mRNA 剪切实验  101-102
    3.2.12 免疫荧光定位和激光共聚焦实验  102-103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103-121
    3.3.1 FBP21 和SIPP1 的重组质粒  103-104
    3.3.2 FBP21 和SIPP1 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104-105
    3.3.3 FBP21 和SIPP1 的in vitro 相互作用  105-106
    3.3.4 FBP21 和SIPP1 的in vivo 相互作用  106-109
    3.3.5 FBP21 在细胞内的定位  109-113
    3.3.6 FBP21 及其双WW 结构域在前体mRNA 剪切中的功能  113-121
  3.4 总结  121-123
  参考文献  123-126
英文缩写词表  126-127
致谢  127-129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29-131

相似论文

  1. 基于FRET技术的MD-2与TLR4活体相互作用研究,R459.7
  2. 相关谱技术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上的应用,Q71-3
  3. Cyclin D3相关蛋白的筛选及其与ERK3或nm23-H2相互作用的研究,Q26
  4. 稳定分化软骨前体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及其NMR波谱和材料相容性研究,R318.08
  5. 沙柳、柠条液化产物分离及其结构分析的研究,TQ914
  6. T_2RT定量测量和MRS联合应用诊断帕金森病的初步临床研究,R445.2
  7. 早期癌症诊断的NMR方法的研究,R730.4
  8. 顺磁纳米颗粒及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的动力学特性的NMR横向弛豫分散研究,TB383.1
  9. 新疆产地柴油降凝剂的合成,TE624.8
  10. c-Jun亮氨酸拉链结合蛋白(Jlip)和干扰素诱导的蛋白IFP35及其自身的相互作用研究,Q51
  11. 大鼠肝脏肿瘤离体高分辨魔角旋转~1H质子波谱研究分析,R735.7
  12. α-synuclein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对微管形成影响的初步研究,R741
  13.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核磁共振波谱学研究,R445.2
  14. 孕酮诱导的蜕膜蛋白Depp与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病蛋白Sedlin的相互作用,Q78
  15. 海洛因成瘾者相关脑区~1H-MRS与线索诱导渴求的fMRI研究,R445.2
  16.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多态性及X蛋白结合蛋白的初步研究,R512.62
  17. 三叶因子1与醛酮还原酶A1C1相互作用的验证,R735
  18. 接头蛋白TRAF与CKIP-1、Smurf1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研究,Q51
  19. 混合模式色谱柱在抗生素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暨头孢曲松降解杂质研究,R917
  20. 木素含量和结构变化对高得率纸浆性能影响,TS71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分子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