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铝—氟互作对水稻及土壤中氟含量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李洋洋
导 师: 赵兰坡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土壤  硫酸铝 氟铝比 铝-氟互作 盆栽水稻
分类号: S1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大约占地壳组成的0.78g/kg。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其摄入量过多和缺乏都会影响其生长健康。土壤为氟环境化学体系的枢纽。土壤的氟污染不仅直接对人体和牲畜产生危害,它可以通过饮水和食物链对人体和牲畜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考察到铝离子可以与氟形成配位数不同的氟铝配合物,能够显著影响氟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所以本文以氟含量较低的黑土作为供试土壤,利用生物盆栽水稻试验,通过人工添加氟来改变土壤中的氟含量,研究不同施氟水平下水稻的生长情况及其吸氟规律,并通过添加不同量的硫酸铝,设置不同的氟铝比,来探讨铝-氟交互作用对水稻吸氟规律及土壤中各形态氟含量的影响。现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通过对盆栽水稻不同生理时期及收获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全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施氟处理下,施氟量与水稻植株含氟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水稻对氟存在奢侈吸收的现象。但对水稻不同时期取样发现,植株体内氟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水稻植株在中后期生长速度较快,生物量增加的较多,进而使所吸收的氟得到一定量的稀释。各施氟水平相比,水稻植株的整体生长形势无明显差异,但分蘖数却随施氟量和铝氟比的增加而呈极显著的降低趋势。铝-氟交互条件下,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含氟量顺序为稻壳>米>根>茎叶。与不施硫酸铝处理相比,施硫酸铝处理会降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含氟量,但是同一处理在不同时间取样,降氟效果有较大差别。2.对收获后的盆栽水稻土进行各形态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单施氟处理,收获后土壤氟与原土中氟的含量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各形态氟的变化规律为:残余态>>可交换态>水溶态>有机束缚态>铁锰结合态。其中水溶态氟的含量与原土相比明显增加,并且大于有机束缚态;其它形态氟含量的趋势与原土一致。从各形态氟随氟的增加而增加的量的趋势来看,呈逐渐减弱的趋势。说明土壤对氟的吸附力随外源氟的增加是逐渐减弱的,有逐渐达到平衡的趋势。铝氟交互处理试验中,与不施硫酸铝处理相比,施硫酸铝处理会降低土中各形态氟的含量。但各形态氟在三组不同氟浓度组中相同硫酸铝百分比处理中,都是随着氟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增加的趋势是逐渐减弱的。3.铝氟互做的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观察土壤中氟含量的变化,各形态氟在1d时基本上都达到最小值,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中间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是最后在7d时达到的值高于1d的,所以可确定各形态氟在土壤中的吸附时间为1d。纵观所有培养时间各形态氟随硫酸铝的增加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可发现各培养时间下除了有机束缚态氟各形态氟均在硫酸铝百分比在0.2时达最高值,与收获后的盆栽土中各形态氟随硫酸铝的添加量逐渐增多所表现出来的趋势相比有所不同。但随着硫酸铝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其规律较一致。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引言  11-20
  1.1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7
    1.2.1 土壤-循环的重要介质  12-13
    1.2.2 土壤中的氟背景值  13
    1.2.3 土壤中氟的来源  13
    1.2.4 氟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含量  13-14
    1.2.5 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4-15
    1.2.6 Al-F互做的研究状况  15-16
    1.2.7 氟过量对植物、动物及人体的危害  16-17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7-19
    1.3.1 研究内容  17-18
      1.3.1.1 供试土壤部分化学指标(理化性质)的测定  17
      1.3.1.2 供试土壤中各形态氟含量的测定  17
      1.3.1.3 不同的氟铝比对水稻吸收氟规律及氟的生物有效性分析  17-18
      1.3.1.4 通过实验室模拟做对照实验,对各处理的总氟及各形态氟的研究  18
      1.3.1.5 相关性分析  18
    1.3.2 研究思路  18-19
  1.4 项目来源  19
  1.5 创新点  19-20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0-23
  2.1 实验材料  20-21
    2.1.1 实验仪器、药品及试剂  20-21
      2.1.1.1 实验仪器  20
      2.1.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20-21
    2.1.2 植物及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1
      2.1.2.1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1
      2.1.2.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1
  2.2 实验原理及方法  21-23
    2.2.1 实验原理  21-22
    2.2.2 实验方法  22-23
第三章 铝氟互作对水稻各部分含氟量的影响  23-30
  3.1 实验设计  23
  3.2 实验结果分析  23-30
    3.2.1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23-25
      3.2.1.1 单施氟处理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23-24
      3.2.1.2 铝氟交互处理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24-25
    3.2.2 不同处理下水稻的吸氟特性  25-29
      3.2.2.1 单施氟处理下水稻的吸氟特性  25-26
      3.2.2.2 铝氟交互处理下水稻的吸氟特性  26-29
    3.2.3 结论  29-30
第四章 AL-F互作对土壤中各形态氟的影响  30-38
  4.1 计算公式  30-31
  4.2 各形态氟数据处理  31-35
    4.2.1 单施氟处理对土中各形态氟的影响  31-32
    4.2.2 Al-F互做对土中水溶态氟的影响  32
    4.2.3 Al-F互做对土中可交换态氟的影响  32-33
    4.2.4 Al-F互做对土中有机束缚态氟的影响  33-34
    4.2.5 Al-F互做对土中铁锰结合态氟的影响  34-35
  4.3 数据统计  35-36
  4.4 土壤PH值的测定  36-38
    4.4.1 测定方法  36
    4.4.2 数据统计  36-38
第五章 黑土中铝氟互做的实验室模拟  38-41
  5.1 实验方案  38
  5.2 实验设计与步骤  38
  5.3 测定试剂及方法  38-39
  5.4 实验数据及分析  39-41
    5.4.1 800mg/kg施氟量下不同培养时间水溶态氟与硫酸铝的关系  39
    5.4.2 800mg/kg施氟量下不同培养时间可交换态氟与硫酸铝的关系  39-40
    5.4.3 800mg/kg施氟量下不同培养时间铁锰结合态氟与硫酸铝的关系  40-41
    5.4.4 800mg/kg施氟量下不同培养时间有机束缚态氟与硫酸铝的关系  41
第六章 结论  41-43
参考文献  43-45
致谢  45-46
个人简介  46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3. 钯催化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和吲哚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O643.32
  4.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5. 氟虫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3.2
  6.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7.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8.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9.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10.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11.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12.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抗性机理的研究,S451.2
  13.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与交互抗性多抗性及其抗性治理的研究,S451.2
  14.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15.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16. 外源氮输入对中亚热带山地土壤可溶性氮及CH4氧化的影响,S714
  17.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8.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19.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20. 小菜蛾PxGABARα1基因突变与氟虫腈抗性的关系,S433.4
  21.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