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

作 者: 胡炜霞
导 师: 吴成基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景区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界定 协调度评价 协调整治
分类号: F5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旅游业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对象,在现代世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业在现阶段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功勋卓著。中国旅游业发展三十年来,同样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旅游业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近,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只把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剔的目光,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对景区的冲击,也威胁到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旅游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需要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进步。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景区周边环境成为非常必要的课题。本文以促进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定性定量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针对景区周边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景区周边环境的范围界定、协调度评价和整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新认识与结论:(1)本文初步探讨了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内涵、特征、积极作用等理论问题,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国内国外研究进程进展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认为景区周边环境不是一块与旅游无关的副地带,其变化牵动着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和评价,也关系着景区的科学发展,未来景区的竞争还是周边环境质量之间的较量。但目前对于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应引起旅游学界相关领域的重视。(2)本文对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描述,并就与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过程中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重点分析。(3)基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需要,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界定。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定性界定可以根据与景区景观的相似外貌和由景区发展所带动的服务业的情况来判断边界的大致位置,也就是依据景观外貌与氛围异质性边界的出现来判断,定量界定可以采用以游客和居民两种主体的认知为依据的“影响拐点法”。(4)本文认为在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前,需要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协调度评价,以找出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本文筛选了协调度模型,建立协调度评价体系,构建协调度评价量表。从实证及数据上表明,周边环境与景区不协调时,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及景区的经济效益。用事实说明了,现代旅游背景下,周边环境对于景区的重要作用。(5)周边环境要写入景区的规划中。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需要一个先期规划。(6)在景区的管理机构中,设立负责周边环境管理的专门组织。将周边环境对景区的干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要使周边环境与景区在管理机制、管理职能上保持较好的协调性。从管理上来说,周边环境中产生形形色色问题的本质在于景区与周边环境的权属问题,周边环境属政府管,景区没有管理的权限。在对周边环境进行管理时,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设立专门针对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负责环境维护与秩序维持,避免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分利时争相参与,出现问题需要解决却无人承担的滞后现象。(7)利益协调是周边环境管理机制得以顺利执行的保障,周边环境中的机构、社区、个人以及周边环境管理部门在治理工作中,付出了努力和代价,政府可以从景区综合旅游收入中拿出部分对其扶助、补贴、补助。(8)规范周边居民参与旅游的服务行为及活动。景区管理机构或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要改革社区参与机制和氛围,有计划地引导良好的参与行动,制定规范的参与制度。可以通过建立周边居民参与的专门机制或中介组织,提高对周边居民的利益补助,加强对周边居民的人文关怀,增强其对自身利益与景区效益整体性的统一认识等综合途径来实现。(9)城镇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时,要注意与城镇形象结合,村落景区要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要注意与农业景观的结合,自然景区周边环境要维持地格原貌和自然景观原状。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4
第1章 绪论  14-27
  1.1 选题的背景及现实依据  14-18
  1.2 《西安宣言》对论文选题的催化作用  18
  1.3 选题的意义  18-22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8-19
    1.3.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9-22
  1.4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22-23
    1.4.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2-23
    1.4.2 研究的方法  23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实际调查资料来源  23-26
    1.5.1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23-25
    1.5.2 实地调查资料来源  25-26
  本章小结  26-27
第2章 景区周边环境概论  27-51
  2.1 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  27-30
    2.1.1 景区景点与旅游区  27-28
    2.1.2 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  28-29
    2.1.3 景区周边环境与自然保护区分区中"缓冲区"的区别  29-30
  2.2 景区周边环境的特征  30-33
  2.3 景区周边环境的分类  33-34
  2.4 景区周边环境的积极作用  34-36
  2.5 景区周边环境研究进展、实践及发展趋势  36-50
    2.5.1 景区周边环境理论进程  37-40
    2.5.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及述评  40-45
    2.5.3 国内外发展实践  45-50
  本章小结  50-51
第3章 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的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  51-71
