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

作 者: 谷峰
导 师: 洪波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先秦汉语 情态副词 句法分布 话语功能 多义性 词义演变 主观性
分类号: H1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Lyons (1977)、Palmer (1986)等学者将言说主观性看作情态的基本特征。据此,先秦汉语情态副词应包括:a.反预期、b.确认、c.推断、d.揣测、e.反诘、f.希望、g.请求、h.谦敬八个语义类,其中a属于评价情态,b-e属于认识情态,f-g属于说话者取向的情态,h是社交直指语。本文研究先秦经传、子书中情态副词的句法分布话语功能,并以若干副词的多义性为切入口探讨相关的词义演变规律。全文共12章,各章内容如下:第1章麓清情态的定义,限定研究范围,评介前人的相关研究,申明本文的预期目标、研究取向及意义。第2-8章是对先秦情态副词的分类描写。A.句法。通过考察位置、副词连用、[副词+情态动词]组合、根句/嵌套句、句类分布、长距离移位,概括出先秦情态副词的几项重要特点:a)情态副词出现在句首受制于主语的语法类和语用地位;b)认识情态副词在副词连用时总居前,可以与各类情态动词组合,但评价情态副词、说话者取向的副词几乎不与否定词外的副词连用,评价情态副词只与动力情态词组合;c)确认、推断副词可以移出包孕子句,提升至母句动词前;d)谦敬副词只提示交际双方的身份,不表示对命题的态度,故能内嵌很深,接近于情状方式副词。B.话语功能。从篇章位置、对比、预设触发、直指、说话者的态度、礼貌等方面考察各小类副词在话语层面的功能,进而揭示近义副词在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得出两点认识:a)每类副词各有其语用价值:反预期义副词重在凸显对比,认识情态副词不同程度地刻画说话者对命题为真的相信程度,谦敬副词成系统地提示交际双方的尊卑关系,说话者取向的副词表达祈愿行为,同时具有礼貌性。b)近义副词在句子表面结构上的差异可以归咎为话语功能的不同:例如“曾”与“乃”的[肯定:否定]对立可追溯到篇章地位的差别,表确认的“固”多搭配第一人称主语可以追溯到其表现“听话者有所不知”的主观性,表揣测的“意者、其诸”总引入原因,“其、将、庶(几)”总引入结果,这在时体上亦有反映,“岂”和“其”[申辩:质疑]的对立影响到两个副词对主语人称及语气词的选择。c)副词内化的情态意义对其篇章功能亦有影响,如“其”可用于两项或多项并举是因为它表示一种可能性很低的推测。第9~11章讨论三组情态副词的词义演变:第9章参照湘语、闽南语、印地语、哈萨克语的资料确定了副词“曾”反预期、标举极端、反诘、否极四个用法的引申关系,并构拟了词义演变路径(反诘←反预期→标举极端→否极)、演变过程。第10章上古汉语情态副词“诚”、“果”既可以在陈述句、是非问句里强调命题的真值,又可以在特指问句、反复问句里表示追究。真值强调义的初见时代早于追究义,词义演变的方向是“真值强调>追究”,该词义演变符合“VP副词>句子副词>语用标记”的演变模式,句型分布的变化与“诚”、“果”的语义变化密切相关,“诚”、“果”的语义变化与副词辖域的扩大同步。中古、近代汉语以及汉藏语系的少数语言/方言里也存在着平行的演变模式。第11章“其”是先秦重要的多功能常用词,其中有六项用法与虚拟口气有关,即:推测、希望、请求、意志、反诘、假设,这些用法之间有引申关系。借助语义地图连续性猜想,我们拟出“其”的三条语义引申路径:1.推测>希望>请求>意图;2.推测>反诘;3.推测>假设。间接言语行为是词义演变的动因。第12章结语。总结本文的创获及有待继续拓展的课题。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8
第一章 绪论  18-30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  18-22
    1.1.1 "情态"的定义:已有的认识和本文的界定  18-21
    1.1.2 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的范围  21-22
  第二节 汉语情态副词研究的现状  22-26
    1.2.1 情态副词的句法表现  22-24
    1.2.2 情态副词的话语功能  24-26
    1.2.3 情态副词的历史演变  26
  第三节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6-27
  第四节 本文使用的语料  27-30
    1.4.1 传世文献  27-28
    1.4.2 出土文献  28-30
第二章 反预期副词  30-46
  第一节 引言  30-31
    2.1.1 评价情态、"反预期"的定义  30
    2.1.2 先秦汉语表反预期的语法手段  30-31
    2.1.3 本章的任务  31
  第二节 反预期副词的句法表现  31-36
    2.2.1 句中的位置  31
    2.2.2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  31-32
    2.2.3 根句、嵌套句  32
    2.2.4 句类分布  32-34
    2.2.5 与其他反预期标记的配合  34-35
    2.2.6 小结  35-36
  第三节 反预期副词的话语功能  36-42
    2.3.1 凸显对比  36-37
    2.3.2 言说主观性:出乎意料和负面评价  37-40
    2.3.3 预设触发  40-41
    2.3.4 "曾"和"乃"的篇章连接性  41-42
  第四节 小结  42-46
    2.4.1 反预期副词的内部区别  42-44
    2.4.2 "符合预期"在先秦的表达手段  44-46
第三章 确认副词  46-82
  第一节 引言  46-47
    3.1.1 确认副词的范围  46
    3.1.2 本章的任务  46-47
  第二节 确认副词的句法表现  47-65
    3.2.1 句中的位置  47-48
