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

作 者: 朱文慧
导 师: 范立舟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南宋 东南地区 民间纠纷 解决途径 社会变迁
分类号: K24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关涉到基层社会秩序与法律文化、民众心理诸层面,是观察社会变迁的窗口。而南宋东南地区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质与地域整体性特点,是开展本问题研究的较为合适的范围。本文以南宋东南地区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为切入点,考察南宋社会变迁与法律文化。“民风好讼”是南宋东南地区突出的社会现象,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存在着制度方面的动因。士大夫对“好讼”现象的认识,反映了他们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诉讼审理中采取策略的依据。而影响诉讼的诸因素包括制度性因素,士大夫的素养、胥吏介入等人为因素,以及检验等技术性因素。民间纠纷的调解解决途径可以分为官府调解和民间调解两种模式。官府调解为士大夫在审理亲邻类纠纷时优先考虑,在南宋时呈现制度化趋向。基于对诉讼成本的考虑,民众可能更倾向于民间调解方式解纷。但民间调解缺乏强制力保障,常为豪民利用。民间纠纷以及民间调解反映了南宋乡村社会权力构成及秩序。在士大夫眼中,由豪民主导的乡村社会呈现一种“失序”状态。而这正是促使理学家重构基层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因。南宋东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与纠纷及其解决关系密切。佛道的世俗化以及特殊的时代原因导致南宋时期教俗纠纷增多。另一方面,僧、道也在积极介入民间纠纷的调解。由于民间宗教信仰对民众形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政府、士大夫在对其进行规制的同时,双方也展开了竞争。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儒、佛、道以及民间宗教信仰不断融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处于纠纷情境中的民众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既是对利益与外部环境理性考量的结果,也为信仰、个性等因素所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21
  一、“问题意识”与问题的提出  8-10
  二、研究范围的确定  10-13
    1. 选取南宋东南地区作为研究范围的依据  10-12
    2. 纠纷及其解决作为问题切入点的意义  12-13
  三、学术史  13-20
    1. 法律史研究回顾  13-16
    2. 选题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6-20
  四、研究方法与材料的说明  20-21
第一章 宋代东南地区的社会概况  21-65
  第一节 东南地区的生态地理与社会经济  21-46
    一、东南地区的地理与气候  21-22
    二、宋以前东南地区的生态地理与农业开发史  22-31
    三、两宋东南地区的社会经济  31-46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社会动态与东南地区  46-64
    一、中唐至北宋  47-58
    二、两宋之交的动荡与移民  58-59
    三、南宋社会  59-64
  小结  64-65
第二章 民间纠纷的诉讼解决模式  65-108
  第一节 民风好讼  65-80
    一、“好讼”诸现象  65-75
    二、士大夫对“好讼”的认识  75-80
  第二节 诉诸官府  80-93
    一、争讼者的诉求与选择  80-83
    二、裁判者的判决与依据  83-88
    三、立足于制度的分析  88-93
  第三节 影响案件审理的因素  93-107
    一、胥吏的介入与操控  94-97
    二、裁判者的素养与经验  97-102
    三、其他因素  102-107
  小结  107-108
第三章 民间纠纷的调解模式  108-143
  第一节 南宋的官府调解  108-118
    一、南宋时期官府调解的制度化趋势  108-113
    二、南宋官府调解的具体形态  113-118
  第二节 南宋社会的民间调解  118-128
    一、纠纷双方选择民间调解的动因  118-121
    二、南宋社会民间调解概况  121-125
    三、民间调解中的现实问题  125-128
  第三节 理学家重构基层社会秩序的努力  128-142
    一、南宋的乡村社会  128-135
    二、理学家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的努力  135-142
  小结  142-143
第四章 南宋东南地区社会中的宗教信仰与法律  143-183
  第一节 宗教人士与民间纠纷  143-155
    一、宗教人士与俗民间的纠纷及解决  143-150
    二、宗教人士参与民间纠纷的解决  150-153
    三、对宗教人士与民间纠纷问题的评析  153-155
  第二节 纠纷情境中的民众  155-168
    一、作为“法律”的信仰  155-160
    二、法律能否被信赖?  160-166
    三、纠纷情境中民众的选择  166-168
  第三节 法律与信仰:竞争、规制和利用  168-181
    一、家训和约束榜文中士大夫的观念  168-172
    二、以乡村势力为中心的观察  172-175
    三、法律与信仰的互动:规制、竞争和利用  175-181
  小结  181-183
结语  183-187
参考文献  187-200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200-201
后记  201-202

相似论文

  1.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2.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3.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4. 安徽省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D926
  5. 南宋内陆水军研究,K245
  6.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自杀现象研究,B846
  7.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8. 南宋宗室应举研究,K245
  9.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相关法律问题研究,F832.51
  10. 我国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冲突与解决途径,D924
  11. 服从与抗命:公务员两难困境分析,D630.3
  12. 朝核问题中的中美因素研究,D815.2
  13. 琼海关与近代海南经济社会的变迁,F129
  14. 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TU984.114
  15. 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K26
  16. 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K245
  17. 南宋词社研究,I207.23
  18. 教育与人的尊严,G40
  19. 清末哈尔滨区域传统学务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型的研究(1861-1911),G529
  20. 旅游地居民职业结构变迁研究,C913.2
  21. 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K2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宋:北宋(960~112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