  3.1 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的景观生态学理论  51-62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  51-52
    3.1.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52-54
    3.1.3 与景区周边环境相关的景观生态学理论  54-60
    3.1.4 研究景区周边环境景观生态学的优点与不足  60-62
  3.2 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的和谐论  62-70
    3.2.1 和谐理论的基本理论  63-65
    3.2.2 和谐理论的发展和界定  65-68
    3.2.3 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的和谐论相关理论  68-70
  本章小结  70-71
第4章 景区周边环境的范围界定  71-96
  4.1 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界定的目标  71
  4.2 界定的原则  71-72
  4.3 周边环境地域范围确定的影响因素  72-75
  4.4 景区周边环境地域范围界定方法的分析  75-77
    4.4.1 周边环境范围界定与缓冲区分析方法  75-76
    4.4.2 文物保护上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划界方法  76-77
    4.4.3 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的动态性  77
  4.5 景区周边环境地域范围的定性界定  77-83
    4.5.1 自然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界定  78-79
    4.5.2 村落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界定  79-80
    4.5.3 城镇景区周边环境的范围界定  80-82
    4.5.4 界定的其它方法  82-83
  4.6 景区周边环境地域范围界定的影响拐点法  83-95
    4.6.1 界定方法假设  83-85
    4.6.2 假设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85-86
    4.6.3 自然及人工屏障对定量界定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的影响  86
    4.6.4 自然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的定量界定—以山岳型景区山西省绵山为例  86-95
  本章小结  95-96
第5章 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度评价  96-125
  5.1 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度分析  96-102
    5.1.1 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度  96
    5.1.2 协调度评价研究综述  96-97
    5.1.3 协调度评价模型及分类综述  97-102
  5.2 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02-107
    5.2.1 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102
    5.2.2 协调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102-103
    5.2.3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103-104
    5.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04-107
  5.3 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度评价——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  107-124
    5.3.1 研究区概况  107-108
    5.3.2 游客调查问卷的方法和论据  108-109
    5.3.3 评价调查的技术路线  109
    5.3.4 问卷的统计及结果分析  109-118
    5.3.5 协调度与游客满意度的分析  118-121
    5.3.6 协调度和景区经济效益发展之间的分析  121-124
  本章小结  124-125
第6章 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发展的整治措施  125-161
  6.1 与景区协调的周边环境整治的内涵  125-126
  6.2 协调于景区的周边环境整治的原则  126-127
  6.3 景区周边环境层次分析  127
  6.4 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发展的两种动力机制  127-128
  6.5 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发展的整治内容  128-147
    6.5.1 景区周边环境利用理念的革新  130-133
    6.5.2 政策管理协调  133-141
    6.5.3 景区周边环境景观的设计规划  141-147
  6.6 城镇景区、村落景区、自然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特征  147-160
    6.6.1 城镇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特征  147-154
    6.6.2 村落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特征  154-157
    6.6.3 自然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特征  157-160
  本章小结  160-161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161-165
  7.1 本文主要结论  161-163
  7.2 论文创新  163-164
  7.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164-165
参考文献  165-171
附表  171-176
致谢  176-17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77-178

相似论文

  1. 三坊七巷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X820.3
  2. 我国煤电电能—环境系统协调与监管研究,F426.61;X322
  3. 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F592
  4. 基于WSR方法论的城市发展研究,TU984
  5. 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F301.3
  6. 集装箱公铁联运设施设备配置协调研究,U169
  7. 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F127;G322.7
  8.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F426.92
  9.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装卸设备配置研究,U294.2
  10.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1.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12.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13.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15.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6. 山西省滑雪旅游的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F592.7
  17. 江西省内博物馆旅游现状及其开发构想,F592.7
  18.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19. 旅游度假地度假氛围研究,F592.7
  20. 红色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F592.7
  21. 基于空间竞争的温泉度假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