    3.2.2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  48-51
    3.2.3 副词连用  51-56
    3.2.4 根句、嵌套句  56-58
    3.2.5 长距离移位  58-59
    3.2.6 句类分布  59-63
    3.2.7 小结  63-65
  第三节 确认副词的话语功能  65-80
    3.3.1 凸显对比  65-68
    3.3.2 预设触发  68-70
    3.3.3 叙述和评论  70-73
    3.3.4 言说主观性  73-80
  第四节 表指认的"方"、"正"、"适"、"乃"、"即"  80-82
    3.4.1 杨伯峻、何乐士(1992)和李佐丰(2004)的研究  80
    3.4.2 分布特点  80-81
    3.4.3 情态意义  81-82
第四章 推断副词  82-98
  第一节 引言  82-83
  第二节 必然义"必"的句法表现  83-90
    4.2.1 句中的位置  83
    4.2.2 "必"与情态动词的组合  83-85
    4.2.3 "必"与其他副词连用  85-87
    4.2.4 "必"的否定  87
    4.2.5 嵌套句中的"必"  87-88
    4.2.6 "必"的句类分布  88-89
    4.2.7 "必"长距离移位  89-90
  第三节 "必"的四种情态意义及分化条件  90-94
    4.3.1 主语的人称  90-91
    4.3.2 VP的类型  91-92
    4.3.3 时体  92
    4.3.4 情态动词  92-93
    4.3.5 母句动词  93
    4.3.6 条件小句  93-94
    4.3.7 焦点凸显  94
  第四节 "必"与英语must的对比  94-96
    4.4.1 时体  94-95
    4.4.2 否定  95
    4.4.3 疑问  95-96
  第五节 断、决、要、固  96-98
第五章 揣测副词  98-145
  第一节 引言  98
  第二节 揣测副词的句法表现  98-123
    5.2.1 句中的位置  98-101
    5.2.2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  101-104
    5.2.3 副词连用  104-114
    5.2.4 根句、嵌套句  114-117
    5.2.5 长距离移位  117-118
    5.2.6 句类分布  118-122
    5.2.7 小结  122-123
  第三节 揣测副词的内部区别  123-134
    5.3.1 感知途径:"盖"与"将"、"且"、"意"、"殆"等的区别  123-124
    5.3.2 时体  124-129
    5.3.3 主语人称  129-132
    5.3.4 可能性的等级  132-134
  第四节 揣测副词的话语功能  134-145
    5.4.1 篇章连接性  134-137
    5.4.2 言说主观性  137-139
    5.4.3 直指功能(deictic)  139-140
    5.4.4 礼貌功能(politeness)  140-145
第六章 反诘副词  145-169
  第一节 引言  145-147
    6.1.1 学界对反诘副词的界定  145
    6.1.2 本章考察的范围  145-146
    6.1.3 本章的任务  146-147
  第二节 反诘副词的句法表现  147-157
    6.2.1 句中的位置  147
    6.2.2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  147-151
    6.2.3 副词连用  151-154
    6.2.4 根句、嵌套句  154-155
    6.2.5 反诘副词对反问句类型的选择  155-156
    6.2.6 小结  156-157
  第三节 反诘副词的话语功能  157-165
    6.3.1 凸显对比  157-159
    6.3.2 言说主观性  159-165
  第四节 从"岂不(亦)"看反诘和断言的关系  165-169
    6.4.1 其他语言的情况  165-166
    6.4.2 古汉语的加强断言标志"岂不"和"岂不亦"  166-169
第七章 表希望和请求的副词  169-181
  第一节 引言  169
  第二节 希望和请求的对立在句法形式上的表现  169-173
    7.2.1 两类言语行为:陈述和指令  169-170
    7.2.2 主语人称  170-171
    7.2.3 VP的类型  171-172
    7.2.4 根句、嵌套句  172-173
  第三节 请求义副词的内部区别  173-181
    7.3.1 句法形式的区别  173-174
    7.3.2 话语功能的区别  174-181
第八章 谦敬副词  181-208
  第一节 引言  181-183
    8.1.1 谦敬副词的范围和类别  181-182
    8.1.2 本章的任务  182-183
  第二节 表敬副词的句法表现  183-186
    8.2.1 根句、嵌套句  183-184
    8.2.2 句类分布  184-185
    8.2.3 副词连用  185-186
    8.2.4 小结  186
  第三节 表谦副词的句法表现  186-190
    8.3.1 根句、嵌套句  186-187
    8.3.2 句类分布  187
    8.3.3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  187
    8.3.4 副词连用  187-188
    8.3.5 请  188-190
    8.3.6 小结  190
  第四节 谦敬副词的言说主观性  190-201
    8.4.1 谦敬副词的礼貌性  190-198
    8.4.2 表敬副词与委婉  198-200
    8.4.3 表谦副词的言说主观性  200-201
  第五节 谦敬副词的直指功能  201-205
    8.5.1 惠  201
    8.5.2 辱  201-203
    8.5.3 幸(而)  203
    8.5.4 窃  203-204
    8.5.5 敢  204
    8.5.6 敬、谨、请  204-205
  第六节 小结  205-208
    8.6.1 谦敬副词的辖域  205
    8.6.2 谦敬副词的性质  205-206
    8.6.3 谦敬副词消亡的原因  206-208
第九章 情态副词"曾"的词义演变:反预期、标举极端、否极、反诘的关系  208-216
  第一节 引言  208-209
  第二节 "曾"的词义演变过程  209-214
    9.2.1 不同意义产生的先后顺序  209-210
    9.2.2 反预期>反诘  210-211
    9.2.3 反预期>标举极端  211-213
    9.2.4 标举极端>否极  213-214
  第三节 小结  214-216
    9.3.1 "曾"的词义演变路径  214-215
    9.3.2 情态副词"曾"和时间副词"曾"  215-216
第十章 从真值强调到追究:情态副词"诚"、"果"的词义演变  216-228
  第一节 引言  216-219
    10.1.1 情态副词与疑问句的类型  216-217
    10.1.2 上古汉语的"诚"和"果"  217-218
    10.1.3 问题的提出  218-219
  第二节 "诚"、"果"的词义演变过程  219-225
    10.2.1 真实义形容词>真值强调副词  219-221
    10.2.2 句型分布和"诚"、"果"的词义变化[Ⅰ]  221-222
    10.2.3 句型分布和"诚"、"果"的词义变化[Ⅱ]  222-223
    10.2.4 句型分布和"诚"、"果"的词义变化[Ⅲ]  223-224
    10.2.5 认识情态>言语行为  224-225
  第三节 同义副词演变的旁证  225-227
    10.3.1 实  225
    10.3.2 端的  225-226
    10.3.3 委的、委实  226
    10.3.4 真个  226-227
    10.3.5 果真  227
  第四节 小结  227-228
第十一章 虚拟口气与情态词"其"的词义演变  228-252
  第一节 引言  228-229
    11.1.1 "其"的多功能性  228-229
    11.1.2 已有研究的回顾及本章的目标  229
  第二节 代词"其"和情态词"其"在文献中的分辨  229-231
    11.2.1 如/若之何其VP  230-231
    11.2.2 与其P,岂若/不如/宁Q  231
  第三节 情态词"其"的分布与诠释  231-237
    11.3.1 根句、嵌套句  231-232
    11.3.2 句类分布  232-234
    11.3.3 人称  234-235
    11.3.4 主语的语义角色和VP的类型  235-236
    11.3.5 复句  236-237
  第四节 "其"各意义的内部关系  237-238
  第五节 "其"的词义演变  238-250
    11.5.1 虚拟口气共时多义性的跨语言考察  238-242
    11.5.2 虚拟口气的语义地图  242-243
    11.5.3 "其"的词义演变过程:历时考察  243-250
  第六节 小结  250-252
    11.6.1 词义演变的典型效应  250-251
    11.6.2 义域的转移  251
    11.6.3 构拟词义演变路径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251-252
第十二章 结语  252-257
  第一节 本研究的创获  252-255
    12.1.1 新语言事实的发现  252-253
    12.1.2 视角和方法的创新  253-255
  第二节 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  255-257
参考文献  257-271
致谢  271-27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272

相似论文

  1. 「ちょっと」的显性和隐性话语功能及其产生环境,H36
  2.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主观性耳鸣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R764
  3. A Cognitive Study of the Polysemic Simple Present Tense,H314
  4. 文学翻译中译者对读者接受的考虑,I046
  5. “连”字句再认识及其教学,H195
  6. 主观性病历资料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16
  7. 论写实油画中的主观性,J213
  8. 汉语的“那么”和日语的“それごば”的语法化对比研究,H36
  9. 英语人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研究,H313
  10. 古文字中“囗”形多义性研究,H121
  11. 情态副词多维考察,H146
  12. 论胡塞尔的逻辑现象学,B516.52
  13. 论油画艺术中的主观性色彩,J213
  14. 人像摄影的主观性表现研究,J41
  15. 油画体验与审美反思,J213
  16. 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H146
  17. “X知道”格式研究,H146
  18. 汉语否定性情态副词研究,H146
  19. 主观性视角下的Because-因果复句多义性的研究,H314
  20. 日语道义情态表达的多义性与语法化,H36
  21. 台营方言的主观性标记“一个”,H1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